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間撥回到十年前,那時的體制外教育還只有語言培訓和 K12 培優如火如荼,和這些細分領域相比,專業教育的內容稀缺性非常高,比如財經教育。2006 年,高頓財經通過和上海財經大學的合作,成為第一批開始做企業內訓的財經教育機構。
「財經教育的普及經過了一個 to B 到 to C 的過程,」高頓財經的聯合創始人李珂說,因為優質內容不足,進入早期市場時高頓聘請了很多「強悍」的老師學者。直到 2008 年,才慢慢從企業級市場中發現了個人需求,於是公司開始切入 C 端培訓業務,主攻類似 ACCA、 CFA 這樣的國際知名證書培訓。
很快,高頓發現了財經人群的特殊性:他們很專業,一旦進行後很難再做跨行流動,這時高頓提出了這樣的構想,能否打造一個財經終身學習產業鏈,能滿足財經人士從入行到深造的全部需求呢?
十年後,高頓財經傳統的線下業務已經在北上廣深及各省省會布局,在全國有近 20 所分校。線上方面,也已經形成了面向企業、政府機構的高頓財務培訓業務群,包括財經職業資格和職業能力訓練的高頓財經業務群,以及主打線上職業教育、考證類課程、財經及理財知識傳播的財經網際網路業務群。
「只要一個人想學和財經相關的內容,我們都能涵蓋到。」李珂說。
2009 年,高頓財經的業務已經在上海地區出具規模。「既然已經在線下驗證了用戶需求,我們想解決的就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如何讓更多同學來學習?」李珂表示。2012 年,高頓成立了網校事業部,用專門的人才來解決線上學習的技術和內容問題,但那時的做法還是照搬線下的課程,學員很難全部堅持下來。
第二年,高頓開始思考起「學習產品」和「學習流程」這兩件事,於是「任務制學習平臺」的概念在高頓內部被提出,針對線上學習完全不同的學習場景,李珂認為需要把整個學習內容切分成很多有規劃的、可供考核的學習任務。「如果說傳統的線上業務關注的是學習效果,現在需要關注的就是學員的學習階段,因此高頓的發展方向是學習場景、教育大數據和智能化學習。」
李珂介紹,「高頓網校」是高頓很重的一款 to C 的產品,在把很多從業類的培訓課程網際網路化以後,目前網校已經有超過 200 萬註冊用戶和近 25 萬付費用戶,網校課程涵蓋了 20 個大類的 2000 多門課程,形式從公開課到 1v1 不等。他介紹,高頓有一支 500 人左右的研發和講師團隊(包括全職和兼職),其中 70% 以上都是金融和財會方向的碩士。
除了為財經人群準備的專業內容,高頓還開設了很多泛財經類的投資理財和職業分享課程。李珂介紹,從前半年股市開始很瘋狂的時候,高頓漸漸發現了投資理財和金融風險識別對個人的重要性,因此開始和一些媒體尋求內容合作。「隨著中等收入人群的崛起,家庭財富管理的理念一定會深入人心。」李珂說,未來高頓還會引入更多和新媒體的合作。但是和羅輯思維、《李翔商業內參》這樣的知識交易類產品不同,高頓財經未來只會專注在財經和金融內容上。
如果打開高頓網校的主頁,會發現 App 一欄中列出了 9 種不同功能的產品。李珂介紹,其實高頓的產品遠不止這些,作為「網際網路+教育」的產品範例,題庫是高頓很重要的流量入口。李珂介紹,目前高頓的題庫中一共有 26 萬道題目,而且使用頻率非常高,每款產品的活躍人數都上萬,最熱門的考證類題庫活躍人數十幾萬。
對一個有完整學習產品的機構來說,學員的學習軌跡(比如題庫做題數據、錄播觀看內容)非常重要。李珂表示,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教研團隊設計內容,然後再推送給用戶,目前 20% 的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和 App 推送的答疑都是後臺根據學習記錄自動匹配的。網校的 300 多名員工中,技術就有 100 多人。李珂透露,高頓近期還會推出一款以智能技術和教學大數據為積累的產品。
總的來說,高頓的線上業務已經佔了業務總體量的 60%,80% 的用戶都來自線上。但對於這麼多款產品並沒有整合到一起去的原因,李珂認為,學員在特定的學習場景下並不一定需要所有功能,高頓更在意能不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只考慮網際網路+教育,還要考慮教育+網際網路,」李珂說。「這個過程就像我們要把學員送到很遠的目的地去,過程中不但要『造路』,還要『造車』,『車』就是我們的教育產品。」
當底層的課程邏輯構建好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學員從哪來?
