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禾新醫院陳宏輝:老了,就一定要包尿片?

2020-12-18 騰訊大申網

醫者,記者

從曾經的醫者到記者,又以記者的視角去關注醫者,我時而沉醉,時而徘徊,時而焦慮,時而釋然……常常,我飽嘗內心之起落。

醫者的心,是堅韌、是執著、是淡泊,是一顆滿懷希望之心。然而,誰願意說?誰願意聽?說什麼?聽什麼?

記者的筆,是耳朵,是眼睛,是嘴巴,是一支洋溢激情的筆。然而,誰可以寫?誰可以看?寫什麼?看什麼?

《醫者》專訪醫療界,呼喚專業內涵下的醫學人文情懷。每個星期天,我們在一起傾聽。

 □2009年,陳宏輝參加海地大地震國際救災醫療團。

人老了之後,不可避免的,會面臨生理機能的退化,由此帶來生活的不方便。有的時候,人們就忍耐著,安慰著:「老了,就會這樣的,這是自然現象。」

上海禾新醫院副院長和婦產科主任陳宏輝的專業是解決某一類族群,某一種生理機能的老化,做了30多年這方面的工作,他說:「我對這個族群的病人印象深刻。我對她們的焦慮和痛苦有很深的了解。」

中年女性的一種困擾

「我的服務對象年紀偏大,大多是45歲以上的女性,年紀最大的有90歲。有一些人都是拄著拐杖,帶著助行器,或是由家人攙扶而來的。」陳宏輝介紹說,然後他開玩笑,表示遺憾:「沒有辣妹的。」

陳宏輝在臺灣的醫學中心做了30多年的婦產科醫生,幾個月前他來到上海,擔任禾新醫院副院長和婦產科主任。現在,他在門診所接診的是產婦,進行普通的孕期檢查和諮詢。其實,以他的專長來看,他主要是服務中年和老年婦女,解決她們自更年期起的某一項困擾和痛苦。

他能解決的是怎麼樣的困擾?

1990年,陳宏輝還是一名從醫學院畢業沒多久的年輕婦產科醫師。在臺灣,如果醫生選擇在醫學中心工作,那就要對自己在專業、科研和醫療水平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那時陳宏輝面臨要為自己選擇一個次專科作為自己專業的問題,選什麼好?他的老師對他說:「你不能只是滿足於我教給你的東西,你要去學新的東西。」老師給出建議:「你可以去研究婦女泌尿和骨盆重建醫學,在臺灣沒多少人研究這個。」

陳宏輝聽從老師的建議,去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醫院進行專門的學習和培訓。「在我去美國學習的那個時候,臺灣幾乎沒有醫生研究這個問題,當時來求診的病人也很少,現在過了20多年,這門醫學有了很大發展,也為很多病人解除了痛苦。」陳宏輝說。

星期日周刊記者(以下簡稱「星期日」):陳醫生,婦女泌尿和骨盆重建是醫學專用語,你能不能用通俗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一下,你所去進修學習的醫學,能解決婦女患者怎麼樣的問題?

陳宏輝: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會出現泌尿方面的問題,尿失禁,尿急,頻率高,憋不住尿等等。我所學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星期日:你說,在你去學習的1990年代,那時在臺灣並沒有多少醫生研究這個問題,求診的病人也比較少,為什麼會是那樣的情況?

