(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每提起「順產」這二字,可能直接會讓一部分女性朋友倒吸一口「涼氣」。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知道順產的痛,而那些經歷過的人,大多數也根本不想再經歷甚至是回想第二次。
眾所周知,生孩子一般都分為「順產」和「剖腹產」兩個,但如果產婦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都符合順產的要求,醫生基本上都會採用順產。因為順產,自古以來就是最「自然」的分娩方式,無論是對產婦的恢復,還是對胎兒的發育和健康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般情況下來說,產婦在初次順產的時間基本上為6到15個小時。
如此漫長的時間,就需要產婦提前做好一個心理準備,並且應該提前掌握一定的順產小常識,避免到時候因為不懂而鬧出笑話,或者是因為過分慌張而影響分娩狀況的出現。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順產究竟包括哪幾個步驟,在順產的過程當中,我們究竟應該注意什麼?
見紅、破水、宮縮,這三點是臨產之前的三個徵兆。先是產婦的下體見紅,然後再是羊水破裂,出現一陣一陣的宮縮,並且整個宮縮和陣痛,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頻率和痛感,都會越來越高,令人難以忍受。
其實,經歷完破水之後,醫生也就開始為產婦做臨產之前的準備工作了,也就是我們開宮口的進行,俗稱開十指。從一指到十指,從藍莓般大小到小西瓜般大小,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最為疼痛和煎熬的過程,令人十分心疼。
宮口開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正式分娩。在順產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胎頭率先娩出,緩緩通過產道,緊接著再是胎兒的身體,慢慢滑出體內。受個人體質和胎兒大小的影響,有的人在這一步分娩的十分順利,而那些骨盆比較狹窄,體質比較弱,腹中胎兒體型比較大的產婦,往往會比較煎熬。
待到胎兒完全娩出,有很多人大鬆一口氣,認為終於完成任務了,其實,孩子出來不代表分娩完成,後續還會有一定的善後處理。如果胎盤沒有完全娩出的,就要面臨手剝胎盤的疼痛,令人膽寒。即便是一切都娩出順利,為了日後的恢復,醫生往往會規律的按壓產婦的腹部,令人疼痛難忍。
以上四步,基本上便是順產的全過程,快看看你了解幾個?
無論是徵兆,還是準備,還是中間的進行和最後的善後,沒有一個是簡單容易的,每一步都是十分的煎熬難以忍受,讓人不禁感慨母愛的偉大。當然,我們在了解完生產的步驟之後,也必須得看一看,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到底怎樣做,才更有利於生產的進行,少受一點痛苦。
1.注意保存體力,儘量養精蓄銳
2.注意盡力配合,不要盲目用力
3.注意信任醫生,不要盲目緊張
4.注意營養補充,助力分娩進行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所有的煎熬和疼痛,在最後一刻爆發,每一個母親,在分娩的那一刻,都是籠罩著光輝的神,完全憑藉自己的毅力在苦苦支撐。
希望每個產婦在生孩子的過程當中,都能夠注意到孕期常識,盡力的信任並且配合醫生,學會保存體力,備好充足的能量食物,進行隨時的營養補充,如此,才能助力胎兒的順利娩出。
當然了,要想讓孩子順利健康的出生,孕媽在懷孕期間,也應該注意很多問題。
譬如、定期產檢、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放鬆心態等,一個都不能少,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成功的分娩出來,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