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月薪3w的打工天堂,我真羨慕不來

2021-01-08 新周刊

前不久一則來自國外的新聞刷新人類的想像——日內瓦引進了全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規定,即最低工資規定為每小時23瑞士法郎,每個月的最低工資標準為4000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9140元)。

聽著就很凡爾賽,很多網友看到都表示酸了,同樣是打工人,為什麼瑞士日內瓦的標準讓人望塵莫及。但日內瓦人還嚷嚷:這點錢就夠一家四口勉強餬口而已。

這話不誇張,不少網友憶當年,有的想起那個在日內瓦湖邊吃了約合人民幣150元的芝士土豆餅,有的說自己曾經用過大約300塊人民幣一瓶的洗手液,住的酒店最便宜一晚都要超過800元人民幣。

△日內瓦的高昂消費水平讓人望而卻步/unsplash

言下之意當然是別盯著人家世界最高的最低月薪酸了,也不瞧瞧當地的消費和物價有多高。

所以,被稱為「打工天堂」的日內瓦,當地打工人真實的生活面貌到底如何?

最低月薪3w是什麼標準?

每個月4000瑞士法郎是不是太高了?

據BBC的報導,日內瓦一家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查理說,這對住在日內瓦的人來說真的一點也不多:「一間房的月租金就要1000瑞士法郎,一個月夥食費最少最少也要500,醫療保險每人每月550,一家四口勉強餬口而已。」

在日內瓦擔任護士的蘿拉,也在哀嘆說:「我26歲了,還是住在父母家裡。」

△日內瓦人說自己其實過得不怎麼樣/unsplash

新冠疫情更加重了食物救濟中心的負擔,自從今年3月開始封鎖之後,日內瓦街頭派對領取生活救濟品的畫面常常登上新聞頭條。

即便沒有疫情,日內瓦依舊是一個非常昂貴、有錢人才能負擔得起的城市。

這裡人口只有49萬,規模小於多數歐洲城市,但這裡卻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全球金融中心,不僅匯聚了大批私人銀行,還吸引了歐萊雅、惠普、寶潔等其他領域的跨國公司。

△日內瓦人的跨國公司和金融中心眾多/unsplash

他們的購買力簡直讓人流下檸檬淚,早有外媒報導,幾年前的瑞士人3天的工作就購買一部蘋果4S,如今他們工作2天多一點就可以人手一部蘋果最新款。

別垂涎人家日內瓦,畢竟高工資背後意味著很多。

最直接的就是高物價。眾所周知,瑞士被稱為「高價島」,全球最貴的巨無霸漢堡就在瑞士,一個高達6.91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46元。

△最貴的巨無霸漢堡在瑞士/視頻截圖

連喝杯咖啡都貴到咂舌,根據德國企業辦公管理服務(Service Partner One)公布的世界咖啡價格排行榜,瑞士四大城市日內瓦、伯爾尼、巴塞爾和蘇黎世以每杯平均20元人民幣的價格高居最貴行列。

△去年finder上星巴克咖啡價格排行榜/finder

從日常小細節的吃喝都能瞥見肉眼可見的貴,更別提瑞士家庭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開銷了。

歐盟統計局曾對歐洲31個國家的550種產品價格比對後得出結論:瑞士食品、飲料和香菸這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平均價格,比歐洲平均水平高36%。

換句話說,在瑞士購買1公斤肉類的錢,在歐洲其他國家可以買到1.36公斤。

根據去年瑞銀的這項研究,對於日內瓦的普通三口之家來說,每個月用於購買食物的平均費用高達705.8美元,雖然僅排在蘇黎世之後,但日內瓦的住房成本卻是全球最高,平均值高達2340美元。

