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9部作品,這個90後導演不放空話講實幹

2020-12-10 影視獨舌

上線一周,《功夫戰警》持續在貓眼熱度榜上保持著全網熱度第一。

「壓箱底四年,愛奇藝力挺,終見天日。」製作人嵇道青在朋友圈表達著自己的興奮之情。而他製作的另一部劇《澳門往事》已經先一步在愛奇藝同觀眾見面,並以新奇的視角引起了頗多討論。截止到昨日,《澳門往事》抖音站內話題播放量高達1.6億。

有趣的是,這兩部網劇的背後,都站著同一位90後導演:天毅。

天毅

《功夫戰警》講的是武校學生從警,打擊犯罪的故事;《澳門往事》則是以「疊碼仔」的視角窺探充滿金錢、暴力、尊嚴與欺騙的賭徒世界,它的創作初衷是對複雜人性的警誡以及救贖自我的探尋。

可以說,這兩部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都處於審查的敏感地帶,其中的尺度把握對於一個90後導演來說難度不小。

但實際上,倘若從入行開始算起,天毅已經是一個從業十餘年的「老人」了,曾經執導過《雲水怒》《向前一步是幸福》《獵毒人》《獵心者》等多部劇集,有豐富的執導經驗。

在對談中,他與我們分享《功夫戰警》《澳門往事》的創作故事和經驗,也談起了自己的導演經歷。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一個高產導演的年少輕狂,更多的是一種歷經磨練後的謙遜。只有在談起作品中的小設計時,他才流露出些許年輕人的活潑:「嘿嘿,那些都是我的一些個人趣味。」

理念先行,紮實做好每一次創新

幾年前,貴州省公安特警隊從少林武校中一次性挑選了48名武校學員入警,讓這些「武林高手」完成了一個華麗轉身。這個新聞觸動了製作人嵇道青,他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絕佳的創作素材,由此萌生了《功夫戰警》的拍攝想法。導演天毅從項目之初便參與了進來。

「武校的孩子從小習武,長大後再被招入特警隊。如果沒有真實的事件,這種情節很容易被觀眾解讀為『神劇』。」天毅認為,正是因為有真實事件依託,他們在創作時格外自信。

但他不想一板一眼地拍,因為那會落入以往特警題材劇的俗套。

「本來就是一幫從小習武的年輕人,他們的認知、理念一定跟正常警校畢業的學生不一樣。有反差,自然就有喜劇效果。」創作之初,天毅和創作團隊定下了「特警」「喜劇」「功夫」等關鍵元素。並且由於主角團出身的不同,成長脈絡也比以往的同類型題材更加清晰。

《功夫戰警》中主要刻畫了三個迥異的武校學生形象,分別是擅長持久搏擊的辛小晶(徐佳 飾)、頭腦機敏的程唐(任柯諾 飾)、愛好跑酷的白大慶(楊山 飾)。開局就鬧出不少笑話,辛小晶衝撞警方,程唐和白大慶兩個業餘選手跟蹤警察……讓劇情在詼諧幽默的氣氛中前行。

在天毅看來,喜劇並非是拍攝這部劇的重點難題,功夫才是。

「特警題材中的打鬥場面並不少見,拍攝時基本都是怎麼好看怎麼來。但我們從劇名上就標榜了『功夫』二字,自然得拿出真貨來。」比如,辛小晶使的是詠春拳,天毅和動作導演易勇商量,讓後者請來了他的師兄弟,對演員進行武術特訓和指導。

新問題又隨之而來,中國傳統武術更多是具有表演性質的套路,而特警講究的是實戰。為了把套路結合到自由搏擊中,他們又下了一番苦功。

天毅感嘆道,「哪怕只是一丁點的創新,到了真正實踐時,也需要一步步艱難地走出來。」

《澳門往事》則是內地劇集市場上罕見的「賭片」。天毅從一開始就為劇集確立了明確的主旨:不展示賭博,而是要通過人物和故事來說明賭博的危害。

「說白了,我們要對投資方負責,第一目標肯定是把握政策和創作尺度,要輸出和展現正向影響,正向力量。」天毅導演身份下的製片思維,是由他的成長經歷所練就的。

入行十二年,熟悉片場每一個行當

2014年,天毅以22歲的年齡獨立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雲水怒》。在此之前,他從助理開始做起,幾乎將片場的活兒幹了個遍。

