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委1956年建立,而火車頭體協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行業體協1952年便成立,說來有意思,"兒子"比"媽"年齡還大,如今大部制改革鐵道部被撤銷,火車頭體協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體協現狀如何?未來又是死是活?
①「鐵老大」富可敵國,火車頭體協的繁榮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憑藉鐵老大的體制優勢,火車頭體協曾經締造了一時的輝煌,曾有十幾支隊伍,尤其是中長跑甚至為國爭光。
1.火車頭體協成立最早行業體協 曾獲聯合國褒獎
在新中國體育發展史上,火車頭體協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52年成立的火車頭體協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行業體協,隸屬於鐵道總工會,是鐵道部的直接下屬單位。五十年代中期,煤礦、銀鷹(註:銀行系統)、前衛、水利、郵電、林業相繼成立體協,改革開放後石油、中建、地質、石化、汽車、交通、電子、航空等多家行業協會成立。當談及火車頭體協的資歷時,火車頭體工大隊長王忠義充滿了自豪感,「國家體委1956年建的,火車頭體協之前就有了,說來有意思,兒子比媽年齡還大呢。」
火車頭體協之所以能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拔地而起,與鐵道部最早兩任部長滕代遠、呂正操都喜歡體育不無關係,火車頭體協的前兩任主席均由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擔任。起步敢為天下先,火車頭體協在為國爭光上也詮釋了要趁早,1988年11月,火車頭體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了「發展體育突出貢獻獎」,成為中國第一個榮獲該獎的體育組織。無需贅言,不管歲月如何變遷,火車頭體協的光輝歷史都不會褪色。
2.行業體協招攬人才待遇優厚 當隊員+做老師+鐵路公安
對於行業體協的特點,北京社科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一針見血道:「包括火車頭體協在內的體協都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它們都是國有的,背後都是壟斷行業,富可敵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正是憑藉「待遇優厚」和「工作穩定」的金字招牌,火車頭體協在招攬人才上擁有得天獨厚的籌碼。在地方體校訓練過幾年的好苗子經過選拔進入火車頭,半年後轉正後每月工資有四五十年,夥食標準每天五元,發現金,而八十年代初一個小炒才三毛錢。
1987-90年是火車頭體工隊最輝煌時期,擁有足球、籃球、田徑、曲棍球、摔跤、體操十幾支隊伍,大院內還有一個三百多人的運動學校,三百多人,培養體育師資力量,好的就留在運動隊當隊員,差一點的分到小學當老師,剩下的去當鐵路公安。除了自己培養優秀運動員,還吸引了許多地方高手投奔到門下,比如中長跑名將孫英傑老家是瀋陽,去了火車頭解決了北京戶口問題,落到了北京鐵路局,而白雪則是通過艾冬梅苦心遊說後,棄齊齊哈爾體校直奔火車頭。不誇張的說,曾幾何時的火車頭體協締造了一個「體育王國」,可謂是五臟俱全,而這都是拜行業體制的密鑰所賜。
3.曾是競技體育領跑者,邢慧娜王旭均是火車頭打造
文革之前,火車頭的三大球和田徑都是全國頂尖水平,1978年火車頭體協得以恢復,並在重建和競爭中搶得先機,在少數時間和部分領域成為中國競技體育的領跑者。雖然火車頭體協隊員沒拿到過奧運冠軍,但2004年雅典奧運會共有2名教練3名隊員出現在奧運賽場,其中孫英傑跑出了第6和第8的成績,王德顯的弟子邢慧娜拿到女子10000米金牌,王旭在王忠義的帶領下獲得中國摔跤史上首枚奧運金牌,兩位奧運冠軍均是火車頭教練打造,對於火車頭的功勞,王忠義直言道:「邢慧娜代表山東參賽,但跟王德顯之前,她什麼都不是。」
近些年火車頭模式逐漸示弱,但仍不乏亮點。北京國際馬拉松幾乎成為火車頭的領地,白雪、孫英傑和艾冬梅她們一共拿過7塊金牌,這其中孫英傑四連冠。2009年田徑世錦賽,白雪奪馬拉松金牌,這是中國軍團在這屆世錦賽惟一金牌,也創造了中國馬拉松選手在世界大賽上的歷史最好成績,當時的鐵道部號召各機務段學習白雪為國爭光的精神。2009年全運會火車頭體協以2金、2銀、2銅共6枚獎牌的成績,獲得了自第五屆全運會組團參賽以來的最好成績,一言以蔽之,火車頭體協在競技江湖擁有一席之地。
