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341萬考生終於等來了2020年考研國家線。受疫情影響,今年國家分數線的公布時間,比去年推遲了一個月。國家線出爐,意味著考研複試工作正式啟動。
同日,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等自主劃線院校,也相繼公布複試分數線。今年考研複試分數線,有何變化?疫情下,複試工作該如何開展?怎樣才能複試公平?
著眼科學選才,考研複試不可取消
今年,學碩中藝術學、體育學、教育學、法學、哲學等5個專業總分要求高於去年,9個專業分數線較去年降低。專業碩士方面,各個專業分數線同樣有漲有跌。受疫情影響,往年原本3月、4月進行的考研複試,挪到了5月。
國家線的公布,讓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管嫣然「鬆了一口氣」,每天在老家複習,效果不太好,而微博上關於複試是否取消的討論,「也讓人焦慮」。
「研究生招生與本專科招生完全不同,研究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性學習,實際上是半個科研人員,至少也是一個科研助理,是否有專業研究能力與水平至關重要。」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表示,目前的研究生初試,基本還是偏重知識層面的考核,缺少在專業研究能力與水平方面的考察。同時,每個學校的學科特色不同,要求也是有顯著區別的,但現在考生報考量較大的專業,往往採取全國統一命題的方式,還難以體現不同學校的區別化要求。因此,複試是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於科學選才、保障研究生質量有著重要而關鍵的意義。
延期進行的考研複試,也迎來了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目前全國很多地區開始複課,已經具備了線下複試的可能性,為安全考慮,網絡複試手段與方式也可以替代線下複試。
保證安全,由高校自主選擇複試方式
受疫情影響,網絡遠程複試作為一種可選項被反覆提及。
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單位要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確定複試辦法。複試方式由招生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要求,在確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自主確定,可採取現場複試、網絡遠程複試、異地現場複試以及委託其他高校複試等。複試啟動時間原則上不早於4月30日。
按照目前北京、湖北兩地疫情防控的要求,現階段現場複試無法正常進行,但是這兩地集中大量高校,報考人數眾多。
記者聯繫到武漢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負責人。他透露:「我校研究生複試工作將全部採取線上的方式,在統一平臺下進行操作,主要是為了防範風險,避免不確定性。具體操作細節還在研討完善中,將出臺一整套複試工作規範流程。」目前,北京、武漢等地高校正在就採取何種複試方式及具體細節進行研究。
「教育部門這次給招生單位在複試形式上最大的自主權,更多是從疫情下確保安全角度考慮的,希望招生單位結合研究生複試本就多樣化的現實,刪繁就簡,平衡好科學選才,求得安全與質量的最大公約數。」陳志文表示。
與現場複試、網絡遠程複試、異地現場複試等情況相比,「委託其他高校複試」的做法,此前並不常見。
「各校複試紀律和規則是統一的,只要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委託其他高校複試,沒有問題。」河南師範大學教授李醒東打了個比方,報考北京某大學的湖南考生的複試工作,可以由北京的大學委託給湖南某個大學進行,「只要兩所高校達成協議」。
「面試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學術基礎、思維品質及外語表達能力,側重於綜合素養和發展潛質的評價。受委託單位只要按照規則來組織專家開展複試,是能夠分辨出來考生之間的差異的。」但是,李醒東也坦言,「不同的專家組之間可能會存在質量把控的差異,這就需要事先溝通打分幅度、跨度,先分檔後給分,以儘可能細化的規則來減少誤差。」
網絡複試,全過程管理確保錄取公平
儘管國家線公布推遲了一個月,讓等待廈門大學複試的劉達慶,看到了希望。去年底,他還做了兩手準備,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
不是所有考生如劉達慶一般幸運,複試推遲,錄取工作也將相應推遲。換句話說,考生如何平衡考慮考研和求職,需要相對寬鬆有序的時間安排。
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各地各校要儘快宣布研究生複試的時間安排。考慮到各地疫情防控情況的差別,建議儘可能給全國各高校研究生複試比較寬鬆的時間範圍,各高校可在此時間範圍中選擇合適的複試時間段。
不管複試採用何種面試方式,保證錄取公平是底線要求。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以在線面試來說,可以進行「試前」、「試中」、「試後」的全過程管理,以防止替考、作弊等行為。「試前」,可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核實考生身份,防止他人替考;「試中」,面試考官可設計綜合性、開放式的面試題目,與考生進行互動問答,如考察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就可以通過幾分鐘到10分鐘的交流對話實現;「試後」,還有3個月的複查期,對於複查不合格的考生,將取消學籍,並依據具體情節,追究法律責任。招生單位進行複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這相對於標準化考試來說,只要嚴格程序,周密設計考察環節,如隨機抽面試考官,隨機抽面試次序和題目,是可以防範弄虛作假的。
教育部還要求,要對於不具備遠程複試條件的考生,招生單位要進行技術兜底保障,根據考生申請積極協調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提供必要合理的支持和幫助。
清華大學副教授王傳毅建議,各複試單位可提前對所有考生進行摸底,提前登記視頻複試有困難的學生,採取多種方法保障其複試不受影響,可考慮通過電話面試或就近委託高校複試的方式。此外,高校可能要預備多個網絡複試的技術平臺,以備臨時預案。
面對可能參加網絡複試的考生,王傳毅建議,在複習階段,要鍛鍊自己對問題思考的整體設計能力,針對一些具有時效性、開放性的話題列出答題的綱要,及要點之間的關聯,按照答題綱要組織語言答題。他表示,考生要密切結合自身從事科學研究、學科競賽以及專業訓練方面的經歷,對相關的問題提前準備。最重要的是,考生要明確自己對於報考院校而言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自己的哪些學習和研究基礎能夠與所報培養項目的學科特色、科研特色相匹配。(記者 陳鵬 唐芊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