「我親身參與過多部電視劇從無到有的全部過程,對現場的拍攝,尤其是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部門,以及它們之間的溝通協調,都能做到心裡有數。」

正是由於對劇組諸事門兒清,所以年紀輕輕當了導演之後,他有條有理、胸有成竹,什麼人該做什麼事,基本上都能合理調配。

如果說實踐的積累為他帶來的是管理上的經驗,那麼劇組中的傳統電視劇前輩們則教會了他「笨功夫」。

天毅認為,創作沒有「近道」可言,所謂「靈光一閃」可能只是人們樂於聽到的演義故事,背後藏著的是不為人知的苦功。

在拍攝《愛上特種兵》(又名《親愛的戎裝》)前,天毅和創作團隊前前後後開了不下7次劇本圍讀會,每次參加的人數都不低於20人。「一來,這是我們的本分,如果我們都沒有吃透故事,又何談把它更好地呈現給觀眾呢?二來,功夫都得提前下,開機後就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拍攝調度上,這對我們創作者來說,就是對投資方的負責。」

除了在開機前把案頭工作做足,他還有在拍攝期間開例會的習慣。不論每天多晚收工,他都會召集導演組和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開會,復盤一天的工作得失,同時再把第二天要拍的戲通盤過一遍,甚至會對稍微複雜一些的戲份通過畫圖進行預演。

天毅的作品中有較為鮮明的個人風格,這得益於他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經歷。比如,每部作品的配樂,包括片頭曲和片尾曲,他都會親自過問,甚至具體到唱法、詞調。因為他從小就接受了專業的音樂教育,對旋律和樂感的敏感度,也在幫助他尋找講故事的節奏、運鏡的手法。

儘管曾在中央戲劇學院系統地學習過表演,對演員的表演有一定的發言權,但他極少在片場對演員講表演理論,而是會根據現場情況,給出一個大概的表演方向,偶爾也會親自上陣示範。

對此,天毅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他認為表演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他作為藝術品質的把控者,一定會告訴演員,他需要演員有什麼樣的狀態。有時上陣示範,是希望演員能用第三者的視角,來判斷表演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前規避。這是一個創作團隊,彼此尊重、彼此促進的過程。

成為藝術家之前,先做好匠人

「長大後,我一定要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這是天毅在14歲的時候寫在QQ個性籤名上的一句「狂言」。

他笑言那是年少時的無知無畏,卻也承認當導演的種子早在那個時候便已然埋下,但直到真正當了導演之後,他才明白這個職業的艱難。曾經的夢想遭遇現實,他的身上多了一份擔當。

「當我22歲的時候,已經扛著兩三千萬人民幣在往前跑了,現在我28歲了,開始扛著幾個億跑了。這就是我必須要面對的壓力,也是責任。」

因此,天毅始終認為,對現階段的自己來說,作品的藝術價值要服從於商業價值。「每個人對藝術的認知都不一樣。所以,實打實做事才是當下的我最應該做的,我希望在不斷的實踐中,能夠尋找到帶有我個人風格的藝術和商業平衡點。」

正是由於這樣的心態,天毅在採訪中極少用「我想做」這樣的字眼,通常是「我正在做」。比如,當主創在創作上發生分歧時,他不太喜歡將時間浪費在爭論上,而是選擇做出來,再比較,將評判權交給眾人。

與投資方打交道也是如此,他會列出完整的方案,用最直觀地方式告訴對方: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有哪些好處,以及需要得到哪些具體的支持。

6年拍了9部劇集,他都是這麼趟過來的。當然,他偶爾也會停下來,重新檢視過往的作品,思考著其中的缺憾。

越思考,越清醒。於他而言,追求更高的藝術品質是一貫的堅持,但當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以後的事情,用匠人來形容當下的自己或許更準確。

