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白又白
編輯:白又白
定稿:小小蘇
比爾蓋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有人問他,他的孩子多大可以擁有手機,那一定是13歲以後。在這個信息社會,大人小孩都是手機不離手,好像沒了手機就沒了生活的意義。
當手機要沒電時,就會覺得整個人毫無安全感,但是多大孩子適合玩手機呢,這是個讓家長們都頭疼的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每年的生日是最開心的時刻,因為他們期盼著收到生日禮物了。可是對於家長來說卻很頭疼,買禮物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喬喬的兒子今年10歲,喬喬正為這事發愁呢,不知道要送給兒子什麼禮物,兒子生日馬上就要到了,喬喬有些慌了。
恰巧這時兒子主動提出想要一部手機,小學時代的電話手錶已經過時了,而是不能滿足兒子的需求,同時兒子表示,同學們都有手機,自己沒有的話跟同學們就沒有共同話題了。
這可讓喬喬犯了難,喬喬去找閨蜜聊這件事,尋求點建議,閨蜜也認為孩子這麼大了,應該有個手機,不然被同學邊緣化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髮育。
不過喬喬作為家長,她也有自己的顧慮。喬喬認為10歲的孩子還無法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是自制能力也不強,十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是非觀。
如果給孩子買了手機,他很可能沉迷網路遊戲或者沉迷小說,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畢竟學業為重,喬喬終還是拒絕的兒子的請求。
十三歲以下孩子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長過早給他們買手機,孩子們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玩遊戲的時間,容易沉迷遊戲,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習成績。
給家長的建議:
出於對孩子安全的考慮,如果不給孩子買手機,家長可能無法及時與孩子進行聯繫,一旦出現孩子聯繫不上的情況,家長會十分著急。
而且沒有手機也可能使孩子在學校被邊緣化,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恰當的年齡給他們配一個智能手錶或者手機,同時注意引導就可以了。
1.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孩子長時間玩手機,可能會造成視力問題,而是手機裡的遊戲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感,讓人上癮,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2.控制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
孩子缺乏判斷力,沒有是非觀,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未成年的孩子價值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家長要控制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3.引導孩子用手機進行學習
各個網站的教學視頻有很多,如果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同時,孩子也可以觀看其他領域的視頻,比如科學、足球、新聞等,通過手機上的信息,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讓自己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溫馨寄語:
手機的發明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家長們給孩子買手機也是為了讓孩子了解更廣闊的知識世界,開闊眼界。
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同時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讓手機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讓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
每日一問:你給孩子買手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