②同「大提速」背道而馳,火車頭體協引領行業體協沒落
火車頭體系,這個隸屬於鐵道部的事業單位,無法緊隨「大提速」的步伐,編制縮減,醜聞頻發,昔日榮光不再,而火車頭體協的式微也是整個行業體協沒落的縮影。
1.市場經濟下火車頭體協縮編 06年僅剩4支隊伍60運動員
與很多省體育局一樣,全運會的成績是火車頭體工隊爭取利益的保證,1994年七運會是火車頭的低潮期,他們沒有拿到一枚獎牌,從這時開始撤編。如今全部編制是300人,只有60個運動員編制,從2006年開始就不讓進人了,教練水平再高也是無米之炊。甚至有傳言稱如果白雪拿不到成績,中長跑隊很有可能被火車頭體協砍掉,幸好白雪在全運會上獲得馬拉松和女子10000米兩項冠軍。
2000年中央開始實行「鐵路大提速」,王忠義介紹:當時劉志軍提出要保留兩個單位,一個是鐵路文工團,另一個是體工隊。雖然存活了下來,一些投資巨大的集體項目被撤編,2006年時僅剩下4個項目7支隊伍,分別是女子摔跤、男子古典和自由式摔跤、男女跆拳道、舉重以及田徑,名下的運動學校也關門了。在被撤編的集體項目中,火車頭足球隊「脫軌」最讓人唏噓不已,擁有成材率奇高的足球青訓體系,包括李瑋峰在內的從火車頭走出來很多球員,都已經成為成為中國足球的中流砥柱,然而2011年俱樂部只剩下一支1993-1994年齡段的隊伍堅持在這裡訓練,任務是今年全運會。此一時彼一時,當年仗著鐵老大的背景在退役後的就業安置受到特殊照顧,如今依靠有限撥款和系統內支援的火車頭體工隊,在同市場經濟的PK中,敗下陣來,縮編和沒落,是早就埋好的伏筆。
2.討薪門讓火車頭身敗名裂 體工隊:那時連頭都抬不起來
如果說減少投入讓「火車頭輝煌」再難尋覓,那2005年則是火車頭體協的又一個歷史拐點,興奮劑和欠薪這接二連三的醜聞差點將他們擊垮。2005年,孫英傑在十運會萬米比賽後尿檢呈陽性,也拉開了火車頭體工隊蒙羞的序幕,2006年1月,中國田協開出重磅罰單,孫英傑被禁賽兩年,王德顯被終身禁賽。隨之而來的「討薪門」更是將火車頭體工隊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2006年9月,王德顯的弟子艾冬梅、郭萍和李娟狀告師傅侵佔她們訓練期間的收入,實際上,孫英傑向王德顯討薪的行動在興奮劑事件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2005年12月,瀋陽媒體以「誰動了孫英傑的錢包」為題對孫英傑討薪風波進行了深度報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而艾冬梅等弟子狀告師傅的官司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一連串備受關注的焦點事件,讓火車頭體協身敗名裂。儘管艾冬梅等3人討薪案以和解告終,得到了全部賠償,而孫英傑的獎金事件」以驚人的速度結束,孫家將得到60萬現金卡和位於北京五環以外的一套70平米住房。但討薪事件不僅僅火車頭中長跑隊戰鬥力大減,隊員紛紛離隊,也讓整個火車頭體協顏面盡失,畢竟金牌運動員與金牌教練對薄公堂,實在不是什麼露臉的事情,正如一位火車頭體工隊的工作人員所言:「那時連頭都抬不起來。」
3.5年間體工隊經費6000萬 平均一枚獎牌成本1000萬 性價比遠超全運大省
眾所周知,全運會上每枚獎牌的背後都是巨大的投入,火車頭體協代表團的獎牌成本又是多少呢?火車頭體協秘書長石華2011年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火車頭體協經費5年間支出總額為6878.6萬元,其中超過6000萬元給了體工隊。而2009年全運會,火車頭體協獲得兩金兩銀兩銅、10個前八名、19人進決賽,也就是說,平均一枚獎牌成本是1000萬。凡事都有兩面性,一面是火車頭體工隊拿到了絕大部分經費,可以說被厚待,可另一方面與那些每年經費都動輒幾億元的龐大省市隊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火車頭體協代表團的隊員性價比很高。
身為隊長的王忠義也倍感壓力:「前幾年鐵道部說金融危機,各下屬單位都得減裁經費,鐵道部給火車頭體工隊每年的撥款固定在一千萬元左右,但物價飛漲,不進則退。」為了全運會取得佳績,各省市都加大了對體育支持的力度,2009年全運會東道主山東以63金的成績佔據金牌榜榜首,每枚金牌獎勵50萬元,光這一項的現金獎勵就超過了3000萬。相比之下,體育是鐵道的邊緣部門,5年6000萬投入從比例上已是大手筆,但在全運越來越「錢運」的事實面前卻只能艱難度日。
