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海滄舉行

2020-12-17 廈門新聞網

  【關鍵詞 兩岸】

  作為一項促進兩岸人心相通、情感認同的重要舉措,兩岸人文學論壇搭建起兩岸知識人敞開心扉、相互交心的平臺。

  【關鍵詞 海滄】

  海滄作為閩臺文化基因庫,兩岸交流橋頭堡,在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閩臺文化方面,做出了可貴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效顯著。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現場大家雲集。(本版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 攝)

  本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張韌)作為與2019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同期舉行的國臺辦對臺重點交流項目,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日前在廈門海滄舉行。本屆論壇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臺港澳研究中心、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廈門市石室書院)承辦。海峽兩岸130餘位專家學者出席。

  在本屆論壇上,主辦方及兩岸學者一致贊同海滄成為「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的長期舉辦地。主辦方形成並發布了海滄共識。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岸學者專家齊聚海滄探討「人類學的處境和兩岸人文學融合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有助於推動兩岸形成文化共識。

  【交心】

  大家雲集

  挖掘兩岸共同文化根脈

  1場主題論壇、15場分組討論。10月19-20日兩天的時間,兩岸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圍繞「兩岸」「人文」「處境」「出路」等關鍵詞深入交流討論。

  他們中,既有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呂正惠、高雄中山大學教授戴景賢、東海大學教授趙剛等臺灣地區知名學者,也有沈衛榮、薛毅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社科院等大陸高校的知名學者代表。

  從兩岸具有的人文傳統出發,挖掘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尋找兩岸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和途徑,實現兩岸人文價值和文化情感的溝通和共享,創造兩岸人文學共同面對未來文化挑戰的發展前景,這是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舉辦的初衷。

  「70年來,臺灣命運與祖國命運休戚相關。在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人民不能缺席,也不應該缺席。」中國社科院秘書長趙奇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作為一項促進兩岸人心相通、情感認同的重要舉措,論壇搭建起兩岸知識人敞開心扉、相互交心的平臺。相信此次論壇作為兩岸人文學研究領域學者展示最新思考的窗口,將發揮不可替代的學術對話和情感溝通平臺的作用。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現場,與會嘉賓聆聽演講。

  【實踐】

  積極探索

  走出文化自信的海滄步伐

  這樣一場頗具分量的學術研討論壇,為何會選擇在海滄舉行?答案就在於「文化自信的海滄實踐」上。中國社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滄作為閩臺文化基因庫,兩岸交流橋頭堡,在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閩臺文化方面,做出了可貴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效顯著。

  近幾日,兩岸一百餘位專家學者深入海滄各地考察,他們驚嘆於海滄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矚目成績。作為設立最早、面積最大、功能最強的國家級臺商投資區,海滄一直積極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社會融合,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重要平臺。

  尤其是近年來,海滄高度重視以文化為紐帶,海峽兩岸樂活節、漢字節、鬥茶節和保生慈濟文化節,已經成為兩岸很有影響力的文化交流新橋梁;海峽兩岸海洋文化論壇、佛醫論壇、人文學論壇、鄉村振興與青年發展論壇,凝聚起兩岸專家學者和相關業界的智慧,開始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就在本屆論壇舉辦之際,海絲文化新地標金沙書院正式開工建設,未來將探索設立國家級閩南文化研究中心,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都為兩岸人文交流和互動搭建了新平臺。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區委副書記曹放表示,海滄打通了與臺灣的文化圈層,打通了本土草根和學術殿堂的文化階層,使得兩岸的文化交流融合「接地氣,通天道」。

  【點擊】

  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曹放

  「海滄實踐」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與精神家園,體現著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著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大陸與臺灣,隔海相望、唇齒相依,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於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

  海滄,被稱為閩南文化的基因庫和海絲文化的橋頭堡。閩南方言、童謠、戲曲、風俗習慣、民間信仰、建築型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海滄都有最集中和最經典的體現。