△日內瓦住房成本全球最高/unsplash

在瑞士日內瓦市區,能租到一套2000瑞士法郎(約合1.3萬元人民幣)的普通兩居室住宅月租金都算走運了。

對了,要是在瑞士生個病也貴到肉疼。醫療保險也是一筆大支出。

瑞士是強制性醫療保險,而且費用每年都在上漲。而且看牙和物理治療等等都自費,每小時100法郎,在瑞士居住還得強制性繳火災險、房屋意外險、居民稅等等。

了解瑞士生活的人都知道一個生活小貼士,連瑞士普通人都寧願開車到法國或者德國去看牙醫了,哪怕支付個全額款項都比本地便宜一大截。

這麼聽著,還是得好好算一筆帳才直觀。瑞士資訊swissinfo.ch曾經找到了兩位不同收入的瑞士人,讓他們寫下流水帳日記。可以看到房租絕對是瑞士人的最大開銷,除此之外,稅務、醫療和託兒費也佔比很重。

△其中月薪5k瑞郎和8k瑞郎的流水帳/swissinfo.ch

德國記者沃爾夫岡·考德在《誰的發明?在瑞士》一書中開玩笑說:「為什麼瑞士人很富有。因為他們生活所迫。」

所以就怪不得瑞士人月入3萬還要喊窮了,不是人家在玩凡爾賽,天下的打工人都是一樣滴。

打工人天堂為什麼是它?

由於疫情瑞士對德國、法國、奧地利都關閉了邊界,跨國界上班的通勤族計劃全被打亂了。

近4000個瑞士籍「虛假邊境居民」面臨著有家不能回的困境,這時候法國政府可解氣了:誰叫平日這些「假法國人」就知道鑽空子薅羊毛,非得要在我們國家蹭吃喝還不交稅。

平日常在瑞士工作的鄰國人也著急,沒能「瑞上淘金」虧大了。

△瑞法邊境存在著很多群體/Twitter

據統計,北義大利每天都有7萬人到瑞士工作,瑞士西北與法國交界,每天都有3萬多人搭火車或者自行開車流動。根據瑞士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每天共有297938名跨國通勤者前往瑞士工作。

瑞法邊境的跨國群體其實都在打著同一個如意算盤——賺瑞士的高工資,過法國的好生活。很多法國人的夢想就是在瑞士打份工然後每天回家睡覺,還經常被瑞士人嫌棄拉低了當地工資,這也算得上歐洲國家的內卷形態了。

為什麼打工天堂是日內瓦?首先取決於它的地理位置。

日內瓦州與法國三面比鄰,北接日內瓦湖,和瑞士實際上相連的也不過是湖西邊狹長的土地,屬於瑞士的法語區,本身文化習慣上跟法國人相近。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高速公路:「請待在家裡,讓新冠病毒止步」/Twitter

雖然日內瓦面積小,但依舊是瑞士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邦州,本身自然資源就匱乏。加上這個國家在外交上更偏向於自我保護,長期游離於歐盟之外,也享受不到自由貿易區的便利,從二戰以來就一直以高工資和高物價傲然中立在歐洲眾國家之中。

難以想像的數字陸續有來,這個國家如果能直接從外國採購商品,瑞士企業和消費者每年能省下約33億瑞士法郎,折合252億人民幣。

△「假瑞士人」高達3萬/視頻截圖

即便日內瓦生活成本高到令人咋舌,這裡依舊是有吸引力的「打工天堂」。

外籍人士在當地人口都能佔到41%了,據滙豐銀行的《外籍人士探索者調查報告》,日內瓦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外籍人士年收入高達20萬美元,高收入人群比例僅次於中國香港。

很顯然,最初奔著日內瓦的外籍人士無非被高薪吸引,這裡是被認為瑞士最有國際範兒的城市,還是歐洲聯合國總部、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和會議的所在地,由此還有人戲稱「日內瓦不屬於瑞士」。

△各種國際組織都聚集在日內瓦/unsplash

「和平之都」「鐘錶之都」「花園之都」各種美譽都屬於日內瓦。湖畔有很多世界名表勞力士、浪琴、路易威登等豪華商店,一塵不染的街道上經常能看到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的豪車。

