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1日,中國相關部門批准首支新冠疫苗上市,是中國國藥集團開發的疫苗。國藥疫苗經三期人體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率為79%,近日已出口至埃及。另一支科興疫苗,在土耳其取得約91%的人體試驗效果。印尼已向中國購買逾1.2億劑科興疫苗,1月開始施打,該國衛生部長稱效果很好。
目前,已有40餘國向中國發出求購信息,足見中國疫苗是值得依賴的。但是,針對中國大陸疫苗,近來臺灣卻不時地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讓人再次見識到臺灣的可恥嘴臉。
臺陸委會最近呼籲在大陸的臺灣民眾注意大陸疫苗的風險,並要求大陸勿把臺胞當成「疫苗試驗品」。
此番沒有科學依據的言論一放出,就遭到中國大陸的嚴厲反擊,大陸國臺辦發言人說,疫苗施打是自願申請,臺胞接種與否可自由選擇。在臺灣外購疫苗遙遙無期、自研疫苗又晚果的時候,臺陸委會卻拿臺胞和疫苗當箭矢攻擊對岸,這是極不明智的。
1月4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反駁臺陸委會的無知言論時稱,我們在疫苗研發生產過程中,始終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截至2020年底累計接種超過450萬劑次,實現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負擔性的統一,保護效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而對於目前有限的國產疫苗,將優先對高風險人群、一線人群進行接種,而優先人群包括臺灣同胞。此外,在各地工作、學習、生活的臺胞都得到妥善照顧,5名確診的臺胞都得到及時救治並很快痊癒。對在大陸臺胞的疫苗接種完全是出於同胞關愛,體現對臺胞一視同仁,回應廣大臺灣同胞的願望。臺陸委會蓄意污衊抹黑大陸疫苗,再次暴露其無視臺灣民眾健康福祉,製造與大陸對抗的政治惡意。我們對此予以嚴正譴責。
面對大陸釋出的善意,臺灣不但不感激,還造謠中傷大陸疫苗和善意,這是讓人不能忍受的。
去年12月25日,國藥集團疫苗產品在燈檢機內進行燈檢
此前,臺灣堅持採取自我封鎖措施,所以此前疫情不算嚴重,截至1月6日,確診819例,其中7人死亡,不過,近來,臺灣疫情確有升溫趨勢。
去年12月30日,臺灣出現首例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確診病例,該病例自英國入境臺灣。今年1月6日,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臺灣又新增2名變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病例,累計已有4人感染變異病毒。
此外,臺灣在一些防疫措施上問題不斷。臺灣一些口罩廠家不斷推出彩色口罩,不符合防疫標準不說,還違規使用了可致癌的偶氮類染劑,為此,1月4日,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門召開記者會。
如果有人說,「臺灣的防疫措施做得不錯,估計不會有爆發的可能」,那就錯了。
近來《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援引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數據指出,從臺北醫院中約1.48萬血液樣本中含新冠病毒抗體的比例來看,算上未被發現的無症狀、輕症狀感染者,臺灣的實際確診數字大概率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也就是說,臺民間很可能存在著眾多的無症狀感染者。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表示,當前疫情再次出現大爆發跡象,如果臺灣繼續堅持自我封鎖措施,那麼突破防線只是時間問題。
專家的預示可能只是假如,但應對這個「假如」,臺灣的抵抗能力真的不強,手段也真的不多。臺政客在那無知的咆哮,絕對是拿臺民眾的生命健康利益於不顧,這點絕對是事實,含有萊劑的美國萊豬進臺灣,就是一例。
整修7個月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將於1月22日重新開館,並開放園區讓民眾露營,外界很是擔憂會成防疫破口。如若真被「言中」,臺灣在沒有疫苗可打的情況下,當局如今可向民眾交待呢?民進黨當局曾表示,預計今年年中完成對臺灣民眾的疫苗注射,但疫苗從哪裡來?從乾爹美國那裡來?算了吧,美國自己都自顧不暇。
除了圍堵大陸疫苗,大陸資金,也不受受臺灣當局待見。
去年底,臺經濟主管部門發布所謂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進一步嚴審限制陸資赴臺。不僅嚴禁大陸「黨政軍相關企業」赴臺投資,還由超過三成持股比例的認定方式改為「逐層認定,避免陸資跨境多重投資」,更要禁絕任何「政治性」主體參與投資。
污衊大陸疫苗,不讓陸資入臺,臺當局無非就是在緊隨西方反華勢力的腳步,巧立名目、羅織罪名,阻撓兩岸正常的交往,妄圖製造兩岸「脫鉤」,破壞兩岸的交流合作,其最終損傷的是島內民眾的福祉和臺灣的經濟利益。民進黨當局的小動作無法改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勢,更無法改變臺灣民眾對大陸的逐步認可。(郭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