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古而有之,為今日更甚,都以嘗遍天下美味為己任,那麼,中國各地的美食都有哪些?它們又有怎樣的特點?讓我們來品嘗一下中國各地的美食
北京美食—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
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它以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南京美食—鹽水鴨
到南京是不能不吃鹽水鴨的。南京嗜鴨之深,乃至有人說南京人前輩子都跟鴨子有仇。不管這個傳言有沒有根據,但是南京被稱為「鴨都」卻是實打實的名頭。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據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南京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鮮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故美名日:桂花鴨。
天津美食—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擀麵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準,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
上海美食: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又叫南翔小籠包,是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該品素以皮薄、餡多、滷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南翔小籠饅頭的餡心是用夾心腿肉作成肉醬,不加蔥蒜,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製而成。饅頭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作成的。
新疆美食—大盤雞
新疆大盤雞起源於90年代初期,原創地在新疆沙灣縣,據說出自於當地的一家清真飯館,那家清真飯館以前是做純新疆風味的,改革開放以後,新疆來了許多四川人,四川人會吃也敢吃,他們很多人都從事著體力活,幹體力活的人飯量都很大,怎麼樣吃才能既經濟又實惠呢?四川人和當地人在一起研究、試驗,終於,用一整隻雞和相關的蔬菜烹飪的美味誕生了,他們給這種美食取名為「大盤雞」,大盤雞誕生以後,很快就以它的味美實惠風靡新疆,近些年傳到內地沿海,甚至走出國門,傳入國外,從外地來新疆的人,吃過大盤雞的人都說:『新疆大盤雞好吃!』
廣州美食—烤乳豬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裡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裡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樸樸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蘭州美食—牛肉麵
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人吃牛肉麵吃出了名堂,吃上了癮。相傳,牛肉麵是清末光緒年間,一個叫馬保子的回民廚師所創製的麵食,後輩們再代代推陳出新,硬是將這種麵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吃得個名揚天下。如今,蘭州市的每條街巷,無論大小,至少都有一兩家牛肉麵館。
福建美食—蠔仔面線糊
面線糊是福建各個城市街頭最常見的小吃,多用於早點,配以炸得酥脆流香的油條同吃,有湯有面有菜有肉有海鮮,既營養又美味。面線又稱線面,是廈門著名特產,用上等麵粉製成,質地潔白纖細。面線糊以蝦、牡蠣、海蟶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與面線煮成糊,煮時要掌握好火候,講究「糊而不亂」。除海鮮外,還可根據食客喜好加入鴨血、鴨腸、豬血、豬腰、羅漢肉等配菜,再佐以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吃起來更為濃烈可口。
雲南美食—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源於滇南,乃雲南一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它源於滇南蒙自縣。傳說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島念書,秀才妻每日都要通過石砌的小橋給夫送飯。一日,妻子念丈夫讀書辛苦,燉了一隻又肥又壯的母雞,裝入罐中,正準備送飯送給丈夫,由於有要事未能按時送去。當她辦完事後,發現湯罐還是熱乎乎的,原來是厚厚的一層黃油覆蓋湯麵,起到了隔熱作用。於是便穿小道,走石橋,送到丈夫身邊,將米線往熱雞湯裡浸泡後,隨即撈出放入碗裡,秀才吃了十分滿意。此事被傳為美談,人們為了讚譽這位賢能的妻子,便將這種食品取名「過橋米線」
廣西美食—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俗稱五色飯,又稱烏飯、青精飯或花米飯,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是壯家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選好優質糯米,採來紫蕃藤、黃花、楓葉、紅藍草,浸泡出液,分別拌著糯米,然後合而蒸之,不僅色彩斑斕,而且味道香純,象徵生活美好。這種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在一起,充滿著民族、地方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嘗五色糯米飯,自然特別鮮香
河南美食-燴麵
河南省城鄭州,大大小小燴麵館前呼後擁的壯觀場面,就足以讓人嘆為觀止!河南尤其鄭州人對於羊肉燴麵的這種情結,家常、平民、樸素而又親切。燴麵是取了山西刀削麵的面、蘭州拉麵的湯、陝西羊肉泡饃的菜融合而成。正宗的河南燴麵做法相當複雜,面、料、湯三要素一定要精緻而成。
山西美食—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滷面、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五大麵食名品,享有盛譽。
哈爾濱美食—紅腸
哈爾濱最經典的吃的就是紅腸和幹腸。紅腸原本來自俄羅斯,在1913年由一個叫做「愛金賓斯」的技師傳到中國,最早生產紅腸的企業是「哈爾濱肉類聯合加工廠」,也就是現在著名的「哈肉聯」。
紅腸的味道是大蒜味的,裡面還有許多肥肉丁,下酒極佳,配上啤酒,味道那叫一個棒!可以夾在大列巴裡,味道好極了。
紅腸的外觀是棗紅色,經過數小時的煙燻,但是表面沒有浮灰,用白色的紙巾擦拭,紙巾上不會染上任何顏色。所以紅腸是可以直接吃的,吃的時候要把表皮也一塊吃掉,這才是真正的紅腸風味——就是要吃那個帶點山野的焦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