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提升、校長先行」,近日,教育系統以此為題「華山論劍」,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長論壇。
論壇上,校長們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進行了廣泛研討,達成了一致共識——「校長要做第一『答卷人』」。聞韶中學校長李恩忠說:「教師們加班加點,那麼勤奮,我作為校長,更應該夙興夜寐,做最勤奮的那一個!」職業中專校長楊金勇說:「在考驗政治本色的時刻,校長要『我先上』『跟我上』,帶頭解難題、破瓶頸,帶頭學師德,帶頭講師德,帶頭踐行師德。」區創新中學校長霍春濤說:「校長首先是老師,而且是最優秀的老師,更應該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志遠學校校長劉海友說:「校長引領全校師生追求共同發展、實現美好願景的能力,是校長自身各種素養、能力的綜合體現。」仁風中心小學校長張召國說:「當大家說你是個實幹家的時候,你這個校長就贏得了群眾,也就有了搞好學校工作的真正力量。」一句句真摯的話語、一次次心靈的碰撞,湧動著校長們對責任、擔當的思考,體現的是校長們對「有溫度、有品質濟陽教育」美好願景的追求。
「教育承載著濟陽發展的希望,肩負著濟陽人民的期盼。」呂燦華書記在全區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指出,「要把教育作為振興濟陽事業的根基」。教育一直是濟陽的一塊「金字招牌」、一張「靚麗名片」。多年來,正是一代代濟陽教育人前僕後繼、砥礪奮進,用辛勞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為濟陽教育打開局面。「情系家國、堅守初心、腳踏實地、忘我奉獻」的教育精神是我們永遠都不應該也不能丟的寶貴財富。每一個校長,肩上都扛著成百上千孩子的命運,加在一起,那就是濟陽6萬多孩子的命運,沒有絲毫的理由懈怠。去年,我區提出「辦一流名校,創濟陽品牌,爭當全市乃至全省教育排頭兵」的辦學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建設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是一道必考題,也是一道不容失分的致命題。
有情懷 勇擔當
教育要有溫度,校長必須要有情懷。陶行知曾經說過:「做一個學校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係千百人的學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係國家與學術之興衰。」教育承載著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責任,校長肩負著興一方教育的使命。因此,校長要努力做一個有情懷的教育人,既要心無旁騖,仰望星空追尋美好的教育理想,又要腳踏實地,用情懷擔當和奉獻精神投身現實的教育事業。
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校長,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要講政治,忠於黨的教育事業。責任心、使命感源於對教育理想的堅定信仰,源於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源於對教育工作的無比熱愛。要鑄牢從事教育事業的精神支柱,正確對待名利地位、生活待遇、進退去留,經受住各種考驗,始終保持昂揚進取的精神狀態,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自覺承擔起家庭的重託、孩子的未來、國家的希望!
要堅守教育初心,回歸教育本真。洗盡鉛華不忘本,教育的本質就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學生是個鮮活的生命,我們要幫他們書寫大寫的「人」,切不可把學校變成「學習工廠」,把課堂變成「流水線」。要有教育定力,切不可追名逐利,不可因追求成績,違背教育規律;不可因追求「速成」,保「主」舍「副」;不可因追求亮點特色,搞形式主義、「面子工程」。回歸教育本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心有大愛,方成「無我」。廣大校長,務必要時刻牢記自己當初走上崗位時的樸素初心,時刻不忘自己肩上的神聖使命,自覺踐行師德大愛,舍小利、舍私利,一心為公、一心為校、一心為生,自覺扛起一個濟陽教育人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要有「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奉獻精神。教育事業是一份艱辛的事業,也是一個「辛苦活兒」「良心活兒」,想幹出一番成就非常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校長所付出的勞動往往是隱性的,是量化手段無法準確計算的,是很難被看到的。平凡的崗位,以校為家,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奉獻是校長的「工作常態」,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情懷。什麼是教育情懷?區教體局局長楊春亭在全區教育工作會議上做過一次生動地詮釋:「當我們老了,當我們退了,回首往事的時候,能夠倍感欣慰,不會因為自己當初沒有全力以赴而後悔,不會因為自己當初沒有竭盡全力而痛心,我覺得這就是教育情懷。」
新理念 強業務
孫戰宇區長在調研教育時指出:「我們的校長,要始終把業務作為第一本領,把教學業務作為首要職責,不僅要領導教學、指導教學,更要精通教學、善於教學,加強學習研究,努力做業務型校長、專家型校長。」當前,濟陽教育正處於教育資源優化集聚的關鍵時期,正在大力推進「一流學校」建設,對我們的校長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管理型」校長,更需要「業務型」校長、「專家型」校長。所以,作為「一校之長」,做好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要有理念,在管理學校、抓實教學、帶好隊伍方面要有方向、有思路、有目標,更要有實現的路徑;二是要研究教育教學、參與教育教學,要具備專業的業務素質,打造自己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做一個懂教育的「行家裡手」。