在義大利米蘭工作了20年後,索爾代尼獲得了到日內瓦銀行就業的機會,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從2004年就帶著兩個孩子搬到這裡。

來日內瓦之前,她跟很多人一樣對這座城市懷有偏見:「在我們義大利人眼中,這裡很拘謹,文化上沒有多少靈魂共鳴。」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索爾代尼已經徹底融入當地的生活,甚至已經不想回到義大利了,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掌握了法語、義大利語、德語和英語四門語言。

△各種國際組織都聚集在日內瓦/unsplash

對她來說,寸土寸金之地也有免費的好東西,那就是教育。

這裡的教育體系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公立幾乎是免費的,普遍質量很好,而私立或國際學校,外籍人士通常可以協商將教育費用納入就業計劃。

△瑞士的教育質量很高/unsplash

要是能躋身堅挺在瑞士這座城市,即便高工資背後意味著高競爭高風險,但瑞士依舊是全球最穩定經濟體之一,失業率幾乎從未超過3.5%,這就足以讓歐洲兄弟國羨慕不已。

這得歸功於他們的失業保險制度,能拿到失業前薪水的七到八成,最高甚至可以拿到每個月10500瑞郎。

客觀上說,比起其他世界文明的城市來說,日內瓦這座城市的表情並不生動,它的文化含量似乎沒有那麼高,還必須承擔高昂的物價。

△日內瓦能滿足外籍人士對於大城市的想像/unsplash

但對很多國家的人來說,日內瓦依舊極具吸引力,這裡的經濟生活、國際吸引力、文化教育和交通都構成了令人嚮往的大城市該有的元素。

瑞士人的摳

可能比德國人還厲害

在日內瓦,高質量的生活只屬於那些有閒有錢,花錢毫無痛癢的有錢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一定練就了一項超乎常人的技能——想盡辦法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最常見的「瑞士摳法」就是能跑多遠,就能省多少。他們日常就每隔一兩周跨越邊境到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去買日用品囤著。

△瑞士人到法國德國買買買都是日常/unsplash

他們寧願多跑幾趟,就連買個菜吃個飯可能都跑到鄰國,扔個垃圾也偷摸摸丟到別國,因為瑞士還有昂貴的垃圾處理費。

網上曾經出了個段子,說為了招攬瑞士人,德國農民甚至做起了接團的生意,他們把放拖拉機的穀倉空出來,囤放從亞馬遜買來的貨,等著瑞士人來光顧。

△瑞士人請客吃飯甚至自己吃飯都會選擇鄰國/unsplash

在瑞士的生活類論壇上,流傳著很多去法、德、意邊境的購物指南,事無巨細地告訴你如何開車或者搭公共運輸,到了哪購物最能省錢,回來入境時又如何退稅。

除了吃喝之外,瑞士的出行也並不便宜,這裡70%以上的市民日常出行第一選擇是公交車,10%騎單車或者步行上班,其次才是開汽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每年乘火車出行的裡程數超過瑞士人。不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瑞士的火車票也急劇上升,比開車的費用增幅還大。

△日內瓦城市街道/unsplash

瑞士住房自有率是歐洲國家裡最低的一個,僅接近40%。在瑞士的傳統觀念裡,父母不會掏錢給子女交首付,因為確實貴,很多家庭都不願意被房子壓垮。

即便這裡生產著全世界最昂貴的手錶,各種奢侈品牌店鱗次櫛比,但真正到了這裡,你會發現除了金融工作者的西裝革履之外,大多數人都穿得很樸素舒適,甚至戴的都是swatch、雷達等等這樣的手錶。

△瑞士人的日常/圖蟲創意

可唯獨讓他們大方花錢不皺眉頭的,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

他們愛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尤其是高山,這裡還是人均摩託車擁有量最高的歐洲國家,他們喜歡騎著摩託奔馳在條條山道上。

