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持續提升教育質量

2020-12-13 合肥在線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89所,新增學位37萬個,預計2020年年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或超過50%和80%。

本報訊 10月19日上午,「決勝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設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教育改革,不斷擴大教育規模,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提前2年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覆蓋。

加大財政投入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

在學前教育方面,2020年我市已投入使用的幼兒園數1266所,較2019年增加71所。其中公辦園538所,普惠性民辦園574所。2020年在園幼兒數約32.2萬人,較2019年約增加1.97萬人。預計2020年年底在園幼兒公辦率和普惠率分別達到或超過50%和80%。

近年來,我市加大財政投入,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建立市級專項獎補資金,2016~2020年市本級財政專項資金共設立9.29億元用於支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修訂《合肥市促進學前教育發展市級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市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獎補提至最高2860元/年/生。與此同時,加快項目建設,修訂《合肥市城市學前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1-2020年)》,調整幼兒園配建千人指標,由2011年的30‰調整到2017年的42‰,局部地區最高達50‰。進一步加快幼兒園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46所、新增學位9萬個。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3所

義務教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748所(其中小學510所、初中238所),在校生83.7萬人(其中小學57.2萬人、初中26.5萬人)。2016~2020年,中央、省、市各級財政共投入39.93億元用於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項目,受益學生369.33萬人次。其中,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8.46億元,提供免費教科書和作業本5.09億元,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金0.97億元,維修改造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41億元。

據悉,「十三五」期間,市級財政轉移支付用於中小學幼兒園項目建設資金達73.28億元,其中2020年13.33億元。

教育項目持續加快,學位供給穩步擴大,「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43所,新增學位28萬個。全市2020年建設中小學幼兒園項目193個,其中中小學97個、幼兒園96個。2020年全年建成中小學項目53個、新增學位7.5萬個;建成幼兒園項目63個、新增學位2.4萬個。

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確保學有所教

在學生資助方面,2007年開始實施中職國家助學金項目,2010年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項目啟動。2016年以來,我市高中階段項目資金總投入10.59億元,累計發放88.84萬人次。2016年10月,安徽省啟動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市教育局及時下發通知,明確措施。2016年以來,發放高中階段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3.43萬人次,發放6200萬元;發放建檔立卡免學費4.68萬人次,發放5896萬元。