陳宏輝:並不是說在1990年代,有這方面困擾的病人少,而是那時人們有不一樣的認識。那個時候,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和現在的女性同樣開始面臨尿失禁、尿急,還有子宮脫垂的問題,可是人們認為,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是人老了之後必然要面對的老化問題。這些問題固然討厭,但它不影響生命,那麼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她們覺得,人老了以後就是要包尿片,就是要子宮下垂,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事情。

除了患者的認識之外,當時臺灣的醫學在這方面也沒有什麼發展,1949年發明的針對這一問題的手術,用到了1980、1990年代,沒有好的醫師專注這一個問題。

星期日:雖然這個問題不影響生命,但應該會影響生活質量吧。

陳宏輝:那當然。很多女性年紀大了之後只能躲在家裡,不敢出去,因為她們一出門就要找廁所,而子宮下垂的話走路也很不方便。

星期日:從這一類患者身上可以看到我們時代的變化,過去我們只是生存著,如果身體的問題不影響到生命,那麼很多人就選擇忍著,但現在我們想要的是生活,會更關注生活質量。我想,在這一問題上,患者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陳宏輝:現在,50多歲就躲在家裡怎麼行,即使到了60歲,女性還有很多人會在外工作,或是要參加旅行、聚會等各種社交活動。她們的活動能力依然很強,不希望這個生理問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或是影響他人。出去旅行的時候,怎麼可以總是說「停車停車,我要上廁所」,這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嗎?即使是進了養老院,並不是說呆在裡面不出去了,她們還是要出去玩,出去和朋友聚會。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會有要求,解決這一生理問題。

我們曾經做過統計,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這一問題的人大概佔到四分之一,過去人們對這個疾病認識不多,認為這是自然現象,就診率很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改善自己的這一問題,恢復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在臺灣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的門診量變得越來越多。

星期日:你在臺灣一天的門診要看多少病人?

陳宏輝:一個上午大概是60人。

「我要把尿片送給我的朋友」

1990年代初,在臺灣,處理婦女泌尿問題的手術還是延續了1949年的方法,手術傷口要開到9公分左右。陳宏輝在去美國進修後,每一年都參加婦女泌尿醫學會的研討。他說,要進入這個醫學會不是那麼容易的,得通過專門的考試,而在醫學會的討論中他每次都受益匪淺。因為專門從事這一學科研究的醫生們在一起探討,手術可以如何改善,新手術和舊手術相比優劣點在哪裡,是否有足夠的數據證明,可以採用新手術方法。「每次參加這樣的泌尿醫學會,我都會有很多心得。醫學也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得到發展的。現在,我們做改善患者尿急尿頻等問題的手術,手術切口只有1公分,而且根本找不到傷口。」

星期日:我曾聽中年女性說過關於尿急的困擾,出門了,內心就很緊張,總是關注廁所在哪裡。有時越緊張越無法控制,內心充滿了對自己身體無法掌控的痛苦。從1990年代初至今,你對相關的患者實施治療有20多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陳宏輝:並沒有具體的某個病例,而是我對這個族群的病人印象深刻。我對她們的焦慮和痛苦有很深的了解。看到病人在家人的攙扶下進來,我知道,她們的生活一定是遇到很大困難了。

我一個上午的門診看60個病人,疲累是肯定的,但也很有成就感,我知道,自己能對這個族群有貢獻。患者來看門診的時候,常常會問我:「治療之後,我可以不需要用尿片嗎,咳嗽的時候不會漏尿嗎?」我會給她們肯定的答案:沒問題。記得有一次,我去查房,前一天動了手術的一位老太太看到我就高興地說:「陳醫生,我要把所有的尿片送給我的朋友。」

星期日:看到手術效果的時候,醫生很有成就感吧?

陳宏輝:是的,而且我們這個手術的效果是立即性的。它不像有的治療,要過幾個月之後才能看到效果,它能馬上解決患者的問題。有的患者困擾了20多年的問題,通過手術幾十分鐘就解決了,而她們馬上就能給我反饋,這種感覺很好。

星期日:但是醫學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你肯定也會面臨手術沒有效果或手術出現問題的時候,那個時候你有怎麼樣的感受?