一步一腳印,一年一臺階。天毅在長期合作團隊的影響下,對於軍警、硬漢題材劇的把握能力在業界已經得到認可。

而1992年出生的他,同時也漸漸顯露了他個人的代際審美特徵和創作語彙。從小看韓劇、美劇,喜歡音樂、遊戲,這些都使得他在主旋律和傳統題材中,融入了更多的細膩表達和時尚元素,尤其在情感戲的創作上,有更加貼合市場的自覺性。

這些特質,在由他執導的《愛上特種兵》中,已經有所展現。目前,該劇後期製作已經完成,預計很快就能與觀眾見面。

除此之外,他作為導演之一,正在拍攝一部大型史詩軍旅劇。相比之前的作品,這兩部劇無論從投資還是陣容上都有質的躍升。顯然,這是一位年輕導演在片場沉澱數載之後,迎來的一次機遇。

28歲的天毅,接受過傳統電視劇的訓練和薰陶,又有著90後一代的寬頻視野和獨特審美。

換個角度看,他比同齡人多了更多的實操技能和承重能力,而比前輩導演多了年輕態的手法和趣味。

設想一下,當一部能夠展現90後的成熟成長之路,寫下一代人心路歷程的劇本交到他手裡...那想必就是大作品轟然問世的時刻。

【文/午言絕】

相關焦點

  • 5位大名如雷灌耳的導演,姜文只拍了6部電影,有一位只有3部作品
    5位大名如雷灌耳的導演,姜文只拍了6部電影,有一位只有3部作品大家經常聽到的導演有不少,如陳凱歌張藝謀一類,大多是導演編劇科班出身,他們的電影在前些年還是很值得期待的,畢竟名頭在那裡擺著,而且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 深圳導演李亞威:2020年七部作品摘得國內外獎項9個
    (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供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4日訊(記者 潘潤華 翁瑞峰)12月12日晚,在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的頒獎典禮上,深圳導演李亞威的三部紀錄片《客家人》《繡》《藝苑名家》分別榮獲2020年第26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系列片十佳」「長片十佳」和「十優欄目」作品獎。
  • 姜文,每4年才出一部作品的導演!
    相信只要喜歡看影視劇的人,都對姜文不陌生。作為演員,他一直活躍在熒幕上,演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但作為導演,他拍的片子真的不多,他導演的第一部片子是1994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至今,24年過去了,他總共才拍了六部作品。
  • 劉家成導演作品TOP10
    劉家成在圈內有著京味兒導演的美譽,從電視劇《傻春》、《正陽門下》到《情滿四合院》再到《正陽門下小女人》,這一系列的作品雖然故事不同,但風格和內核卻一脈相承,那就是對老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溯。觀劉家成導演的作品,他沒有留在自己的舒適區,而是不斷去挑戰自己創作的極限,直到形成自己明確的「京味兒」風格——厚重的歷史背景,幽默詼諧的語言,大氣之中見細膩的敘事方式。
  •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1993年,王晶導演9部電影,至今無人超越
    【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的王晶,助力香港電影到達輝煌的頂點】香港電影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繁榮,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達到輝煌的頂峰;但也從那時開始走向衰落,到2003年左右達到最低谷。1990年周星馳憑藉《賭聖》爆紅,當年年底馬上就被王晶搶去拍了《賭俠》;1991年周星馳的《逃學威龍》成為票房冠軍,引領一波校園喜劇風潮,王晶馬上跟風拍出一部《逃學英雄傳》。《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是王晶的另一部跟風作品,離開了校園,只保留了周星馳和張敏,梅豔芳陳百祥強勢加盟,笑點也仍然密集,但和周星馳原來的《逃學威龍》風格已大不相同。
  • 這個9月可能是2017年電影最強月 這10部電影強烈推薦
