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復旦女博士李敏劈腿事件,一直是學術圈的大瓜,讓不少人感嘆,都說娛樂圈亂,原來學術圈也是這般亂啊。
這個事情出來之後,網上鋪天蓋地流傳各種消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碩導陸炎自稱李敏的碩士論文和SCI文章,都是他一字一字打出來的,網絡上也一直流傳陸炎「送」了五篇SCI文章給李敏。
這個事情到底如何呢?
關於碩士論文,目前不清楚陸炎自稱代寫的論文,指的是李敏的碩士畢業論文還是為了達到畢業要求而需要在期刊發表的小論文,但無論是畢業論文還是期刊小論文,如果真是代寫,顯然都是作弊。這需要李敏就讀的上海交大予以調查並公布調查結論,如果屬實,應撤銷李敏的碩士學位。
關於SCI文章,查詢李敏發表的SCI論文,涉及的五篇文章發表情況如下。
這五篇文章發表的期刊,影響因子都很可觀,最低的也有2.5左右,最高的高達11.8以上,總量加起來接近29,確實是五篇有分量的文章。其中,李敏作為單獨一作的有兩篇,共同一作的有兩篇,還有一篇是四作掛名的;而陸炎則在影響因子最高的三篇裡面擔任通訊作者,其他兩篇裡面掛名。
按照陸炎的說法,「每一篇SCI都是他一字一字碼出來的」,也就是說,論文是他寫的。但我們知道,發論文,尤其是高級別的論文,往往是多人參與,是課題組的共同成果,所以發文章的時候,也就必然是多人署名,誰執筆寫出來並不是關鍵,對文章的貢獻才是關鍵。具體到文章署名,最重要的是通訊作者和一作。一般來說,文章署名,課題組負責人會擔任通訊作者,而其他人按照貢獻程度依次署名,署名一作的,無疑應該是貢獻相對最大的人。
假如陸炎真是「送」了這五篇論文,那就只有三種情況:一是李敏根本沒有參與課題,只是掛個名,沒做事沒貢獻,但陸炎憑自己的貢獻和影響力,硬是在文章署名中加入了李敏,甚至把她作為一作或者共同一作;二是李敏實際參與了課題,但貢獻不大,不過陸炎把自己的很多貢獻算在了李敏的頭上,所以李敏成為了一作;三是李敏參與了課題,雖然貢獻不大,陸炎也並沒有幫李敏給課題做貢獻,但陸炎憑藉自身在課題組的地位和影響力,強行給李敏「抬名次」,把本來應該署在後面的李敏強行抬到了一作的位置。
簡單說就是,如果要算「送」論文,只能是,李敏對文章沒貢獻或者貢獻很小,但陸炎幫她做了很多事,幫她補了貢獻,李敏就成了一作,這確實可以說是「送論文」。如果李敏雖然沒貢獻或者貢獻不大,但陸炎憑藉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強推李敏上一作,這對於李敏來說,雖然也算「送」論文,但其實是侵佔他人成果幫助李敏。如果李敏參與了課題,而且做出了相應貢獻,那當然就不算「送」論文了。
目前「送」論文的說法,只是陸炎單方面的說法,加上一些自稱知情的網友的傳言。實際情況究竟怎樣,顯然只能經過細緻的調查後,才能確定到底這五篇文章到底是不是「送」的。
事件爆出來後,復旦大學已經迅速發表聲明,將啟動調查。現在就靜待覆旦的調查結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