陳宏輝:它雖然是一個不大的手術,但也會出現併發症,造成出血,或傷害到其它器官的問題。這是一個為了改善膀胱功能的手術,但如果在手術的時候傷害到了膀胱,那就非常不好,也很不值得。我也曾碰到過做得不好的手術,感覺非常糟糕,當然在感受之外,我會想,這是否是我專業還有欠缺的地方,我該如何去避免。

星期日:你前面說到了疲累和成就的問題,我想這也是很多醫生在工作中尋求自我價值感的過程,作為一名工作了30多年的醫生,你對你的工作是怎麼想的?

陳宏輝:對醫生來說,每個病人都是挑戰,要有勇氣接受挑戰。每種疾病都不一樣,即使疾病一樣,在每一個個體身上,也有不一樣的表現。所以工作那麼多年,還是要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記得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級別高的醫生做手術,崇拜得不得了,心裡就默默下決心,自己也要達到這樣的水平。不過現在在臺灣,醫生圈子好像變得浮躁起來,年輕醫生們有點急功近利,想著如何趕快賺錢,輕鬆過日子。在工作中很多人就想著不要去冒險,不要接受難的病例,5個小時的手術不要接,輸血要1000CC的手術不要接。

星期日:和你們當時相比,為什麼現在在臺灣,年輕醫生會有這樣的變化?

陳宏輝:可能是環境變了,價值觀變了。1990年代,臺灣提供公共醫療服務,實行健保,患者就醫所要付的醫療費用是很低的。這是對公眾有利的事情,但同時,醫療從業人員的工資被犧牲掉了,薪水沒有得到很大提升。可能一開始,醫生的工資還不錯,但過了幾年,沒有很大漲幅,而其它行業,比如電子業、商業有很大發展,在相關領域工作的人薪資有很大漲幅,那麼醫生內心難免會有不平衡。

星期日: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你內心有不平衡嗎?

陳宏輝:當然也會有,但我會覺得,相對賺錢,醫生的尊嚴更重要。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那些大師做危險的手術,內心充滿了敬仰:好厲害啊。這是挑戰,也會獲得很大的滿足和尊嚴。

我有的時候覺得,是她們(患者)在書寫我的歷史。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做了什麼事,都在患者發生的變化中體現。讓我覺得很高興的是,有的人是我一輩子的病人,在她年輕懷孕的時候,是在我這裡看的,等到她年紀大了,有了婦女泌尿方面的問題,又成了我的病人,而當她女兒懷孕了,她也會讓女兒來我這裡做檢查。她們信任我,就一直追隨我,這種肯定,是非常好的感覺。

