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城市、學校、專業,哪個優先考慮?

2020-08-27 坐看雲起雲飛揚

高考志願,城市優先還是學校優先

高考賀喜

熱烈祝賀,所有高考生如願進入理想大學!

分數分布已經有幾天了,本號也做了兩期大學錄取分數預估。

有些中高分的考生,在選報志願時,選一線、新一線城市的差一點的高校,還是選相對低一檔的城市的好點的高校?我相信,這是擺在很多家長和考生面前的必須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明確一下我個人的意見:優先考慮選好學校,其次考慮學校所在城市

常見的城市、學校、專業三個因素,我偏向按學校、城市 、專業的順序來考慮。

下面對此進行講述。

PART1 什麼情況下糾結這個選擇?

城、校糾結

什麼情況下家長和考生糾結城市和學校選擇呢?最常見的是分數壓線的情況:壓著985、211的線,是選一所非一線或非新一線城市的985、211,還是選擇一線、新一線城市的一本好高校呢?一本壓線,也是如此。即:是降低城市級別還是降低學校等級?

那麼我們先看下一線、新一線城市(將沿海發達城市也併入吧,便於講述)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以下講述中,985、211隻是便於敘述方便,按民間通俗的大家都好理解的叫法,現在分別稱為「建設國際一流高校」、「建設國際一流學科」,全稱「雙一流」。其實就是在原985、211的基礎上略有新增,不過,雙一流是五年一測評,有退出機制。下面的985、211不再解釋。

PART2 城市優先的好處

城市優先當然指經濟發達城市和沿海城市。比如,你的分數離你理想的985大學差一點點,面臨選擇差點的985,城市可能在內部、西部,但你的分數可以進比較好的發達城市的211,如深圳大學、海南大學、一線城市的211。那這些城市有什麼優勢呢?

絕大多數家長、考生和一部分參謀,都會說,經濟發達城市機會多,這個機會包括兼職機會、社會實踐機會、校際國際交流機會、大企業實習機會、就業留下機會、進大公司和外資企業的機會等。還有的說在經濟發達城市可以開拓眼界、有更高的追求等等。的確是這樣。至少很大程度上是這樣。

不過,這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你以後想留下這個城市長期發展。假設你分數夠一個中西部地區或者排名墊底的985大學,城市不理想,而你上深圳大學、暨南大學、上海大學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的211高校,留存當地又是你的長期規劃,那麼,你可以降低學校檔次選這些高校。因為這些高校在當地職場的認可度非常之高,甚至超過多數985.但是,離開當地,他們的認可度是肯定不及985的。高一檔次的學校的優勢,我們下一節來說。

PART3 學校優先的好處

學校優先好處多

不用置疑,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支持力度,985肯定比211高得多,211比普通一本高得多,國家部委屬對部委屬高校的支持力度一般來說比各省對省屬高校要大(有些經濟發達、好高校數量少的省份力度會大些)。這些財政支持反映到學生這來,就是教師更好、軟硬體環境更好、學術交流機會更多、國際校際交流機會更多、學生創新項目支持更多、校園文化積澱更厚重……國外一些好的高校的合作項目,更多會選擇層次更高的高校,連論壇、講座的訪問學者的份量也不一樣。

當然,畢業校招的區別最為明顯:央企國企名企,高層次高校能招到的,低一層級的基本沒多少機會了,要麼等待補額,要麼是高一層級的高校沒特定的專業。這就引出了專業問題,後面說。

校際交流也好,國際交流也好,一般講究一個對等。下面的例子,均以我稍熟悉的武漢大學為例。國際交流基本上在大一大二大三期間,每個班都會有名額,以公派為主,自費的項目就太多了。作為交換生,去的學校也基本上是較發達國家的國際排名與本校基本差不多的學校,這就決定了,你現在能進的大學,與你以後有機會公派交換留學的大學的等級了:你現在進985,學校也許在國際排名200,那你交換的學校也差不多;如果你現在選擇211,不一定有公派交換生的機會,就算有,也是跟你這所211排名差不多的學校,那基本上在全球排名三五百開外了。從這個角度,985跟211的差別是很明顯的,跟普通一本更明顯。二本顯然基本就沒有公派交換的機會了(不絕對,但那種機會,也不會落到普通學生頭上)。你如果以後有出國留學的計劃,那麼,你公派交換留學的經歷就是你濃墨重彩的一筆,足以成為你叩開國外名校的敲門磚。