  堅持以文化人,堅定文化自信,在鞏固產業高地的同時,邁向人文新高地,是海滄在新時代的一個工作著力點。邁向人文新高地,首先必須夯實基礎。優化文化發展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強化全民義務教育,提升城鄉文明素質,這都是夯實基礎的重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還要構建代表時代高度的人文地標,培育體現專業高度的文化人才,開展具有鮮明特色和重大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創作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文化精品。這樣,人文新高地才有紮實而豐富的內涵。如今,海滄正在努力,而且將會持續努力。

  兩岸同胞血濃於水,推動兩岸人文學融合發展,增進文化認同,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層面。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海滄有責任、有義務,同時也很樂意提供保障、做好服務、開展探索、積累經驗,我們相信,中華文化的魅力一定會讓我們兩岸民眾飲水思源,心手相連,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專訪】

  臺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創會會長林光輝

  霧峰林家是兩岸紐帶的見證

  本報訊(記者 張珺)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衛臺灣、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林朝棟、林祖密、林幼春、林正亨、林岡……盤點家族史上的一個個抗日先輩,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感到無上榮耀。

  19日,在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現場,林光輝說:「霧峰林家三代人,前赴後繼抗日五十年,從未屈服。霧峰林家的愛國之心、民族之情,是先輩用生命鑄就的,在海滄就還有我祖父的雕像。」

  在林光輝看來,霧峰林家聯結兩岸,傳承祖輩的愛國精神、繼續扮演好聯結作用、為兩岸交流多做貢獻是後輩應盡責任。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林家開臺祖林石從福建漳州渡海抵臺。此後,幾代林家人勤耕不輟,進取拼搏,人才輩出,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鹹豐、同治年間,林家抵臺第五代林文察受名將左宗棠重用,因戰功卓著而官至福建陸路提督,亡故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少保,霧峰林家宅邸因此得冠「宮保第」之名。

  自林文察之後,林家數代都為保衛臺灣做出重要貢獻。林文察之子、林光輝曾祖父林朝棟曾參與中法戰爭臺灣基隆之戰,為擊敗法軍立下戰功。林朝棟之子林祖密曾變賣家產,資助島內各義勇軍抗日。後來,他出資支持孫中山革命事業,由孫中山親自委任為閩南軍司令。1925年,林祖密遭軍閥襲擊殺害,壯烈成仁。一代代霧峰林家人前赴後繼,投入抵禦外侮、保臺衛國的事業。

  談起家族史和臺灣史,年近七旬的林光輝神採奕奕。他說,霧峰林家的家族史證明兩岸同屬中國,這段歷史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兩岸聯結任何人都斬不斷。

  【聲音】

  大陸嘉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趙奇:

  相知在於相交 共情緣於心通

  「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是兩岸知識界人士敞開心扉、相互交心的平臺。相知在於相交,共情緣於心通,政治上的分離隔斷不了同為中國人的血脈親情,兩岸人民一定會在已經實現的交流互通的基礎上,在共同應對未來文化挑戰和全球變局中,真正實現兩岸一家親。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黃文濤:

  30年巨變建設人文高地

  這次論壇是兩岸交流30多年來首次以「人文」為重點,並高規模舉行。兩岸學者專家難得齊聚一堂,是學術融合發展的一大步,希望透過論壇促進兩岸文學、哲學、人文及社會科學交流。

  今天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來共同努力,共同擔當,共同增強文化創造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海滄30年巨大發展成就,特別是在人文建設方面傾注心力,取得的成績,就是建設人文高地的生動實踐。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張志強:

  閩臺文化交流橋頭堡

  海滄作為閩臺文化交流的橋頭堡,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如此,海滄還注重人文高地的建設,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充分挖掘人文資源並加以保護和弘揚,所以在海滄舉辦人文學論壇可謂正當其時。

  未來,希望兩岸學者專家能夠在深入碰撞交流後,策劃生成兩岸人文領域交流的項目,促進兩岸人文價值和文化情感的溝通和共享。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薛毅:

  共同應對全球文化挑戰

  從兩岸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在臺灣像呂正惠先生這樣的文化大家,始終孜孜不倦地為中華文化鼓與呼,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中華文化至美、至真至善的獨特理解和感悟,希望兩岸學界以這次論壇為契機,加深溝通了解,共同回歸人文傳統,應對全球文化挑戰。

  臺灣嘉賓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呂正惠:

  在中華文化背景下共同思考

  20年前我第一次到海滄,這裡還是荒野菜地,如今已蛻變為現代化城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文化的支撐,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與作用。

  本次論壇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探討兩岸的融合交流,更具有現實意義。海峽兩岸都應該在中華文化的背景下共同思考,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臺灣學者徐秀慧:

  從人文角度思考融合發展

  我是從臺灣到大陸來工作的,曾在臺灣彰化師範大學任教,一年的工作經歷讓我切身感受到大陸的變化,感受到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

  這次論壇從人文學的角度去思考兩岸關係的融合發展,繞不開中華傳統文化、全球化、價值觀等關鍵詞。我們都應該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走出來,在共同文脈的基礎上,凝聚共識,克服危機,邁向未來。

  臺灣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趙剛:

  在現實背景下解決文化困境

  

  兩岸同文同宗,有共同的文化根脈,但也有不同的展現形式,需要在現實的背景下去解決文化面臨的具體困境,建立起共同的認知。兩岸人文學領域學者專家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廣泛的宣講,比如大陸教授到臺灣可以多講講魯迅,臺灣教授到大陸就可以多講講陳映真。

  我們要推動中華文化站在世界文化的最前排,我覺得是兩岸人文學者都應該而且必須要做的事情。

  【同步】

  金沙書院重建

  引發熱烈反響

書院匾額採用周起元故交好友黃道周的書法。

  本報訊(記者 林岑)19日,海滄金沙書院重建工程正式開工,200多名兩岸嘉賓和130多位兩岸學者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項目總設計師、國際頂級建築大師王澍對開工表示祝賀。本次海滄重建書院,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社會各界振奮不已,備受鼓舞。

  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表示,誕生於大航海時代的金沙書院,不僅是教授孔孟之道的普通書院,它刊刻了世界海洋文獻珍寶《古今形勝之圖》,培養了中國海洋文化的卓越先驅周起元,是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在中國書院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原董事長張宇特地賦詩一首表示祝賀:「古今形勝九州懷,東西兩洋貿易開。一圖一院貫時空,天子南庫思想來。」

  雲南藝術學院教授黃吉淳高度評價金沙書院的設計理念和展陳構想,認為力推海洋文化、漆藝文化、閩臺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優勢;選用黃道周書法字體作為書院題名,很有品位,很是貼切。

  「重建金沙書院,是海滄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文化擔當的生動體現。」在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藝聰看來,海滄挖掘、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為值得學習。

  開工的消息傳到周起元的故裏海滄後井村。後井村黨委書記周亞輝說,村民們無比自豪,希望通過重建的金沙書院,周起元的事跡能被更多人了解,吸引更多年輕人。在海滄青礁村,村民捐出「植蘭書院」石碑,未來將在金沙書院展出。

  「作為一家以海上運輸、海上供油起家的海滄本土企業,我們對金沙書院承載的海洋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和認同。」廈門海澳集團董事長鄭金泉說,未來將把海滄自古以來的航海精神和現今的航海航運、港口物流結合在一起,進一步發揮海滄港區作為世界一流港口的作用。

  得知金沙書院重建的消息,在英國倫敦從事金融業的廈門人鄭敏傑感到振奮,他說,金沙書院建成後,要帶外國朋友來看看家鄉的建築,感受家鄉的文化氣息。

  與此同時,在網絡上,眾多網民對海滄區請來王澍老師打造書院建築表示期待。「大師,大手筆,大視野,海滄將現世界級建築作品!」網友「陳勇」留言說,將更多關注海滄,持續跟進金沙書院建設進展。

  【連結】

  論壇主辦方發起「海滄倡議」

  本報訊(記者 張珺)經過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在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上,兩岸專家學者一致贊同海滄成為「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的長期舉辦地。論壇主辦方還發出「海滄倡議」:

