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01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送沈子歸江東》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柳」與「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遠行的人留下來。但分別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友人乘坐的船隻已經起航。這裡寫楊柳,不僅寫現成之景,更是烘託送彆氣氛。
詩人依依不捨,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景,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
詩人忽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春滿江南江北,情亦滿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寫離愁別苦,別情已經充盈了滿篇。
02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李白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好友離別,仿佛轉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語言不易表達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那麼,就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一個醉別吧!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乾杯結束,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
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真摯的友情,互相襯託;純潔無邪、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淨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
03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詩作於王昌齡貶龍標尉時。,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餞宴設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境幽雅,氣氛溫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
同時詩人以「憶」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友人難以成眠,即使友人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擺不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
04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淮上與友人別》鄭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難去。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麗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傷離意緒;蒙蒙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
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
離笛聲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05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蘇軾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此詞是蘇軾唱和楊繪的應酬之作。詞人因對杭州的依依不捨和對楊檜人品的敬佩、讚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故而寫下此詞。
此詞被辛夷塢創作的長篇都市言情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所引用。小說中人物張開在畢業聚會上對大家說:「何日功成名就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痛飲,從來別有腸。」詞句有所改動。
詞人通過想像與友人兩地相望的情景以及功成還鄉的願望,表達別後思念之情同時,又不以世俗的方式來表達離情別緒,並寫出了對友人的讚賞之情。該詞真情勃鬱,又巧妙地將想像、寫景,用典等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篇即席惜別的佳作。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