對於他們來說,與其買名牌包包,還不如來一趟非洲深度遊,或者一場攀巖跳傘滑雪等體驗來得更讓人愉悅。

△他們更喜歡像滑雪這樣的戶外運動/unsplash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開玩笑,把瑞士這個有錢的國家稱為「大農村」。

在這裡,城市和鄉村並不是涇渭分明的。他們寧願多花一倍的錢在山坡上修房屋,也不願將它們夷為平地。與自然融為一體是瑞士人安身立命的主題。

△乍一看不知道這是瑞士人住的/unsplash

日內瓦雖然並不見得有多少文化魅力,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小巧玲瓏且帶田園風光。這座城是依山傍水興建起來的,隨處都是花園,位於美麗的日內瓦萊蒙湖之畔,法拉山和阿爾卑斯山近在眼前。

博爾赫斯曾經說過,日內瓦是給他帶來最大快樂的城市。

因為巴黎不會忘記自己是巴黎,彬彬有禮的倫敦知道自己的是倫敦。然而日內瓦幾乎不知道自己是日內瓦,讓自己新生而不失掉過去。日內瓦並不出色,也不招搖,但不妨礙它能給人安全感,以及好的生活質量。

△日內瓦的魅力,也許就在於如此高質量的生活/unsplash

我們總是習慣豔羨旁人,看著一線城市高聳入雲的月薪和房價,殊不知那些光鮮亮麗的都市生活背後,藏著多少努力活出精彩的打工人。

這些人有的清醒自知終將回去,更難的是那些想要穩紮在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那座城市的人,他們身上似乎有一股不屈不撓的韌勁。

好的生活不一定見得有多貴,關鍵是我們要清醒預估自己能花上多大的代價,前提當然少不了——這座城市是否給予了打工人該有的尊嚴和安全感。

參考資料:

瑞士日內瓦引進「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 BBC

外派日內瓦的昂貴生活值得嗎?BBC

瑞士跨境通勤多 封邊境讓日常一夕改變 聯合報

喜歡跨國消費的瑞士人 中青報

全方面概述移民瑞士的生活費用成本 御金烏

都說瑞士工資高,童話般的「貴國」真如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嗎?中新經緯

揭秘|在全球最貴的國度,物價有多高? 騰訊財經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著什麼?swissinfo.ch

你如何看待這座打工人天堂?

你嚮往的打工人城市是如何的?