關於保研。更高層級的高校,保研比例高很多。以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2019屆為例。首先是秋招,一些不準備繼續學習的,會在秋季校園招聘中直接與名企籤約,不吹,這屆外院籤約的畢業生,大部分基本上年薪30萬,當然,這個年薪的企業都不在武漢本地,主要是一線城市的。直接就業的這部分大概佔了外院本屆的1/3.接著就是保研和考研。外院英語系(其他語種我不了解)每個班有10個保研名額。說出來好多同學都不相信:有的班差點保研名額用不完!因為武大外院的除了當年就業的,很大比例會出國留學,每年也1/3左右,而每個班也就30人,減去就業和出國的,剩下的還有幾個會自己考研,他們有自己的理想的學校和專業。這裡,保研並不是指保送本校研究生,而是相當於取得筆試過關的資格,剩下的面試跟考研是一樣的。不過,武大承諾,如果保研後外校的面試沒通過,武大保底。就是這麼牛!好多學校的本科生拼命都想考武大讀研,他們卻被武大保底。當然,能有資格保研的,成績也肯定是好的,不然,別的學校不會承認你的保研資格,畢竟這樣的學校,除了有特別特別嚮往的特殊專業,他們肯定只會考慮985高校去讀研,不會自己降到211院校讀研吧?這種機會,211學校會少很多,普通一本更少,並且就算他們有這樣的資格,也不可能985保底。

名校的影響力。如果你有以後出國留學的計劃,或者大學期間因為對國外高等教育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做交換生期間對國外教育產生興趣,決定出國讀研,那麼,在你投向國外名校的申請書文書中,你的985、211本科背景,將極大地幫助到你成功申請。以英國為例(美國扯皮現階段留學有風險),你申請英國全球排名50以內的高校讀研,你本科階段的學校,將是你最有力的背書。G5(英國前五的高校:牛津、劍橋、UCL倫敦政治經濟學院、KCL倫敦國一學院、IC帝國理工大學)基本會優先接受985高校的學生申請,考慮小部分211的優秀學生,至於普通一本,那你的經歷得能閃瞎自己的狗眼才有可能申請到的,就是這麼現實。全球前30的英國名校,211也基本是標配,給你大幅加分,好的一本需要好看的簡歷,二本那得你的經歷夠閃耀,閃到你的同學們奉你為神。國外名校很看重實習單位,能與你本科學校作用相當的實習單位,除了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就得是全球五百強企業的實習經歷。你在發達城市、沿海城市也許有一定的機會進大企業實習,但進五百強企業實習還是極少機會的,因為這種機會,更多的偏向頂尖的高校,好企業的實習生並不限本市哦,他們也希望有名校的學生來實習,所以是開放的,並不因為你在本地讀書就有更多的機會。國外認可的實習最低在2個月,短期工可不算。

PART4 學校在職場的影響力

第一節裡曾提到過,如果你以後就打算留在大學所在城市長期發展,那麼,優先選擇城市有道理。本地的高校在本地有一定的親和力,同事中學長也多,很可能會幫助到你。象上海這樣的城市,上海大學這樣的211,對當地HR而言,比武大這樣跟他們上交、復旦一個段位的985可能更受歡迎,因為當地的文化風俗和人情交往的分寸,你四年下來已經熟悉了,也有了一定的「腔調」。但是,你只要離開這座城市,你高一個段位的學校招牌,一定比低階的閃亮得多。別的城市可不管你的「腔調」。

前年安徽衛視有一檔求職類節目,有一期一個非常優秀的一本應屆生跟節目中一個企業的HR就有一段當年火遍全網的爭論:HR說她收簡歷,只看985的(該企業比較有實力),其他學校的簡歷她直接扔垃圾桶。那位學生問,你怎麼知道普通院校的學生能力不行?普通院校也有優秀的學生啊!HR說,我沒時間去發現你的優秀,但是,985學校的學生至少學習能力要強,進職場後更強的學習能力能更容易完成好工作。這個爭論也許比較負能量,但是,你讓HR去在工作中發現你的優秀,那個時間成本的確比較高,而985高校畢業生穩定的精英率,省了他們考察時間。(這個視頻在優酷能搜到)

不僅是職場,考研、考公務員都一樣,高層級的學校畢業生天生帶有優勢。就象一提哈佛、斯坦福這樣的管理名校的學生年薪百萬,大家都容易接受,那他們培養的學生沒有王八蛋嗎?有,比例明顯要小得多而已。普通學校沒有超牛X的畢業生嗎?多,只是比例不及名校而已。那在雙盲選擇時,換成你,你選誰?一個本地人認可的本地學校嗎?

