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李文婷/文)近兩年,青春題材作品層出不窮,伴隨著校園風的興起,一批年輕演員走進大眾視野,這也不禁讓人感嘆,娛樂圈正在更新換代。87年出生的楊玏今年表現不俗,憑藉《大丈夫》和網劇《匆匆那年》中的出色表現,與李易峰、吳亦凡、蔣勁夫被評為「新四小男神」。
眼下,電影版《匆匆那年》正在熱映,雖然遭遇各種吐槽,但票房卻狂飆。作為劇版的「陳尋」,楊玏難免被拿來和彭于晏比較。目前正在上海拍攝新劇的楊玏在接受採訪時對此作出回應,他表示因為自己演了陳尋,又對這個故事很有情結,所以可能沒辦法客觀去評價誰。讓人意外的是,張一白導演也曾找過楊玏參與電影版,但最終遺憾錯過。對此楊玏很謙虛,「作為一個新人,我沒有奢望能去扛起那麼大製作電影的票房。」
影版《匆匆》遭吐槽 楊玏:誰演陳尋都會有爭議
作為演員,楊玏還是新人,但一部《匆匆那年》讓很多觀眾喜歡上了他。而對於楊玏來說,這部電視劇的意義不僅僅是讓他人氣提高,對他本人來說,這個故事也意義重大。說到《匆匆那年》,楊玏透露,自己和這個故事確實很有緣分,不僅演出了劇版,電影版在籌備之初,與他也有過接觸。
楊玏表示,自己目前還不敢去看電影,「我還沒看,我對這個電影還比較糾結的。畢竟自己演了劇版,然後自己又是書迷。自己投入的情感還是挺深的。所以看電影版比較糾結,但我估計最後還是會去看的。」
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與影版「陳尋」彭于晏作比較,楊玏認為,因為自己參與了這部作品,所以沒辦法客觀去評價誰,「我糾結的點就是在這。我應該會去看,但我對他們的評價可能就會比較不客觀。因為實在沒辦法,作為一個演員,又是一個讀者,自己又演了,把自己放到這個人物裡面,沒辦法站在一個特別中立和客觀的角度來評判。不過糾結還是逃不過好奇心。我覺得他們花了這麼多錢和精力去做了一個電影,肯定跟我們電視劇的敘述方式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陳尋,無論是我還是彭于晏演可能都會受到爭議。」
楊玏:能演陳尋死而無憾 並未沾父親的光
楊玏是土生土長的北京男孩,與陳尋這個人物不謀而合。「上學的時候,他們說的那些話,幹那些事,我都幹過,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它離我太近了。我這輩子能拍這麼一個戲,也可以說死而無憾了。當時各種試戲,我就說讓我演沒問題,如果有別的我可以幫忙我,我都可以,我太喜歡這個了。」
楊玏在《匆匆那年》之後,一直戲約不斷,還在邵兵首度做導演的電視劇《一起長大》中擔任重要角色。目前,正在拍攝和婁藝瀟合作的時裝戲《你會撒謊嗎》。在明年1月份即將播出的偶像大劇《何以笙簫默》中,楊玏扮演暖男路遠風也備受期待。
雖然父親是著名演員楊立新,但楊玏卻深知這個身份並不能給他帶來什麼優待,「最近娛樂圈星二代也出事,這就是一個雙刃劍,大家提起你就知道你父母是誰,但大家不會把對你父親的喜愛加到你身上。不會因為你爸媽是誰而喜歡你。對於我來講,我背著我爸的名呢,是壓力也是動力,讓我自己更踏實一點。你有成功的父輩,就更沒有理由放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