鍾無豔

編輯 | 周芷若

排版 | 謝無忌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富人天堂」香港:月薪過萬不成問題,為何很少有大陸人去打工?
    只不過物價水平一直在上漲,工資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月薪上萬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依舊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連很多在職場已經打拼了十多年的老員工,也不一定能達到月薪過萬的水平。事實上月薪過萬生活就一定幸福了嗎?這個地區洗碗工的工資都高達12000元,卻沒有什麼人願意去這裡打工。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沒想到,澳大利亞居然是「打工人」的天堂……
    不敢下班做不完的工作,搬不完的轉你以為這就是世界「打工人」的全貌了嗎?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那才是「打工人」真正的天堂!(小奧羨慕得直跺腳)02工資高據德國Wirtschafts-und Sozial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WSI)的數據顯示,澳洲的薪資水平居世界第一。
  • 打工人,何必羨慕月入45000的打工騾?它們只是在給主人打工!
    這恰恰是新聞的標題——《重慶2匹打工騾月薪45000,每天工作8小時包吃住》想要達到的效果。人家兩匹騾子月入四萬五,看看你每個月收入多少?在這個有6億人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國家,足夠收割足夠多打工人的流量。更何況,人家騾子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你工作幾個小時?
  • 「月薪好幾萬,出國就能發財」,出國打工真那麼掙錢?
    在我們的身邊,似乎總流傳這樣的傳說:誰誰誰出國打工了,然後就發財了,國外月薪好幾萬呢!然後,很多人都開始跟風效仿,似乎只要出去了,就會變成富豪,甚至有不少人放棄了學業和大好前程,毅然決然出國「淘金」去了。然而,這些傳說真的靠譜嗎?出國打工就能分分鐘升職加薪嗎?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出國打工的傳奇真的還那麼輝煌嗎?
  • 月薪4萬也過得很苦逼你信嗎?
    房價不用說,最便宜的也是50萬起,半輩子的積蓄,就這樣沒了,至於物價雖然貴,但比起看病和買房,這已經不算啥了。但是,我沒想到的是,在我印象裡,潮流,繁華,輝煌的香港人,其實過的比我們還苦逼,經常看香港片,覺得香港很繁華很熱鬧,裡面的人都開著汽車,住著樓房,經常下餐館啊什麼的,覺得他們的生活真幸福。可實際呢?
  • 進工廠打工月薪5000元,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想去?我告訴你原因
    進工廠打工月薪5000元,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想去上世紀90年代到2006年前,打工是農村孩子們最大的就業方向,要進大一點的廠,可還要找點關係,2003年剛出來打工的時候,在深圳坪山找工作,那時到處是人找工作,在廠門口寫個招工啟示出來,可能不要一小時就招到人了
  • 全國最低工資標準來了,月薪1萬的你在中國是什麼水平?
    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發布 看看你那是多少人社部網站26日發布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情況(截至2020年3月31日),數據顯示,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為2480元;北京為2200元,廣東為2100元,其中四川為1780元。
  • 朋友從事自由職業月薪兩萬,卻羨慕那些有工作的人,原因有3點
    畢竟現在當一個小白領的話,也就是五六千塊錢,想月薪上萬必須要當上領導才行。而自由職業就不一樣的,沒有月薪上萬都不能說自由職業,都是拿高薪的。只不過自由職業並沒有在家想像中的那麼好。朋友從事自由職業月薪兩萬,卻羨慕那些有工作的人,原因有3點朋友就從事著自由職業的工作,一個月能掙兩萬多塊,可以說是大家眼裡的成功人士了。平時大家都是挺羨慕他的,都想跟他一起幹,但可惜才能達不到,只能夠看看,最後還是要老實回公司打工。
  • 月薪5萬,出國打工2年且中途不能回家,你願意嗎?
    例如,近日某位網友在社區提問:自己目前工資並不高,公司有一個外派的工作,即要求出國打工2年且中途不能回家,不過最可觀的便是收入方面,工資每月能達到5萬塊錢,自己比較糾結要不要接受。那麼,月薪5萬,但要求出國打工且2年不能回家,該不該接受呢?年輕人在職場當中,到底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享受上班呢?如果是你,又會怎麼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HR辛酸訪談錄:我是如何從月薪3000到月薪30000的