  一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和平統一認同;二是共迎未來文化挑戰,共擔民族復興使命;三是凝聚共同人文理想,促進兩岸人文學融合發展。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召開
    10月19日至20日,第二屆海峽兩岸人文學論壇在廈門海滄舉行,此次論壇以「人文學的處境與兩岸人文學的融合發展」為主題,呂正惠、戴景賢、趙剛等臺灣知名學者,陳來、趙汀陽、張學智、孫歌等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大陸高校知名學者代表,薈聚一堂,就當代人文學所面臨的共同處境以及未來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 海滄成海峽論壇「半個主場」特色活動倍顯兩岸一家親
    今年上半年,海峽論壇「重頭戲」精彩登場;下半年,兩岸樂活節活力「開跑」。活力海滄,「臺味」不斷,精彩不斷。  這不,第七屆海峽論壇即將舉行,其中與海滄區有關的活動共14項,包括同名(同宗)村活動、兩岸特色廟會、兩岸公益論壇、兩岸自閉症才藝秀、海峽兩岸紅十字博愛論壇、兩岸社區治理論壇等,佔本屆海峽論壇總活動數的「半壁江山」,海滄也成為海峽論壇的「半個主場」。
  •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12月1日至4日,「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訊 為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規劃部署落入實踐,促進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領域的交流與合作,12月1日至4日,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與福建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九州出版社、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與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
  • 「樂活 」展文化自信 促兩岸交融 2020海峽兩岸(廈門海滄)樂活節...
    ,從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到詩聯大賽,從斯巴達勇士賽到海滄半程馬拉松……今年,海峽兩岸樂活節以「齊心防抗疫情 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38個分項活動輪番登場,精彩「樂活」持續近兩個月。昨日下午,2020海峽兩岸(廈門海滄)樂活節閉幕式暨廈門市石室禪院慈善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活動在海滄石室禪院舉行。  《滄江文庫》首發  昨日下午,《滄江文庫》首發儀式在樂活節閉幕式上舉行。由海滄區組織編撰的《滄江文庫》第一輯相關書目,由鷺江出版社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含《周起元傳疏輯補》、《菽園詩集》、《嘯虹生詩鈔》、《銘記海滄》(海滄楹聯碑刻上、下冊)。
  • 第十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 在廈門舉行
    6月5-6日,由中華職業教育社、臺灣私立科技大學校院促進會、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中華勞工共同品質產物提升暨就業輔導促進會、臺灣勞動人權協會主辦的「第十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職業教育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行。
  • 海峽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在臺北舉行
    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在臺北舉行。(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 供圖)中國臺灣網3月11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海峽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10日在臺北舉行。該論壇由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共同主辦,現場近400名產學專家及投資人參與。本次發展論壇除就智能製造、智慧農業、科技文創、精準醫療等專題研討外,現場也有八家新創企業發表,審議商業模式並進行投資機會磨合。
  • 廈門海滄:海峽兩岸青年的創業樂園
    原標題:廈門海滄:海峽兩岸青年的創業樂園   來自臺北的「80後」設計師林士偉、蒼沛夫婦最近格外開心:「大陸政府說話算數,三月底青創基地兌現創業補貼啦。原以為來大陸『築巢』創業是一次冒險,沒想到廈門成為了我們的福地,海滄就是我們的創業樂園!」
  • 海峽兩岸植物病理與昆蟲學研究生論壇在福建舉行
    中國臺灣網3月26日福州消息 3月23日至27日,由福建農林大學和臺灣大學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植物病理與昆蟲學研究生論壇在福建農林大學舉辦,來自臺灣大學的植物保護學科3位教授和12位博碩士研究生參加。
  • 海峽兩岸觀光醫療產業合作論壇在平頂山舉行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平頂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平頂山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汝州市人民政府、上海博易集團觀光醫療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承辦的海峽兩岸(河南)觀光醫療產業合作論壇於2011年4月1日在平頂山市蘊海建國飯店舉行。上午8時30分,論壇開幕式在蘊海建國飯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首屆「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
    3月30日—31日,首屆「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服務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創新·蛻變·超越的知識殿堂」。   3月30日上午,論壇在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國際報告廳隆重開幕。