為了確保學有所教,我市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從2018年起,在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省定基準定額基礎上,對農村地區滿100人不足200人的學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經費;將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由省定6000元提高至8000元,學前、高中階段比照執行。與此同時,保障隨遷子女入學。每年度通過社居委、派出所及時掌握隨遷子女適齡少年人數、分布和學段,科學設置公辦學校或調整公辦學校布局,積極推進新城區學校擴建。入學後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統一安排活動,做到一樣就讀、一樣升學、一樣免費。截至目前,我市隨遷子女數超10萬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13%。外來人口子女和本地學生同等政策參加升學考試。在關愛特殊群體教育方面,2020年全市共有600餘名特殊群體子女享受入學優待。建立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提升176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和71所鄉鎮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建成學校少年宮218所(其中鄉村學校少年宮93所),真正把國家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記者 束芳)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公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圍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後一公裡」,實施「網際網路+在地化教育」的策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提升農村教育質量,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 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原標題: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構建「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奔向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報導
  • 促進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質量努力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三五」以來,鄭州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努力打造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目標: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公平優質教育事實上,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是民之所盼。然而,教育的公平與質量,體現在方方面面,對於義務教育階段,公平的核心在「均衡」,質量的核心在「優質」。
  • 促進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質量 全市教育重點工作觀摩團到濱城看了...
    7月23日下午,全市教育重點工作觀摩團來我區觀摩。區委副書記、區長張瑞傑,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馬龍陪同觀摩。觀摩團一行到濱城區授田英才學園進行了實地觀摩,聽取了相關負責人的匯報,詳細了解了我區在規範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解決大班額和薄改工程、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雙硬」行動以及校園安全等工作的開展情況。
  • 教育信息化對促進教育公平作用日益明顯
    原標題:教育信息化對促進教育公平作用日益明顯   日前,教育部召開
  • 袁貴仁:深化教育改革必須有利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是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依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主線,以改進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發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為重點,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高質量教育的現實需求。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
  • 教育質量與公平:對PISA2018結果的思考
    提高教育質量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任務。教育的本質價值在於 「育人」,以學生的發展質量來判定教育質量業已成為當前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的共識。
  • 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怎樣讓人民更滿意?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代表委員們表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教育公平,補齊民生短板,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大意義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再一次奏響了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最強音。  三、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國家教育基本政策的現實意義  教育規劃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的現實需要,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鮮明體現,是對我們黨發展人民教育事業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無論是立足當前還是著眼長遠,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具有政策定位意義。
  • 時評:中國慕課,促進「網際網路+教育公平」
    所謂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高校和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慕課作為線上的學習平臺,一頭連著教育資源,一頭連著無數學子。從世界各國發展進程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是伴隨著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知識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態與資源的極大創新。
  • 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秀嶼區持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近年來,秀嶼區委區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高質量發展超越,緊緊圍繞「港興業旺富美秀嶼」建設目標,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著力補短板、提質量、促公平、增特色,全面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步伐,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呼聲。
  • 促進教育公平的「全納」解法
    全納教育有助於實現教育公平,進而促進社會公平進程。發展全納教育,需要從建立健全全納法律法規、培養全納教師、建立健全全納支持系統等方面進行努力。建立健全全納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全納法律法規,是我國全納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其發展的制度保障。美國的全納教育得以快速發展,與其立法保障是分不開的。
  • 洛江:教育事業碩果滿園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十三五」以來,洛江區教育事業堅持「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原則,按照「重管理、促均衡、謀發展」工作思路,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協調發展各類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教育結構和發展環境更加優越,全區教育事業實現科學發展。
  • 提升家庭文化資本也是促進教育公平
    從留言內容看,這位心緒難平的家長憋了一肚子氣,一是認為這對「雙職工」暑假只輔導自己的子女,對其他人造成極大不公平;二是認為教師子女在考學中應提高錄取分數線。如此舉報,令人啼笑皆非,但也發人深思。教育具有代際傳承性,投訴的這位家長,顯然是意識到了自己在輔導子女功課方面的無能為力。而這種無能為力,則反映了不同家庭在教育子女上的能力差異。簡而言之,就是教育子女的「資本」差異。
  • 喻忠恩:職業教育能促進社會公平嗎
    ,即保證基礎教育公平,重視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事實上,職業教育在現實的教育體系之中是以一種層次的形式存在的,是學生爭取普通教育機會之外的一個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儘管近三十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扶持職業教育,並從2005年開始制定 「大體相當」的中高職招生政策以維持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但是全國範圍內的中高職教育辦學規模持續萎縮。
  • 全國知名教育專家聚首合肥縱論「教育活力」
    本次論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安徽新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主辦,合肥市第一中學、合肥市第六中學、合肥市第八中學、合肥一六八中學聯合承辦。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以《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為題,指出學校活力不足是一個世界性的教育難題,他從8個方面提出建議,從意識形態、內在目的、三個關鍵工作、回歸教育本質、擴大學校自主權、深化學校內部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學校外部關係等深入探討,呼籲教育界各自努力,勇於擔當,為解決本校、本地區、中國和世界性學校活力不足問題的解決作出貢獻,提供範例。
  • 天津市東麗區注重內涵建設與質量提升發展均衡優質教育
    創新教育體制機制,不斷增強教育發展動力;加大協調統籌力度,提高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綠色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加快教育開放,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擴大並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落實協調發展理念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落實《東麗區學前教育提升計劃》,大力推進義務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創新普通高中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鷹視教育:依託線上學習,促進實現教育公平
    隨著我國網絡基礎建設的日益完善、經濟水平飛速提升,我國已實現對98%的行政村進行4G和光線網絡覆蓋,網際網路覆蓋率走在世界前列。這樣的網際網路覆蓋率,已達到全球前五水平。  這進一步促進在線教育下沉到全國各地,助力教育公平。
  • 發揮制度優勢 促進教育公平
    學生資助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社會公平,促進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而且在人力資源開發、教育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譜寫出一曲保民生、暖民心、促發展的民生樂章。以資助促公平,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濟基礎極度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全國80%的人口都是文盲,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不足20%。
  • 彌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2019年以來,彌渡縣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事業實現全方位、系統性的整體提升,人民群眾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更加普及、更為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彌渡縣以「國培計劃」項目和省級培訓項目為依託,紮實開展教師培訓,實現教師培訓全覆蓋,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