高頓的 25 萬付費用戶平均使用產品 3 年,還有很多已經跟隨了高頓 10 年。在獲客方面,高頓會使用社群化學習(如直播平臺和互動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如騰訊課堂和網易公開課)的方式,因為很多用戶屬於在職人群,社群化學習的方式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習的動力。
既然想做一門針對財經人群的終身學習的生意,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非常重要(也就是復購),這就需要不同產品之間的導流。李珂介紹,一個財經小白用戶從入門開始,就需要準備從業資格考試,考過後需要財經類的招聘課程服務,入職後還需要學習更高級、更垂直的內容,這就是一個財經人士的完整學習鏈條。「學員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需求,只要他們有需求,就會發生重複購買。」李珂說。
李珂也同時坦言,一些業務層面的(即 2B2C)的數據還沒有完全打通,以後會從企業用戶中深挖個人用戶,另外從業務的延展線上多做文章。比如很多產品 80% 以上的用戶都是正處於職業發展關鍵點上的大學生,高頓會針對他們和高校做課程共建、教學研發和教師服務,目前已經和全國近 80 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
付費方面,高頓同樣採取預付的模式,因為定位相對高端,客單價也較高,課程周期在 3-6 個月,完成率在 80% 以上,營收狀況和獲客成本暫時不做透露,但高頓整體已經實現盈利。
發展至今,高頓仍然沒有放棄 to B 業務,對他們來說,這是了解企業用人需求的最直接的途徑。李珂介紹,高頓目前有 36000 多家企業級用戶,平臺為他們提供了 300 門付費公開課(多是 3-5 天的短期課程),還有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課程(比如成本管理),另外高頓還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培訓方案,做定製化服務,甚至還有作為增值服務的整套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在 to B 用戶的選擇方面,李珂表示還是會面向一些大型企業,目前中石油、中石化、阿里巴巴、海爾集團等企業都是高頓的用戶。
2015 年年初,高頓成立 9 年之後拿到了來自新東方的千萬級美元 A 輪戰略融資。李珂表示,這時拿到融資不僅是出於資本層面的考慮,還有投資方對教育的理解和經驗。新東方在線能帶來很大的流量,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是對高頓來說十分重要的大學生用戶。
李珂補充說:「最重要的,是新東方有豐富的校區擴展經驗,他們有成熟的運營模式,知道如何把一個教育集團帶到全國去。」對教育品牌來說,業務下沉後仍舊保持產品品質十分重要。「目前的情況是,北上廣深人群的學習需求很強,但是二三線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用戶的意識還在喚醒的過程中。」李珂表示,高頓正在這些從這些城市的企業、學校、個人中同時尋找突破口。
人才培養的下一步一定是人才輸送。8 月,高頓與前程無憂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表示,將從職業教育、企業培訓和專業人員就業幾個維度為財經人群提供求職服務。李珂認為,職業教育與求職就業密不可分,前程無憂的 B 端和 C 端資源,將為高頓導流,給財務人員提供就業機會。
36 氪了解到,高頓的 B 輪融資已經到位,投資方暫時不能公開。但是李珂表示,高頓發展至今,運營體系已經相對完善,資本助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對接什麼樣的資源,完善高頓自己對財經「終身學習」的構想。
十年不短不長,但足夠一個教育品牌從樹苗長成大樹,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教育最終拼的還是品牌,而品牌由教學質量直接決定。
對高頓來說,內容和經驗仍舊是強壁壘。李珂認為,因為長時間的線下積累,高頓很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而足夠的數據量又能「反哺」課程體系設計。對於企業需要什麼樣的財經人才,高頓有十足的把握。「別人以考試培訓為主,但我們身上有很多 to B 的影子。」李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