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1 月 6 日
源自彗星67P表面的塵埃噴流 影像提供與版權: ESA, Rosetta, MPS, OSIRIS; UPD/LAM/IAA/SSO/INTA/U短消息/DASP/IDA
說明: 彗星的彗尾來自何處呢?在彗星的彗核上,好像沒有會發出噴流形成彗尾的特定位置。不過,在去年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太空船,不但拍攝到一道源自彗星67P/丘澤的噴流,而且還直接穿過它。這幅說服力十足的主題影像,呈現了一道明亮的羽狀煙塵,從緊貼著一座10米高牆的圓形凹地噴出。分析羅塞塔號的數據證實,這道噴流的組成是塵埃和水冰。這片單調的原野指出,產生噴流的源頭可能遠在多孔的表面之下。這幅影像攝於去年7月,大約在羅塞塔號進行受控撞擊彗星67P表面終結任務的前二個月。
2017 年 11 月 7 日
布拉格的天文鐘 影像提供與授權: Jorge Láscar
說明: 在布拉格的市中心,有座大小和建物相當的鐘。在白天,群眾會聚集觀看它整點時打鐘的演出。這座布拉格天文鐘的鐘面極為複雜,上頭除了顯示預料中相對於太陽的太陽時之外,也標出相對於恆星的恆星時、日出和日落的時間、赤道的時間、月相及其他多種資訊。這座於1410年開始運轉的鐘,內部大部分的機件已經過多次更新,不過還是有原始的部件留存了下來。天文鐘的下方有幾乎相同大小,但靜態顯示的太陽曆鍾。上圖的布拉格天文鐘攝於2009年3月的一個清晨。布拉格天文鐘和它後方的老城區塔,目前又在進行更新,天文鐘預定在2018年的6月重新啟動。
2017 年 11 月 8 日
NGC 2261: 哈伯變光星雲 影像提供: Hubble, NASA, ESA; Data: Mark Clampin (NASA's GSFC); Processing & License: Judy Schmidt
說明: 哈伯變光星雲的亮度為何會有變化呢?這幅主題影像呈現的不尋常星雲,外觀在數星期內就會有明顯的變化。發現於200多年前,後來被編錄為NGC 2661的這團精採星雲。因為哈伯曾在上世紀初研究過它,所以有哈伯星雲的稱號。或許更為恰當的與舉動是,使用以哈伯為名的太空望遠鏡,來為這團不尋常的星雲拍攝這幅主題影像。哈伯變光星雲是一團反射星雲,主要成分是由從麒麟座R星綿延出來的氣體和塵埃。這團昏暗的星雲,大小約有1光年,位在南天的麒麟座方向,距離我們約有2,500光年遠。最可信的變光假說指出,麒麟座R星的附近可能有許多集結成團的塵埃,當這些不透光的塵埃團通過這顆星附近時,它們的暗影就投射在這個星雲上,造成哈伯變光星雲出現變光。
2017 年 11 月 9 日
NGC 1055的特寫影像 影像提供與版權: Processing - Robert Gendler, Roberto Colombari Data -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Subaru Telescope (NAOJ), et al.
說明: 位在鯨魚座方向,距離我們只有6千萬光年遠的龐大美麗螺旋星系NGC 1055,是一個小星系群裡最大的成員星系。這個側向我們、大小約為100,000光年的宇宙島,略大於我們的銀河系。在上面這幅NGC 1055的特寫影像裡,彩色恆星是位在我們銀河系內的前景恆星。不過,帶著特徵粉紅色澤的恆星形成區,則散布在這個遙遠星系纖薄盤面蜿蜒的塵埃帶上。在這張深空影像裡,除了更遙遠的星系之外,還呈現了延伸到NGC 1055的鼓核和盤面上下的盒狀星系暈。這些帶著黯淡條狀結構的星系暈,可能是大約100億年前被這個龐大星系拆散解的伴星系之零散碎片。
2017 年 11 月 10 日
威廉敏娜.弗萊明的三角星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 Sara Wager
說明: 這些外觀紊亂糾結的明亮激震雲氣絲,為面紗星雲的一部分,分布在天鵝座方向的地球天空中。面紗星雲本身是大型的超新星殘跡,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炸所產生的擴張雲氣。源自這個超新星爆炸的光,可能在5,000多年前傳到地球。而劇變事件所激發的星際激震波,犁過太空掃起和激發星際物質。這些輝光雲氣絲其實較像是近乎側向的物質層內之長長漣漪,而在空間上也非常精採的分隔成電離氫(紅)、硫(綠)和氧(藍)所發出的輻射。亦名為天鵝座圈的面紗星雲,現在的跨幅將近有3度(6個滿月),以它大約1,500光年的距離來換算,相當於超過70光年的寬度,不過這幅影像,只涵蓋了其中不到3分之1的區域。這片經常稱為皮克林三角星雲的雲氣絲(皮克林為哈佛學院天文臺的一位前主任),編錄號為NGC 6979;除此之外,它也因發現它的天文學家威廉敏娜.弗萊明,而有弗萊明三角星雲的稱號。(Pickering's Triangle 皮克林三角星雲; Fleming's Triangular Wisp 威廉敏娜.弗萊明三角星雲)
2017 年 11 月 11 日
色彩繽紛的月亮 影像版權與提供: Alain Paillou
說明: 通常我們所見的月亮,具有微妙的灰色漸層。不過,在這幅攝於接近滿月的高解析度影像裡,微小但可量測的色澤差異,經過極度誇大並製作出這張色彩繽紛的月亮中心照片。不同的色澤實際對應月表的化學組成差異,例如藍色區塊為富含鈦的區域,而橘色和紫色的區塊,則分別為鈦和鐵含量相對匱乏的區域。其中,謎樣的汽海位在影像的中下方,上方則有亞平寧山脈的綿延山弧穿過。而位在雨海之內,直徑83公裡具有黝黑坑底的阿基米德坑,出現在影像的左上角。亞平寧山弧頂端附近的缺口,則是當年阿波羅十五號的降落地點。在使用阿波羅計畫帶回來的月巖樣品進行校準之後,由探測船所拍攝的類似多色影像,已被用來探索月球的表面化學組成。
2017 年 11 月 12 日
洛杉磯上方的快樂天空 影像提供與版權: Dave Jurasevich (Mt. Wilson Observatory)
說明: 有時候從大範圍的地表看出去,天空看似在微笑。上面這幅拍攝時間精準的影像,呈現了2008年這天世界各地見到的月亮、金星和木星不尋常疊合景觀,其中世界各處皆可見到的蛾眉月和近合的木星和金星,合來起來形成了一個微笑。這片俯視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所見的景像,攝於2008年11月30日太陽西落時分的威爾森峰天文臺。其中,位在天空最高也最遠的是木星。在木星左下方的,是遠較鄰近的金星,而透過地球大氣層的薄雲,金星帶著不尋常的泛藍色澤。在最右緣的地平線上方,則是蛾眉相的月亮。在月華的照耀下,薄雲映著不尋常的橙色。在影像的下端,有洛杉磯綿延的丘陵,有些還籠罩在薄薄的霧霾裡。在影像的左緣,則可見到洛杉磯的摩天大樓群。在拍了這張照片的數小時之後,月亮逐漸移向近合的行星,然後在短暫遮掩了金星後才遠離。在這星期地球的廣大區域,金星和木星的另一次近合將出現在日出前的東方的天空中。
由 星友空間網 從 成大物理分站 繁體鏡像翻譯,感謝 星友空間網 的翻譯。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 :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