校長是辦學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貫徹者、教育教學的指揮者,在教育理念上一定要新。一是要開闊視野。要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去年以來,教育部發布一系列推進各階段教育質量提升的政策文件,涉及學前、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等多個學段,校長要第一個學透、吃透。要通過學習教育書刊、聆聽專家講座、外出參觀考察,對焦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聚焦教育領域最先進、最前沿的理念、觀點、思路、模式,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二是要更新觀念。目前,各地都在對標上海、杭州等教育先進地區學習經驗。要堅持敞開大門搞教育,敢於打破固有思維,勇於接受新鮮事物,善於吸收借鑑外地的創新做法,對標先進地區,拉升標杆,卯足勁對接追趕。三是要大膽創新。結合本校實際,突出自身優勢,撲下身子搞研究,邁開步子搞改革,打造屬於自己學校的品牌和特色。四是要提升能力。面對當前地區與地區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展現出的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很多人開始產生危機意識,感覺到「本領恐慌」。要主動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時刻堅持學習,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我們的學校保持領先、走在前列。
抓教學是校長的天職,懂教學是校長的本分。要成為一個「業務型」「專家型」校長,首先要「站上講臺」,參與教育教學。蘇霍姆林基曾提出了三個口號:到教師中去!到學生中去!到課堂中去!可以說,一個能上好課的校長才是好校長,全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竇桂梅、李希貴校長都是這樣的校長。只有親自參與教學,才能掌握學情,拿出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手段和措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才能檢驗採取的措施、辦法是否符合學校實際,才能防止「邯鄲學步」的向外和「閉門造車」的向內。然後是要「拿起課標」,研究教育教學。校長要當好教改、課改的帶頭人,沉下心來深鑽業務,熟讀《課程標準》《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懂得教學目標和教育規律。要帶頭聽課、帶頭備課、帶頭評課,帶頭開展教研,要讓校本教研成為打造高效課堂的內驅動力。再次是要「走進會場」,拿出符合學校實際、值得推廣借鑑的教育教學成果。2018年濟北小學《356問題導學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榮獲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每個校長都應是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排頭兵。每個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的團隊,拿出自己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讓學校有「骨」、有「型」、有品牌。
明大德 樹正氣
師德師風建設,主體在教師,核心在校長。校長要做師德師風建設「先遣軍」,要打響師德師風建設的「第一槍」。
群雁高飛頭雁領。校長是一支雁隊的「領頭雁」,是一所學校的「當家人」。校長「跑偏」,帶來的可能是更多老師「跑偏」,甚至是整個學校「跑偏」。細看全國幾所名校,校長都是德高望重、具有鮮明的人格魅力的,校長的一言一行,直接感染影響著教師的師德師風,甚至直接影響著整個學校的校風。今天的北大依舊尊稱蔡元培為「永遠的校長」,北大因他而重生。在蔡元培身上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正是他不可言說的人格魅力,永不磨滅的師德光芒。
德才兼備,方堪重任,立德修身、以德治校、以德施教是校長的必修課。作為一校之長,要時時處處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靠行動去帶領人,靠品行去影響人。要有謙遜嚴謹的自律精神,強化自我規範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禦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風侵蝕的能力。要涵養師德、提升修養,為教師做出表率。要帶頭奉獻,把「給我衝」變為「跟我衝」,幹在最前面;要信守諾言,言必行,行必果;要公平公正,心中「無我」;對師生要像對親人一樣嚴管厚愛,對不良現象「剛正不阿」,對正面典型「格外優待」。要樹立全心全意服務師生的意識,深入師生中間去了解情況,解決困難,多為師生做好事、做實事。要以德治校。通過校長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感召學校這個大集體,壓歪風、樹正氣,催發群體的正能量,為師生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學習環境,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要以德施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首,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馬上面臨開學,要上好「開學第一課」。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一本「最好的教材」。要在講好疫情防控知識的基礎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上好這堂集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於一體的「人生大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與祖國共成長。
這場疫情,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只要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沒有什麼困難是不可戰勝的!廣大校長是教育的第一追夢人,在師德建設中要做出表率,在教育教學中要爭當先鋒,要當好第一「答卷人」,以高尚師德引領廣大教師,堅定信念、充滿激情,迎難而上,奮力攻堅,始終保持戰鬥到底的精神狀態,沿著既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實際行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新需求,讓濟陽教育因為有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優質、更溫暖、更靚麗、更精彩。
來源:新濟陽公眾號
投稿:tougao@mho.cn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