常有人以985中存在感不強的蘭州大學、西北農林舉例。蘭大深處沙漠,西北農林在西安遠郊農村,他們的確有時錄取分不及一線城市的211.但是,長期來看,放在全國、全球來看,他們的含金量還真不是普通211能比的。這正好給一些踩分的學生留下了撿漏的機會。請珍惜。

我有個親戚孩子前年高考,分數很尷尬,踩211的線,基本可隨意填報一本。但是,在考慮了一圈之後,她選擇了深處普通地級市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一所211中的存在感不那麼強的大學。別看所處的城市經濟不算很發達,商業機會不多,但是,只要不去一線城市發展,他跟普通一本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畢竟是老牌211。

新的雙一流是有退出機制的,就是五年評測,如果不達標,會退出雙一流,而新進步的高校有機會進入。今年恰好了第一次雙一流中期評測考核,從目前測評的意見來看,象安徽大學、延邊大學、北京工業 大學的測評不是很理想,還是有可能退出的。所以填報一流學科建設的大學時要注意一下,別進去的時候是雙一流,畢業時是一本。

PART5專業選擇

專業重要嗎

入校時有資格選擇專業,說明分數很高,不然不用考慮,服從學校專業調劑就行了。選擇專業有很多文章比我專業,就不多說了。大而空的專業避開就行了。並且大學一般在大一時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能不能轉成功,看各學校和院系了。相對學校來說,專業沒那麼重要。我甚至認為學校所在的城市都比專業重要。