相關焦點

  • 上海禾新醫院八年砥礪 助力中國轉運醫療前行
    上海2020年6月23日 /美通社/ -- 近日,上海一家醫院 -- 聯新國際醫療上海禾新醫院舉辦了《聯新國際醫療上海禾新醫院與經緯航空醫療戰略合作暨聯新經緯上海站成立儀式》,把上海-臺灣的「轉運」推向臺前,也讓上海禾新醫院為更多人熟知。
  • 上海禾新醫院迎來三周年建院慶典
    6 月 25 日,伴隨著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街道「歡樂禾新,健康虹梅」的大型健康主題活動,上海禾新醫院迎來了三周年建院慶典。該院是大陸首家外資臺資獨資醫療機構,也是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聯新)在大陸的旗艦醫院。
  • 臺資上海禾新醫院定位高端 七成患者是臺胞
    上海禾新醫院是臺資第一家在大陸開業的醫院,剛剛於6月份全面營業,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欽江路。  上海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禾新醫院不光是獨資第一家,其前身位於長寧區的辰新醫院也是合資的第一家,早在2002年就開業。
  • 【招聘】B超醫生(超聲全職) 上海禾新醫院
    醫院簡介: 上海禾新醫院是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在大陸的旗艦醫院,也是兩岸籤署 ECFA 後大陸首家外資獨資醫療機構。其母公司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立於 1991年,是臺灣的首創醫院連鎖經營團體,在臺灣擁有壢新醫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等近 10 家醫療機構,擁有 20多年的高端地區性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的豐富經驗。
  • 上海禾新醫院通過德國萊茵TUV SQS服務質量認證
    上海2012年7月2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隨著內地醫療改革推進和籤署兩岸經濟協議 (ECFA) 實施後,臺商積極把握商機。首家臺灣獨資的禾新醫院已通過內地衛生部核准,於6月26日正式開幕。
  • 與上海禾新醫院​洽談合作的機會來了!2020上海醫交會
    上海禾新醫院協助兩岸超過百間醫療院所建立經營管理模式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擁有豐富的醫院管理經驗,協助兩岸超過百間醫療院所建立經營管理模式集團專注醫療本務,曾榮獲上海優良臺資企業多項獎項,並於上海開設大陸臺資外資醫院「聯新國際醫療上海禾新醫院」,獲得多方肯定與支持。未來期許能創建亞洲醫療管理典範,藉以提升整體醫療質量,為維護民眾的健康努力。
  • 首家臺商獨資醫院 上海禾新醫院周年慶做慈善
    日前,在周年慶之際,上海禾新醫院執行院長吳振龍攜手臺協會會長葉惠德、ShanghaiSunrise初升的太陽的基金會執行長FrancesO"Rourke、品牌贊助商代表等出席「希望未來,相約助學」慈善活動。  據悉,此次慈善活動預期持續一個月,主辦方希望籌得至少6萬元善款,資助30名貧困學生一年的學費。
  • 喜訊|上海禾新醫院參與2020年醫交會榮獲兩大獎項
    10月23日-25日,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交大社會醫療機構研究所指導,《看醫界》傳媒主辦,海爾產業金融、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戰略支持的2020上海醫交會(第三屆全國醫交會——中國品牌醫療合作交流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共享醫療大會、2020中國醫生集團技術合作大會、2020中國醫院診所賦能大會、2020中國醫院診所經營管理大會、2020中國品牌醫療頒獎典禮在上海隆重召開
  • ECFA後上海禾新醫院獲得大陸首家臺資獨資執照
    根據2010年籤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之協議(CPC9311),臺灣當局經濟部於今年元月份核發首張「服務提供者證明」予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旗下之壢新醫院,並由該院向大陸衛生部提出申請,此申請案於2011年7月14日經中國衛生部通過上海禾新醫院獲批成為首家外資臺資獨資醫院許可之醫療機構。
  • 臺灣醫療,世界口碑,為悅惠臺灣同胞帶來的最新福利——上海禾新醫院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上海禾新醫院上海禾新醫院成立於2012年,是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療機構,也是聯新集團在大陸的旗艦醫院。禾新多年來在滬服務超過百萬人次,為兩岸同胞、外籍人士與滬上公眾提供集「醫療保健、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的全方位高質量整合照護服務。匯集國際醫療精英團隊,優秀的臺籍、外籍與本地醫護人員24小時為您守護健康,滿足上海這座國際大城市不同客群對健康的需求。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 上海禾新醫院義助貧困生