    這個9月,大片雲集,對於資深影迷來說,真的是福利一波接一波啊!9月會有哪些精彩電影不容錯過呢?話不多說,趕緊來看,9月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影片。《敦刻爾克》上映日期:9月1日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主演:芬恩·懷特海德,湯姆·格林-卡尼,哈裡·斯泰爾斯,湯姆·哈迪"敦刻爾克大撤退"已經不止一次被搬上銀幕,可是從沒有過哪位導演能像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樣,把這個二戰歷史的裡程碑事件拍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驚悚懸疑片。
  • 1991年,李連杰「黃飛鴻」的輝煌下,五位知名導演跟風,部部慘敗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1991年,徐克搭檔李連杰,在關德興最後一部「黃飛鴻」電影《勇者無懼》上映的十年後,重啟「黃飛鴻」這個大IP。由徐克設計,李連杰塑造的青年版黃飛鴻,一改以往版本老成持重的宗師形象,顯得帥氣、謙卑又富有活力,給人耳目一新。最終這版《黃飛鴻》上映後以2967萬港元的成績,殺入當年票房前十。
  • 286個模型、58000多張照片,這個90後導演怎樣打造奇幻世界
    為了避免風吹而出現位移偏差,即使在炎夏拍攝,他也堅持不開空調和電扇,確保萬無一失。 整整6年,周聖崴在自己的「小作坊」裡潛心製作了影片所需的286個模型,拍攝了58000多張照片。後來,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舊物利用」裝置被邀請到上海萬和昊美藝術酒店和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聯合展出,部分裝置場景被上海昊美術館收藏。
  • 90年代亞視最經典的6部劇,承包80、90後童年的不只有TVB!
    90年代亞視最經典的6部劇,承包80、90後童年的不只有TVB!殭屍道長 殭屍之父林正英這個名號,不用說都知道有多火了吧。除了在電影上殭屍系列大賣。電視劇的播出也是掀起收視狂潮。當初殭屍道長1和2部的高收視率讓亞視很是激動,1997年準備拍攝殭屍道長3。然而此時的林正英已經病得不堪人事,1997年11月8日,他便離開了人間,殭屍道長3就這樣被擱淺了,讓影迷直呼遺憾。銀狐銀狐是TVB一哥和一姐曾華倩跳槽亞視的作品。拍完這部戲後兩人又回到了老東家TVB。
  • 內地最強的9位80後導演:《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排名第二
    拿今年來說,目前排在票房前五名的國產片中,有三部是80後導演的作品,分別是《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和《飛馳人生》。我們這裡就以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為依據,來給這些內地的80後導演們做個排名。第五名:韓寒郭敬明也算是80後導演,但與韓寒相比,無論在影片質量還是票房上,都不可同日而語。韓寒到目前為止只推出了三部導演作品,累計票房33億,平均每部作品的票房都超過10億,不僅如此,他的電影往往都有口碑良好,這在電影圈極為難得。個人認為他最好的作品是《乘風破浪》,既搞笑又悲情。
  • 她與導演因戲生情,結婚19年裡都未懷孕,29歲明星侄女美得不像話
    再也沒有堪稱經典的影視作品出現。不少觀眾覺得,雖然不知道她有什麼作品,可她真實,不做作,不妥協的性格十分招人喜歡,完全活成自己期望的那樣。其實,寧靜在90年代就出名了,後來憑藉《孝莊秘史》再度翻紅。《孝莊秘史》已經過去18年,可依舊被奉為經典,裡面的演員早物是人非。
  • 他是國家一級導演,金庸作品只拍攝了兩部,而且是最好的!
    大家很多人都看過金庸的一些作品,小編當時上學的時候都看到過一些金庸的小說《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今天講的這位導演就是:王新民王新民跟劇組合影王新民的作品有很多其中金庸的作品有《俠客行》和《連城訣》,這兩部作品有很多導演都去翻拍,金庸的作品我想大家都知道很多導演拿金庸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但是王新民拍攝的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成為歷史最好的翻拍