相關焦點

  • 填報高考志願時什麼考生適合學校優先、專業優先、城市優先?
    這是個老生常談但不得不談的問題,考生填報志願時候最糾結的就是學校、專業、城市之間的選擇。當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就只能有所捨棄了。一,學校優先原則。學校優先就是首先保證被心儀學校錄取,專業和城市其次。學校優先原則適合高考分數較高,對專業不太挑剔,可以被211及同水平以上學校錄取的考生。
  • 志願填報時,院校、專業和城市該優先考慮哪個?
    2020高考已經正式落下帷幕,辛苦了3年的考生們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那我們今天來和考生家長們簡單分享一下關於志願填報時關於院校、專業和城市三個元素該怎麼選?其一,選擇文科的學生:一般來說,文科考生可以優先考慮院校。因為這類文科專業,相對來說動手比較少,行業壁壘不高,轉行相對容易些,這時就可以優先慮院校層級。其二,高分段的學生:比如一個考生的分數,有望壓線進一流985院校,但是想選擇熱門專業就很難,那麼這時候,可以考慮考生是優先選擇院校,而非個人興趣或者熱門專業。
  • 填報志願應該怎麼選?城市、學校和專業應該優先考慮哪一個?
    這兩天看到了不少關於填報志願的言論和方法,不由得感嘆我填報志願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想想我填報志願的時候好像也糾結過這些問題。作為一個北方孩子,上高中之初就想去南方上大學,但從來沒有考慮過去南方的哪個學校,後來到了高二大連理工變成了我所嚮往的學校,高考過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專業,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想法莫過於我這個樣子吧。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看到的一些與填報志願相關的內容。
  • 高考:城市、學校、專業,哪個優先級更高?過來人建議搶先看
    尤其是那些對高考了解甚少的家長,更有必要早做功課,以免到時手忙腳亂。很多人說高考難,除了因為考生多、名校少外,其實還體現在志願填報方面。到底在城市、學校和專業等因素中如何權衡,或把哪個因素作為優先考慮項,今天就帶考生和家長朋友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 解疑惑:填報高考志願優先考慮什麼
    可以說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準備,一直到高三整整十二年時間都在為高考而拼搏。那我們來看看填報高考志願,大部分人只用從高考結束到提交志願表短短的三周時間,甚至有些人更短,只用從出分到提交志願表的一周時間,甚至在這一周時間內,還會也因為各種事情耽誤不能全身心去思考填報志願的事情。
  • 填報高考志願,到底是優先選擇學校還是優先選擇城市?
    高考結束之後,頭等大事就是填報志願,而各大院校分布在全國各地,到底是應該優先考慮城市還是優先考慮學校呢?一直以來都爭論不斷,其實一流的大學大多都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如果分數足夠,根本不用糾結,直接選擇中意的院校即可。但是不少學生分數剛好在一個不上不下的臨界點上,這才會糾結萬分。
  • 關於高考志願填報:學校,專業,城市哪個更重要?
    因此,長遠來看落腳哪個城市,進入什麼行業遠比選擇哪個大學,讀什麼專業更為關鍵。因此在填報志願這件事上小編給大家的明確建議是:城市>學校>專業。填報志願本質上來說就是利用你的高考分數,為自己選擇儘可能多的資源。
  • 高考志願填報中的學校、專業、城市,如何選擇?
    志願填報又被稱作第二次高考,它和高考一樣,都決定著很多孩子將來的命運,所以我們要慎重地考慮。距離2019高考還有最後10天的時間,家長們是時候該提前了解一下了,今天我們從城市、學校、專業三個考慮來談一談該如何選擇志願。
  • 高考志願填報考慮因素:志願模式、城市或區位
    高考志願模式高考志願其實很多人都會說院校優先再考慮專業,因為目前大多數省份的志願填報依然還是院校+專業模式;而在浙江、上海、山東等省到新高考模式目前已經調整為專業+院校模式。畢竟大家更希望自己在高校就讀到專業事自己喜歡的。
  • 高考志願填報:應該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接近年底,近期很多高三孩子的家長開始關注高考志願選擇問題。今天,我就以高考志願填報時,應該優先考慮學校還是應該優先考慮專業這個問題給大家分享一個實例,相信家長和孩子們看完就清楚了。「小貝」是2019年的高三畢業生,高考成績X,X成績剛剛過了「A」大學歷年錄取分數線,但X成績能被「B」大學穩定錄取。此時,小貝是這樣想的:第一志願報「A」大學,第二志願報「B」大學然後再選幾所理想學校就OK了。大家有沒有發現「小貝」在志願選擇的過程中忽略了什麼?
  • 高考填報志願,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先把這三個問題考慮清楚!
    高考結束後,各位考生必將面臨填報志願。大多數人都早已在高考前就有了理想的院校,在心中確定了夢寐以求的大學,並為之努力奮鬥了三年。但是人生並非事事如願,能夠進入理想的高校並學習喜歡的專業,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那麼,你們是否想過倘若成績沒有預期的好,在學校和專業之間,你該如何抉擇?
  • 高考分數不高優先選擇學校還是專業,應該如何填報志願
    有些同學對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非常看重,這時候就需要使用專業優先的志願填報思路了。
  • 高考志願填報,名牌學校,所在城市,熱門專業,究竟哪個更重要?
    ,其實我們心裡也沒數……因為九州焦點也是從全國貧困山村走出來的孩子,深知高考志願填報對各位考生整個人生的重要性,故在此處結合自己這些年來的經驗和近期學習到的志願填報相關知識,撰文一篇,供大家參考。高等院校排名談到高考志願填報,大多數情況下,考生和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孩子)考了多少分,這個分數能上到全國的哪個大學?哪些學校是可以考慮的?哪些學校可以直接排除掉?
  • 高考志願填報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志願填報其實有竅門!
    最近幾天,許多考生和家長朋友都忙得焦頭爛額,高考成績發布後,考生成績好的,對於高考志願填報,就相對輕鬆的很,因為可以直接填報自己喜歡的學校專業,但是目前了解的大部分考生和家長,對於志願填報其實是非常迷茫的,因為對大學,對專業缺乏了解。
  • 高考志願專業和學校哪個優先?其實還有一點很多人沒考慮
    高考之後很多同學和家長都覺得心放了下來,但是這個時候最最不能掉以輕心。填報志願可以說是第二戰場,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高考。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通過研究志願填報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一些劣勢,也有很多分數比較高的同學最終填報志願的時候「被坑」而感到十分後悔。
  • 高考填報志願,城市、學校和專業,你認為哪個更重要?
    或者,換句話說,關於高考報志願,城市、學校、和專業,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按照我的理解:這個選擇題,選擇的優先次序,應該是城市>大學>專業。1、城市第一:報志願,儘可能選擇到一線城市上學,會認識更多優秀的人,眼界不知不覺開闊起來。
  • 高考志願填報:尊重個人興趣,選擇城市、學校和專業
    高考分數出來啦!現在,我微信群裡的畫風是這樣的,有人問:我親戚家孩子理科考了619分,男孩,請大家幫忙參謀一下報考學校和專業?群裡都是博士,似乎很有發言權。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建議了一通,各種名校輪番考慮。大致思路是要好好選擇城市、學校和專業。
  • 高考志願填報技巧:學校VS專業誰優先
    出場專家:衡水中學劉邦重  填報志願時,到底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學校、專業各有各的優先權  觀點一、學校優先、名牌效應很受用。
  • 高考志願:專業、學校、城市、「其他」誰優先?
    專業優先!學校第二、「其他」第三、城市最後。為什麼呢?第一,專業優先。大部分考生填報志願時,都以選擇「好學校」為目標,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找工作、甚至一生的發展都離不開最初所學的專業——「專業陪伴一生,學校只跟四年」。
  • 請問:填報志願時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看看過來人給你的建議
    高考重頭戲已落下帷幕,不過高考卻遠未結束,對於高考生來說,只要當你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你的高中生涯才算是真正的結束,而在拿到錄取書之前,填報志願又是一項看起來「費時費力」的浩大工程,那麼問題來了,填報志願的時候,是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