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學院: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

2020-12-13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7月3日電張曉紅 劉譯蔚 聶都)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動力與能源學院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目標和學院改革發展大局,學院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院師生,搶抓「兩機專項」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特色發展,銳意創新,學院在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綜合辦學實力進一步提高,以實際行動為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獻禮!

一、構築堅強領導核心,為改革和發展保駕護航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學院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持續打造堅強有力、和諧團結、相互補臺的班子隊伍,形成黨政協同、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大力推進學院各項工作快速發展。

學院召開黨政聯席擴大會議

學院黨委以制度求共識,凝聚人心;以良好的管理機制,激勵人心。通過系主任換屆,選拔出了一批年輕有為、有想法、有拼勁、忠誠擔當的管理團隊;通過教工黨支部換屆,實現「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全覆蓋,把黨支部建設延伸到科研團隊中,不斷加強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對院辦機構的調整與改革,進一步提升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通過召開全院大會,讓全院教職工深刻認識到學院面臨的歷史機遇、制約學院發展的主要問題、學院確定的主攻方向和每一位老師肩負的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樹立危機意識、改革意識、拼搏意識,凝聚發展共識,形成發展合力,為學院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

學院召開全院大會

面對制約學院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學院堅持黨管人才促發展。出臺「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冬青人才計劃,領導班子組團赴英國、俄羅斯、德國等地開展高水平人才引進工作。學院精心組織學院教師三年聘期考核,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學院教職工2016-2018年三年聘期崗位職責完成情況並開展新一輪崗位聘任工作,充分調動教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隊伍活力;開展公房收費改革,進一步提高公用房屋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樹立空間資源成本意識,建立有償使用和績效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在學院「雙一流」建設中的重要導向作用。

汪勁松校長參加本科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會並為青年學生講思政課

學院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高度重視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紮實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學院連續四年獲得學校「學生黨建先進學院」。自2016年起,已有共計4個學生黨支部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兩學一做」支部風採展示活動。研究生第九黨支部榮獲「全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全國僅評選100個,全省4個,全校唯一);榮獲陝西省全省高校黨建「雙創」樣板支部 (全校唯一)。

二、堅持人才強院戰略,打造一流師資隊伍

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搶抓「兩機」專項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學院以學校、學院學科布局和建設規劃為指導,放眼未來、提前謀劃,認真梳理教師結構,合理布局教師規模,加快建立學院優秀青年人才引進與培育體系,搭建以「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為主線的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體系。在引才方面,出臺「辦公場地到位、辦公設備到位、啟動經費到位、實驗平臺到位、指導教師到位、學生到位」的「入職6到位」政策,保障新引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以加速學院青年骨幹教師成長成才,提升學院人才隊伍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育才方面,建立冬青交流中心,打造冬青論壇,加強經驗交流和傳幫帶,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綜合能力。在用才方面,紮實推進「青年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加強實施「雙帶頭人培育計劃」,鼓勵和幫助青年教師擔任學術職位。在成才方面,設立「動能之星」獎勵計劃,評選「教學之星」、「學術之星」等,從教學、基礎研究、工程技術三方面因才培養,有組織、按梯隊申報各類學校、省部級和國家級教學科研項目、人才計劃、獎勵與榮譽,形成衝擊批次和人才梯隊,將青年教師培育為教學名師、稱號人才和行業專家,不斷激勵產出標誌性成果和培育領軍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工129人,其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導師29人、全職外籍教師3人。近五年,學院新增1位雙聘院士、3位國字號人才、6位國家級專家。

三、為「通才」制定規則,為「天才」留出空間

學院不斷堅持和深化「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者為要、以學術為魂、以責任為重」辦學理念,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三全育人」,堅持把人才培養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持續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深入開展人才培養大討論,努力培養家國情懷強烈、專業技術紮實、綜合素質突出、創新思維活躍、善於溝通協作、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領軍人才。

學院召開人才培養大討論青年教師專題研討會

學院通過召開系列研討會,深入分析研討,明確改革方向。不斷優化本科生培養方案,紮實推進「能源動力類」大類培養,實現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和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一、二年級「通識通修」課程與「學科基礎」課程統一。大力推進教授上講臺工作,已在全校率先實現教授100%上講臺。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王佔學、劉波、索建秦等一批大牌教授擔任本科生班主任,遴選了6位優秀青年教師擔任F1輔導員,讓這些優秀的老師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院開設「師德榮耀」專欄,宣傳範瑋、廖明夫、嚴紅等一批品德高尚、治學嚴謹、潛心育人的優秀師德典範,於潛移默化中引導廣大教師成為「四有」好老師。學院創新課程思政模式,持續開展「總師講壇」活動,邀請劉永泉、黃維娜等總師校友為大家講述航發情懷,用「別樣黨課」鑄造強勁「中國心」。

學院孫亞松老師開展「雨課堂」培訓

學院創新改革教考模式,大力支持教師開展教學模式和考試方法創新。早在2013年,學院在全校首創了專業基礎課答辯式考試。現又開展了「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改革試點項目。近年來,全校率先在全校開展並重點推廣「雨課堂」教學,孫亞松老師榮獲教育部在線教育中心「智慧教學之星」。學院結合小班化授課的推廣,成立10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實行首席教授負責制。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國際資源,聯合開設全英文課程。全力支持實踐實驗類教材的編寫,保證實驗類教材和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與技術發展同步。近五年來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新增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團隊1個,陝西省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教指委委員1人,陝西省教學名師1人,陝西省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1個。