  •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兩岸近70名學者「共...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廈門開幕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共有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 共同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兩岸出版交流拓展深耕、出版與人文智庫平臺建設、「一帶一路」與兩岸出版合作新機遇、中文出版「走出去」與兩岸出版共創雙贏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今天在福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2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郭婕妤)為推動海峽兩岸電視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促進兩岸電視藝術的合作交流,2020年11月23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主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兩岸電視人圍繞短視頻與影音加值,探索了短視頻時代下的媒體新力量,分析了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疫情影響,臺灣專家無法訪問大陸,本屆論壇採用了線上形式,讓兩岸電視界同仁進行溝通與交流。
  • 「憶故鄉」海峽兩岸書畫展在廈門海滄中醫藥文化館開幕
    「憶故鄉」海峽兩岸書畫展在海滄中醫藥文化館開幕   同根同源,同祖同宗,臺海兩岸一家親。故鄉,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永遠的鄉愁。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以下簡稱「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同步推出的配套活動「憶故鄉」海峽兩岸書畫展在海滄中醫藥文化館開幕。
  • 1000多人見證 兩岸樂活節剛鬥出了一批新「茶王」
    茶香四溢,琴韻悠長  縱情海滄,樂活自在  12月21日下午,2019海峽兩岸(廈門)樂活節、漢字節、鬥茶節閉幕式暨兩岸茶王爭霸賽頒獎典禮在石室書院文化廣場舉行,張炳煌、龔鵬程、柯宏勝等嘉賓蒞臨活動現場。
  • 海峽兩岸管理論壇:徵集併入選兩岸論文集132篇
    人民網廈門9月19日電(劉燕婷)19日下午,以「智聯兩岸 治理創新」為主題的2020海峽兩岸管理論壇開幕式在廈門杏林灣大酒店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100多位嘉賓和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分別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加論壇主會場活動。
  • 第一屆海峽兩岸商法西部論壇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
    1月10日,第一屆海峽兩岸商法西部論壇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海峽兩岸的法學法律界專家學者和法律實務工作者通過線上線下對話,共商優化營商環境的法律保障之道。第一屆海峽兩岸商法西部論壇現場。(甘肅政法大學供圖)來自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山大學、甘肅政法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的40餘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公司法修改前瞻」和「營商環境的優化與法治保障」兩大主題,深入展開交流研討。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志誠、吳盈德、戴銘昇,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林國全等先後發言。
  • 第三屆海峽兩岸特教高端論壇在屏東市舉行
    由嶺南師範學院與臺灣屏東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特殊教育高端論壇,11月下旬在臺灣屏東市舉行。嶺南師範學院教科院院長範兆雄率團赴臺參會交流,參訪了墾丁小學、屏東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嶺師特教系54位在屏東大學研習交流的大學生。
  • 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遊玩寶島中國臺灣住哪兒
    第六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高峰論壇開幕式於昨日在廈門舉行!臺海網6月1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餘健平/文 通訊員 洪欣琳)以公益作為連接兩岸同胞心靈的紐帶,以新媒體發展成果讓兩岸青少年深植信息強國,共同見證新中國70年發展成就。
  • 臺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海峽兩岸(福建)骨科論壇
    新華網廈門10月18日電(記者 餘瑛瑞)臺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的海峽兩岸(福建)骨科論壇,18日在廈門長庚醫院開幕。  海峽兩岸及香港有33家醫院應邀出席,包括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等。主辦方臺灣長庚紀念醫院有基隆、林口、桃園、高雄4個院區和廈門長庚醫院參會。
  • 2020海峽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在新北市舉行
    新華社臺北6月22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2020(庚子)年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22日在臺灣新北市舉行。這是兩岸連續第七年跨海同步共祭伏羲。當日大陸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肅省天水市伏羲廣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