    前段時間和一HR朋友小芳聊天,社畜之間的話題永遠避不開「工資」這件事。「真羨慕你啊,月薪3w,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小芳看了我一眼,面上也有些感慨,隨後,她給我講了自己這一路的辛酸歷程。92年的小芳出生在十八線開外的小縣城,從小學習就十分刻苦,但是高考前夕的一場重感冒,讓小芳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只能選擇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
  • 大學生發帖講述求職經歷 稱羨慕農民工月薪(圖)
    她卻坐火車,還是硬座,走親戚只拎了兩袋陳麻花  網上發帖講述心理落差  「沒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  網友「泡椒牛肉麵」發帖說,自己是國家重點本科院校的一名大四學生,在校表現並不差。  小麗告訴記者,從大三下期開始,她四處投簡歷、跑了不下20場招聘會。先是在一家全國連鎖的服裝百貨公司做「客戶關係專員」,試用期月薪1200元,轉正後月薪1500元。她覺得工資太低,一個多月後主動辭職。  小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天往返於公司和宿舍,車費每天15元,吃飯每天15元,加上電話費、同學聚會等開銷,1200元根本不夠用。
  • 出國打工,是為了讓自己勞有所值!
    求職者:至少一個月得20000以上,不然我拋家舍業的不值當。僱主:那不好意思,我這沒有。在小趣看來,這壓根就不是想出國打工,而是想一夜暴富,還是那種連彩票都不想買等著天上掉餡餅的那種暴富。如果你生活幸福,有份穩定的工作,收入還可以,真的會連出國打工的念頭都沒有。二出國打工工資高也是跟國內同工種相比而言的,最低也能八九千一個月,最高就兩三萬的都有,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會更高。
  • 打工仔工廠打工三年,當主管月入過萬還是辭職,原因卻僅是6個字
    但是在工廠裡的工資大多也就3,4千塊錢,能夠月入過萬可以說是很讓人羨慕的了。小張早早輟學出來跟著村裡的大人來到大城市的工廠裡打工,一轉眼便是三年,工作勤勤懇懇的他很快讓領導看中,升他當上了主管,轉眼間也很快月薪過萬了。
  • 工廠打工妹:兩班倒,月薪9000塊,真不算高
    工廠打工妹:兩班倒,月薪9000塊,真不算高 工廠是所有工種中比較辛苦的一類,因為有夜班的原因,很多年輕人和上了數歲的人做不了,導致如今工廠招工越來越難。對於她的辭職,廠裡很多員工不理解,因為她目前的工資達到9000塊一個月了,這樣的待遇,一般人求都求不來,可她為什麼要辭職呢?
  • 眾打工分金美滋滋
    真是羨慕啊。2000G一次換成人民幣也有個小一千吧,來看看其他玩家怎麼評價:最多只有其中單件裝備拍到高價來我們團吧,橙錘強插的,兩個小德三個戰士三個薩滿一看出了眼睛連集合分都沒敢要就爐石跑路了,最後剩下兩個戰士,其中一個現在還負分。
  • 我在美國中餐廳打工,每個月工資兩萬,顧客喜歡給小費
    對初到美國的華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就是在餐廳打工。我就在洛杉磯一家中餐廳打工,我工作的地方是華人聚集區,街頭巷尾華人很多,中餐廳也非常多。在美國中餐廳打工,一個月工資有多少呢?我每個月大概能掙到三千美金,約合人民幣兩萬左右。工資雖然不是很高,但包吃包住。
  • 「去紐西蘭打工年薪25萬」「當司機月薪2萬8...
    話說紐西蘭這麼偏遠的小國   都成了中國一些勞務公司宣傳的   熱門打工地   「年薪幾十萬「,」遍地是黃金」   如果你真繳了錢等著去紐西蘭打工   那你就上當了
  • 看到去世寵物「從天堂發來的消息」,我的眼淚不值錢……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侵刪養過寵物的哥迷肯定都知道離別有多難過,要是從小養到大、一起生活了十幾年,恐怕就更不容易忘記「我的小可愛已經走了」這個悲傷的事實。這不,網友@廢物小劉衝呀前兩天跟大伙兒分享的一則舊故事,就讓無數鏟屎官瞬間淚目:「幾年前,我家養了十多年的小狗去世了,她叫小美,我們都很想念她。後來有一天,手機突然推送了一條消息,我看完嚇了一跳,立刻截了圖怕它消失。」
  • 33歲日本男子,月薪1.5萬RMB,單身,每天窮的只吃2個飯糰
    可能每個人心中的薪資標準都不一樣,在昂貴物價和即將上漲的消費稅下,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生活壓力大,尤其是在東京。為了保障人們最低生活水平,日本一直都有最低時薪標準。算時薪的話,最能體現在打工的人的身上。最近,日本全國範圍內的平均最低時薪擬提高27日元,全國平均最低時薪將達到901日元。
  • 瑞士最低工資標準曝光,月薪3萬屬於「貧困戶」,中國呢?
    雖然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但是收入的高低卻能直接反應出工作的「好壞」。 對於很多月入過萬的人來講,可能並不想知道中國的最低工資水平大概是多少,但是對於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來講,最低工資標準關乎著這群人的切身利益,說不定就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填飽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