學院楊亦珉同學參加模擬聯合國大會比賽

學院實施「動能成長計劃」,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構建國際交流平臺,拓寬學生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國際化水平。打通語言關、視野關、平臺關,建立長期合作的海外本科畢設基地,實現聯合培養。學院借力國際辦學資源,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轉化國際化培養成果,帶動科研協同育人,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強化有海外學習背景的優秀教師在學生科技實踐、競賽、創新創業等活動中的作用發揮。學院本科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碩士就業率保持在98%,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列。學生全員參與一年一度數學建模競賽,開展「科研見習」活動,碩果纍纍,近五年,學院學生累計獲得國際級獎項48項、國家級獎項156項、省部級獎項139項。是介等同學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節能減排大賽特等獎,茅曉晨同學榮獲「吳仲華優秀研究生獎」並以在讀博士身份入選「香江學者」計劃。

四、搶抓機遇,夯實格局,科學研究碩果纍纍

五年來,學院緊扣學科布局規劃,聚焦重點,統籌資源,加強規劃,做有組織的科學研究,團結帶領全院師生共謀發展。學院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或行業創新團隊,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近5年科研經費到款總計39258.4434萬元,其中2018年科研到款首次過億,2019年上半年科研到款已近億。學院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項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5項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2項國際合作項目、105項支撐重點型號項目,在PRL、JMF等頂級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學院堅持以標誌性成果激勵為路徑,穩步提升科學研究內涵質量,深化推進科研改革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兩機專項」研究被國家列為國家重大工程之首,航空發動機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學院緊抓這一偉大歷史機遇,做好有組織的謀劃,有6位教授擔任國家「兩機專項」專業組專家,6個試驗平臺獲批國家「兩機」專項基礎研究條件保障建設支持,並在「兩機專項」一期獲批總經費4.2億元。

學院充分利用太倉的區位優勢,在長三角研究院成立計算物理與能源科學中心,加強基礎研究,補齊學術短板,目前已有7位教師和12位研究生在太倉開展工作。

五、強化國際合作,促進學院從行業型轉向國際型

學院主動對標世界一流大學辦學模式,持續加強學院國際化能力提升。國際合作以對歐、對俄為主,充分發揮中德風電研究中心的國際化平臺作用,擴展與英國R.R公司、 牛津大學和克萊菲爾德大學、俄羅斯喀山國立技術大學(喀航)、莫斯科動力學院(莫動)等國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基礎,實現一流學科的交叉融合。

國家外專局陸明副局長、廖明夫教授和Gasch教授在柏林組織中德風電技術研討會

學院廖明夫教授通過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開展合作研究與人才培養,不僅實現了西北工業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零的突破,而且把這種合作推進上升到中德兩國政府的層面,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的軍民融合之路。先後培養中德風電技術骨幹共計1366人次,其中近200名學員已經成為我國風電行業企業領導和技術負責人,為我國風電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德風電中心也被譽為中國風電行業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廖明夫教授領導的「旋轉機械與風能裝置測控研究所」被國家外專局命名為「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範單位」,國家能源局授予該所「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優秀實施單位」稱號。與學院長期合作的2名德國教授榮獲「國家友誼獎」,1名德國教授榮獲「三秦友誼獎」。

學院代表團赴英國參加中英高層次人才大會

2019年學院院長王佔學帶隊赴英國倫敦中英高層次人才大會進行宣傳,參加高峰論壇及英國高校與中國高校、企業圓桌會議,進行人才(項目)交流對接,針對學校和學院需求開展人才招聘工作。

喀山國立技術大學校長阿爾伯特•基裡木特津諾夫親切接見代表團一行

黨委書記閆育周帶隊訪問喀航、莫動和中國駐俄大使館教育處,與喀航就2+2聯合培養、學生夏令營、聯合實驗室、青年教師培訓、雙方教師互聘、學術交流等項目展開深入交流磋商,並籤署相關合作協議,為學校和學院進一步深化對俄合作開拓了新的局面。

學院師生參加2018年ASME國際會議

放眼未來,提前布局,學院多措並舉提升學生國際化水平。制定「雅思考試計劃」、開展「留學人生」沙龍、設立專項經費支持訪學學生。王佔學院長帶領11位教師和32位學生參加2018年ASME國際會議,是國內參加規模最大的團隊。學院組織14名學生參加2018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暑期夏令營,35名學生參加2019年華沙理工大學暑期夏令營,25名學生參加2019年喀山國立技術大學暑期夏令營。學院將優秀學子輸送至海外知名高校,不斷擴大學院、學校的國際影響力,打造學校國際「朋友圈」,為學校引進海外高水平師資搭建橋梁,建立蓄水池,支撐未來師資隊伍發展,促進學院從行業型向國際型的轉變。

展望未來,新時代,新機遇,新篇章!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徵程中,動力與能源學院全體師生將同舟共濟,搶抓機遇,用心謀變,務實工作,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審稿:閆育周 王佔學)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