    (記者許曉青)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臺灣聯新集團上海禾新醫院6日宣布:醫院開業一周年之際舉辦的「希望未來,相約助學」活動共募集到13萬元人民幣善款,全部用於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初升的太陽」助學項目,資助43名大陸貧困生高中一年的學費。
  • 大陸首家臺資醫療機構禾新醫院三周年慶典圓滿成功
    [摘要]6月25日,大陸首家臺資獨資醫療機構上海禾新醫院迎來了三周年建院慶典。6月25日下午2點,伴隨著上海市徐匯區虹梅街道「歡樂禾新,健康虹梅」的大型健康主題活動,上海禾新醫院迎來了三周年建院慶典。隨著國內80後、90後生育高峰期的到來以及單獨二胎政策的市場影響,禾新醫院產科醫療依託亞洲先進的產科技術和人文關懷理念,深入整合禾新在婦科、兒科等優勢專科實力,必將形成新的服務熱點。 當天,禾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汪文生給孕媽咪們做了生動有趣的講座,提倡母乳餵養,因為有利於增加母子之間的感情,還會給小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母乳餵養能刺激乳汁的分泌。
  • 銀盾保經與禾新醫院戰略合作 開啟保險+醫療新模式
    月19日,上海銀盾保險經紀公司(以下簡稱「銀盾保經」)與聯新國際醫療上海禾新醫院(以下簡稱「禾新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舉行合作掛牌儀式,開啟「保險+醫療」服務新模式。銀盾保經董事長萬雙蓮、禾新醫院執行院長徐衛卿等出席籤約儀式。
  • 2017上海禾新醫院招聘公告(二)
    任職要求:1、大專及以上,護理專業;2、具備五年以上護理部工作經驗,兩年以上管理經驗,二甲級以上醫院相關崗位經驗優先;3、具備護師及以上資質證書;4、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和服務意識。內科學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並可變更註冊;2. 5年以上心內科門診工作經驗,有二甲醫院工作經驗者優先;3. 熟悉科室相關專業知識理論,較系統的掌握心內科疾病的診斷知識;4. 責任心強,良好溝通能力。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落戶上海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落戶上海 2012年06月27日 08: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院在上海開業 臺胞定點醫院
    大陸首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上海禾新醫院26日正式開業。據悉,這是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後核准設立的第一家臺商獨資醫療機構。    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上海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禎介紹說,上海禾新醫院投資1.5億元人民幣,涵蓋24小時門診、住院、健康檢查、出診服務、健康會所以及樂活商城在內的綜合健康廣場,共設立內、外、婦、兒、全科等20個專業科室,擁有300多位醫護人員,打造高端健康醫療服務、境外人士緊急醫療救援等中心,為兩岸同胞、外籍人士和滬上公眾等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 |保身價| 「Family」解讀不一樣的牙科醫生,禾新醫院陳亮州
    禾新醫院禮聘臺灣著名留德10年口腔醫生陳亮州,為患者帶來不一樣的口腔體驗。通過口腔治癒睡眠障礙,還可以改善他與家人的睡眠質量陳亮州表示,醫院會通過對患者睡眠監測,檢查出睡眠期間每分鐘的中斷次數,從而判斷患者睡眠障礙的程度,來制定治療方案。「每分鐘30次以上屬於阻塞系呼吸終止睡眠障礙的重症。但是,據調查發現,80%患者的睡眠障礙是輕症或者中症,通過口腔治療是能夠治癒的。」
  • 在上海的臺灣醫院:不僅給臺灣人看病,更將臺灣醫療服務理念帶到...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前,辰新醫院的姐妹醫院,同為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旗下的禾新醫院開業,這也是大陸與臺灣籤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大陸首家臺資獨資的綜合性醫院。  「25日,一位來上海參加裡長訪問團的裡長得了重病,被緊急送到我們禾新醫院,他對我們的服務很滿意」,聯新國際上海醫療中心總院長張煥禎告訴記者,2000年,隨著大量臺胞來上海工作生活,他們遇到了看病難的問題,一方面是兩地醫療環境有所不同
  • 上海自貿區將建首家外商獨資醫院
    上海自貿區第一家外資醫院浮出水面。據悉,7月22日,德國阿特蒙集團(Artemed Group)、銀山資本將就在自貿區設立阿特蒙醫院,與外高橋三聯發展有限公司、外高橋醫療保健中心籤訂框架協議。框架協議涉及合作模式等事宜。如果這一合作最終敲定,阿特蒙醫院將成為上海自貿區內第一家實體性外商獨資醫療機構。
  • 民營醫院籤約成為高校實習基地
    2020-08-14 21:30:33 來源: 醫聞小棧 舉報   8月12日,上海體育學院與上海禾新醫院於籤署實習基地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