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工業大省,也是製造業大省,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雄厚。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山東工信部門緊急動員,大年初一開始派出30多支工作組,「逆行」出徵、趕赴醫療物資生產企業24小時駐廠督導。山東產的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戰疫一線。在工信部門的推動下,山東省企業復工達產率持續上升。
但受制於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有些企業陷入復工難達產、達產不達效的困境當中。
4月16日晚7:00,山東廣播電視臺《問政山東》第四十七期開播,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曉走進演播室,直面問題,接受問政。
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東省瞪羚企業,以生產磁電、粉體設備為主,主要供應大型礦山和醫療機構等,3月份公司已經全面達產,但達效卻很困難。
疫情期間,國內訂單雖有所減少,但已有明顯向好趨勢,相比之下,海外訂單幾乎處於停擺狀態。
除了面對未來的供需難題,企業還面臨著一個擺在眼前的困難:年前已籤約的訂單,因下遊企業復工的延遲,收貨時間順延,導致庫存飽和,流動資金趨緊,高庫存擠佔了企業上億的資金。
針對企業面臨的這一困局,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曉表示,第一將推動企業儘快上產業鏈的對接網。第二,要推動全產業的復工達產,以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配套。第三,有很多助企的聯絡員、服務員也可以一對一解決這些問題。
同樣面對資金問題的還有濟寧的山東東大鋁業有限公司。
為了完成訂單,眼下企業負責人靠東拼西湊借錢來維持運營,這個時候,他們就迫切希望討回一筆2800萬元的政府欠款。
按照企業負責人提供的兩份租賃合同,可以看出,2003年東大公司以1900元每畝的租金與濟寧高新區柳行街道辦事處籤訂土地租賃合同,建設了2萬平米的廠房,街道辦再以每平方米9元每月的費用回租,轉租給了另一家企業。
2013年入駐企業破產後,2017年由東大公司接手。2013至2017廠房閒置的四年租金,是東大公司現在急需追討的款項。
4月10日,山東東大鋁業有限公司經理李廣鵬再次撥通了高新區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領導小組總指揮的電話,表示企業拖不起。工作人員回復「領導在深圳,找不到人解決。」
針對這一問題, 濟寧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楚志華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把企業遺留的問題處理好,爭取20天之內處理完畢。(丁宏娟 尹承謙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