  • 韋斯·安德森隔離期鍾愛11部影片,亞洲導演作品僅一部
    韋斯·安德森新京報訊(記者 滕朝)由於疫情原因,原定於5月12日開幕的法國坎城電影節只能延期,導致韋斯·安德森執導的最新作品《法蘭西特派》無法在坎城舉行全球首映。安德森也只能在家隔離。近日,韋斯·安德森分享了他對坎城電影節的回憶,以及隔離期他觀看並鍾愛的11部片單,他表示每天晚上都會躲在安靜空間享受一部電影。從片單可以看出,隔離期間,他鍾愛的影片幾乎都是1990年以前的「老片」。>>>三個故事,超豪華陣容!韋斯·安德森新片致敬《紐約客》韋斯·安德森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狐狸玩偶。
  • 長影90歲女導演姜樹森去世,曾擔任《劉三姐》副導演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8月4日,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姜樹森於下午在家中去世,享年90歲。南京藝術學院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餘泳向記者證實了這個消息。姜樹森是上世紀國內頗具代表性的女性導演之一,曾擔任經典影片《劉三姐》的副導演。姜樹森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正如她所說的「我拍電影時,滿腦子都是分鏡頭和機位,沒別的了」。
  • 導演姜樹森去世 導演姜樹森個人資料生平簡歷作品介紹
    8月4日下午,長影著名導演姜樹森在長春家中去世,享年90歲,她是上世紀我國頗具代表性的女性導演之一,曾於1961年擔任長影經典影片《劉三姐》的副導演,在1971年與武兆堤、馬爾路聯合執導了電影《沙家浜》,從此開始獨立執導影片。她的作品題材廣泛,類型各異。
  • 他5年1部作品被追捧,楊冪1年11部劇卻被導演批評演戲不過腦子
    到底演技與作品的數量有沒有關係?1、楊冪楊冪從小演戲,憑藉《宮》大紅之後,作品更是層出不窮,更直言曾有一年拍了11部作品,5部作品同時開拍!天啊,這都沒有精神分裂嗎?只是戲多就是好事嗎?2、孫儷孫儷一直是演技派,拍攝的多部作品也廣受觀眾喜愛。從最開始的《屋頂上的綠寶石》、《幸福就像花一樣》再到如今的《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每部作品都被譽為」良心作品「。
  • 4部爛番茄90%以上,錘哥的生涯十佳作品爽片薈萃
    2009年才進入好萊塢的克裡斯·海姆斯沃斯,僅僅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成為了一位收入不菲的一線巨星。 「漫威大法」的固然是最為重要的助力,但如果只靠一個系列,一個角色,他的地位恐怕會大打折扣。 在作品就是王道的好萊塢,沒有至少10部拿的出手的,那怎麼行。
  • 22部80,90後最愛的動漫電影即將上映
    此次公布作品導演合照這次公布了兩年來這些電影的進度和狀況:沈樂平導演的《秦時明月大電影》第二部和《天行九歌》,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兩部新電影《深海》和《大聖鬧天宮》,《暴走漫畫》真人奇幻3D大電影,無限期拖延保證2016年一定上的《大魚海棠》,雷歐幻像銷量超5000萬冊的著名圖書《查理九世》改編電影,活久見的《星遊記》第二季,網絡人氣作家我吃西紅柿的作品《莽荒紀》影視化,《我叫MT》改編電影,《龍之谷之精靈王座》,知名網紅使徒子的微博人氣條漫《救命!!
  • 7.8分的《老酒館》,9.1分的《闖關東》,哪部作品更好看
    按理說,7.8分的電視劇在豆瓣平臺不算低了,年初姚晨、倪大紅的爆款劇《都挺好》也不過7.8分,接續更為火爆的《破冰行動》才6.9分而已。但是7.8分的成績並沒有讓《老酒館》滿意,小棉襖的出現也不是豆瓣分滑落的誘因,導演劉江曾在社交平臺連續三天發文,怒斥稱該劇遭遇到了黑水,並稱出品方已經掌握了證據並報警了。
  • 90後都追過哪些香港刑偵劇?這6部經典警匪片應該都看過!
    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說說90後都大概追過哪些香港經典的刑偵劇吧~劇照第一部《陀槍師姐1-4》部,這是本人記憶當中看的第一部香港刑偵劇,它一共拍攝了4部,第一部於1998年開播。,畢竟從第一部到第四部人員前前後後總共換了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