4.2013全運或成行業體協末日? 前衛寰島戰甲A曾風光一時
實際上,火車頭的式微是行業體協集體縮水的縮影。目前的行業體協中只有火車頭和前衛擁有專業隊伍和基地,而前衛體協的日子也大不如從前,精簡機構後專業隊項目只剩下武警體工隊的拳擊、散打、跆拳道,以及公安體工隊的輪滑和滑雪等,曾經在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名震一時的前衛寰島,由於中央黨政軍系統不得辦企業的政策,而被脫鉤後的寰島集團拋棄。
2009年全運會共有46個代表團參賽,行業體協佔據11席,火車頭體協派出18名運動員,但相比航天體協3人,金融體協3人,水利江河4人已是行業體協的翹楚,由於只有一名跆拳道運動員,電力體協也被人稱為「一個人的代表團」,而2001年9運會時電力體協34名運動員分別參加7個大項的比賽。數量上是孤獨少數派,成績上也只能扮演陪太子讀書角色,只有前衛體協和火車頭體協有金牌入帳,通信體協收穫了兩枚銅牌。四年一輪迴,2013年全運會即將拉開大幕,行業體協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行業體協一位秘書長透露:「因經費大幅壓縮,大多數行業體協都不會再組團參賽了,這屆行業體協代表團的數量大概會減少三分之二。」當然,對於火車頭體協還不是末日,但今年全運會成為他們能否維持下去的賭注,上級領導下達的任務是一枚金牌,養傷的白雪和幾名摔跤選手身兼重任。
③鐵道部撤消,火車頭體協是死是活?
今年3月鐵道部被撤銷,火車頭體協命運幾何也引起關注,不過據目前情況來看「一切正常」,然而競技體育本就不應是行業體協重點,全面轉向群體才是火車頭體協清晰的未來。
1.沒了「親爹」照樣有人養 體工隊隊長:一切正常
2013年3月,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將不再保留鐵道部,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當國務院機構改革掀開蓋頭後,放眼未來,依託在「鐵老大」下的火車頭體協又該何去何從呢?對於這個問題,火車頭體工隊隊長王忠義在接電話採訪時不願多說,只是表示「一切正常」,經費照樣給,編制也和前幾年沒變化,沒有縮編的危險。其實,身為末任鐵道部部長、現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盛光祖,談及鐵道部不再保留後鐵路職工的安置問題時,強調不會裁員,不知道他的表態是否給火車頭體工隊吃了一顆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月盛光祖出任鐵道部部長,而同年底盛光祖當選火車頭體協第7屆理事會主席,認可火車頭體協的歷史貢獻,同時提出包括「領導帶頭」和「保證必要的資金投入」在內的6點要求,而王忠義透露,新的領導上任後,給了16個職工編制,補充了十幾個運動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使失去了鐵老大這個「親爹」,火車頭體協也沒有砸飯碗的危險,但不管是鐵道部還是中國鐵路總公司,體育都是邊緣地帶,這意味著十之八九將繼續「餓不死吃不飽」的狀態。
2.思考:競技體育本就不應是行業體協重點 總局強調在健身上做文章
火車頭體協不管過去多輝煌、如今怎樣困境、未來如何迷茫,都不該「忘本」,最重要的工作是負責320萬鐵路職工和近100萬鐵路學校學生及廣大職工家屬的體育工作,群眾體育始終是他們工作的重點和方向。實際上,對於大多數行業體協,參加全運會是為了在全系統內部產生凝聚力、戰鬥力、生產力,一位行業體協的負責人說道:「有自己的旗幟進入全運賽場就是勝利,能對激勵下屬職工。」
然而,火車頭體協之所以是影響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行業體協,並非是在職工體育上的成功,而是在競技江湖有地位。縱然今不如昔,火車頭體協5年的經費支出總額為6878.6萬元,其中超過6000萬元都給了體工隊,用於行業員工體育活動的費用5年不到1000萬,孰輕孰重,一目了然。在國家體育總局大力倡導全民健身的風潮下,本該視行業內推廣全民健身為分內之事的火車頭體協,今年的重中之重還是全運會,畢竟這關係到這支隊伍的生死存亡,用王忠義的話說,什麼成績都不拿,吃著閒飯還留你幹嘛!群眾體育還是競技體育,這樣的思考絕對會讓火車頭體協大傷腦筋,或許火車頭體協的未來,就是全面轉向群體,不然的話,放棄會不舍,存在卻不尷不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