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也算結束了吧。
回顧一下,好像只堅持做了一件事,即,堅持每天學習英語30-60分鐘,真可謂,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也。
你想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嘛?
先申明一下,我覺得我還是有底子的,還是有「吃老本」的資格的。
熟悉我的老友們都知道,我本科也算英文系,雖然不像某些文科學校那樣鑽研語言學,但也是要考過專八才能畢業的那種;讀MBA時也選了國際班,全英文授課那種。
簡言之,在沒有出國留學生活過的國人中,我那英文應該還算不錯的(蜜汁自信臉)。
可是我懶啊,從沒備考過託福、GRE、GMAT之類,背詞彙書?大概還是本科的時候,看周圍同學們太努力,我也就只買過一本詞彙量8000的書,因為懶,顯然也沒背完。
現在工作語言是英語、普通話、上海話。我一項奉行「夠用就行」的原則。
A. 緣起
然後,炎炎夏日略無聊,在某個八卦聊天群裡熱愛學習的群主和群友們說著幾個不同的英語學習app。
XX閱讀?這名字,顯然是下載打開都不需要了,中國人民的英語強項就是閱讀啊。
XX(愛)背單詞?Evelyn偶當年準備專八才要勉強背背單詞,現在沒考試,又何苦自虐呢,No!再說了,只是背單詞,並沒有什麼用,這是真心話。
英語流利說?有點意思嘛。畢竟我自知,曾經三四個月完全不說英文,等老外們再來時,我第一天講英文還是有點打結的。在有些會議上,大腦一邊要思考工作內容,一邊要做中英文互譯,同時還要選擇合適的英語表述方式,那時,流利度、流暢度都會打折。這個app要真的能提高流利度,那可以試試啊【論「品名能否戳中潛在用戶痛點」的重要性】
B. 初體驗
下載,打開,發現有個「英語水平定級測試」,一通做完,Level 5:適合純英文辦公環境!【吸引用戶初次體驗】
再仔細看測試分析:
果然這是我英語水平的真實描述啊(其實我有點想把具體評測結果打馬賽克的 //considering )。當然,如果我在忙季的時候做這個測試,有時用英文思考,又講很多很多英文,那時估計分數會更高吧。
細看,評判的考量緯度也非常科學。口語,聽力,閱讀,寫作,語法,詞彙,面面俱到,描述也基本準確啊【充分展現產品服務的專業程度,提升用戶對產品的好感度】
C. 成為客戶
接著就看到定製課程的頁面,可是怎麼說,我也是一個很理(摳)性(門)消(懶)費(怠)的人,很質疑我如果買了90天課程,估計很快就會半途而廢。可是偏偏又看到有「半年課程達標可以全款退學費499」的廣告【好及時的廣告,好吸引人的獎勵方式啊】
內心戲開場了。
又懶又不自信的Evelyn:能堅持半年那麼久麼?每周至少要學習5天,每天至少學習30分鐘呢。
自信滿滿的Evelyn:看介紹說有40%的學員都能達標,我努努力,應該能進那40%吧。
大氣的Evelyn:如果真的能堅持滿半年,多少都會有進步的,那萬一不能退學費,能督促我堅持英語練習半年也算值了呀。
自信滿滿和大氣,順利勝出,目標:半年學滿達標全款退學費。
D. 培養學習新習慣
不得不說,流利說的產品團隊真懂人心。
大部分人都是三分鐘熱度,很難持久耐心。還記得大表姐我之前寫過一篇《自己買的課堅持了沒》,說的就是咱普通人很難堅持做一件事,尤其業餘學習,更難堅持。
而我剛報了課程,就有相應的「班班」(有點像學校裡的TA課代表)加我微信,還把我拉到一個100人的微信班級裡。【第一時間做到客戶關懷】
同時,還要求大家在班內自行組成三人打卡小組。然後,每天在三人小組打卡之後,再把小組打卡記錄上傳到百人班級群。三人小組和百人大群的配置,充分運用了人們普遍的心理弱點和心理需求,既有三人小組的相(fang)互(zhi)督(tou)促(lan),也有個體要為小團隊在更大群體面前爭光的參與感和榮譽感。【幕後默默的產品經理肯定讀過大眾心理學】
每天的學習時間能保證了,新的學習習慣就能慢慢養成,也更容易堅持了。這不,我都已經堅持了快80天呢。而且,每天都打卡學習,每周7天,都超過自己設定的每周5天的目標。
哦,No,等等,如果學習的內容不合適,太難太簡單,或者太無聊太刻板,估計以我強大的(hou)內(lian)心(pi)早就拒絕打卡學習了吧。
以下,來誇誇具體的學習內容。
E. 被吸引,被挑戰,還被鼓勵
被吸引
每個Unit以聽力、詞彙、對話為三節主課,輔以聽力、詞彙、口語、語法、聽寫、閱讀理解等遊戲測試。
課程內容從日常生活八卦到工作場景再現,從旅遊觀光到自然科學和物種進化,覆蓋多種主題場景。我們的大腦常常因為內容太單一而容易疲勞,而流利說的課程設置每次都會讓你打起精神,嘗試不同的對話場景和語言內容。【產品內容設計合理,提高用戶黏度】
被挑戰,也被鼓勵了
既然測出來level 5,於是我欣欣然,還暗自帶點傲嬌的打開Level 5的課程開始學了。畢竟在百人大群裡掃了一眼,level 5的人好像沒幾個,虛榮感頓時滋生。
好景不長,學了兩天,只有2項達到三星(滿為四顆星),其餘都只有二星。這……大事不妙啊。【森森的感到被挑戰了!】
遂去問班班,被班班建議先退回L4開始學。這下傲嬌不起來了,只能埋頭好好學了。同組的小夥伴也鼓勵我和她一樣,可以退回L4再戰L5。【被鼓勵了】
再看現在我的Level 5 Unit 1:
除了每一課的得分,還有「主動錄音比例」、「主動聽原音比例」、答題數、錄音次數、學習效率等很多項數據統計。【產品團隊不僅學好了大眾心理學,還是各種數字統計和建模的高手啊】
這是7月初的學習數據統計:
下圖,則是最近一周的數據:
被吸引,有挑戰,也給予鼓勵。
一個體驗型產品能做到如此高度,沒理由不被用戶認可啊,當然也值得被口碑傳播推廣啊!
沒想到誇獎貼寫了這麼長。不知道這篇學習感受貼發給班班,有沒有打賞獎勵呢。
以上,也當是案例分析,小小的剖析一下「流利說」這個產品吸引我的內在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