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89所,新增學位37萬個,預計2020年年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或超過50%和80%。
本報訊 10月19日上午,「決勝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設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教育改革,不斷擴大教育規模,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提前2年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覆蓋。
加大財政投入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
在學前教育方面,2020年我市已投入使用的幼兒園數1266所,較2019年增加71所。其中公辦園538所,普惠性民辦園574所。2020年在園幼兒數約32.2萬人,較2019年約增加1.97萬人。預計2020年年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或超過50%和80%。
近年來,我市加大財政投入,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建立市級專項獎補資金,2016~2020年市本級財政專項資金共設立9.29億元用於支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修訂《合肥市促進學前教育發展市級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市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獎補提至最高2860元/年/生。與此同時,加快項目建設,修訂《合肥市城市學前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1-2020年)》,調整幼兒園配建千人指標,由2011年的30‰調整到2017年的42‰,局部地區最高達50‰。進一步加快幼兒園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46所、新增學位9萬個。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3所
義務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748所(其中小學510所、初中238所),在校生83.7萬人(其中小學57.2萬人、初中26.5萬人)。2016~2020年,中央、省、市各級財政共投入39.93億元用於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項目,受益學生369.33萬人次。其中,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8.46億元,提供免費教科書和作業本5.09億元,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金0.97億元,維修改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41億元。
據悉,「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轉移支付用於中小學幼兒園項目建設資金達73.28億元,其中2020年13.33億元。
教育項目持續加快,學位供給穩步擴大,「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3所,新增學位28萬個。全市2020年建設中小學幼兒園項目193個,其中中小學97個、幼兒園96個。2020年全年建成中小學項目53個、新增學位7.5萬個;建成幼兒園項目63個、新增學位2.4萬個。
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確保學有所教
在學生資助方面,2007年開始實施中職國家助學金項目,2010年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項目啟動。2016年以來,我市高中階段項目資金總投入10.59億元,累計發放88.84萬人次。2016年10月,安徽省啟動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市教育局及時下發通知,明確措施。2016年以來,發放高中階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3.43萬人次,發放6200萬元;發放建檔立卡免學費4.68萬人次,發放5896萬元。
為了確保學有所教,我市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從2018年起,在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省定基準定額基礎上,對農村地區滿100人不足200人的學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經費;將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由省定6000元提高至8000元,學前、高中階段比照執行。與此同時,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每年度通過社居委、派出所及時掌握隨遷子女適齡少年人數、分布和學段,科學設置公辦學校或調整公辦學校布局,積極推進新城區學校擴建。入學後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統一安排活動,做到一樣就讀、一樣升學、一樣免費。截至目前,我市隨遷子女數超10萬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13%。外來人口子女和本地學生同等政策參加升學考試。在關愛特殊群體教育方面,2020年全市共有600餘名特殊群體子女享受入學優待。建立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提升176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71所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建成學校少年宮218所(其中鄉村學校少年宮93所),真正把國家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記者 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