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付完款才發現上當受騙,快件裡全是廣告傳單;建議收到此類快遞先驗貨
記者了解到,現在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貨到付款類型的快遞玩起了騙錢的花樣。他們藉助快遞貨到付款和代收貨款這兩種業務,乘消費者不備詐騙錢財。
近日,廣州市民關小姐在收快件時就遇到了此類問題。郵政和快遞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收件人在收件時務必拆箱驗貨,發現不妥立即反映,對於不明來歷的貨到付款快遞應直接拒收,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張晨
案例
家人網購貨到付款?
打開才知一場騙局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一些商品,11日下午6點多就接到圓通公司快遞員的電話,讓我下樓取網購的包裹。取完自己的網購包裹後,快遞員告訴我還有一個名字叫『雲南旅遊通票』的49元貨到付款快遞,上面寫著我父親的名字,也需要我籤收一下。當時以為是我父親在網上買的東西,想也沒想便付款籤收了。誰想到,回家一問才知道我爸根本沒有買過什麼雲南旅遊通票,打開快件發現裡面除了兩張雲南遊的宣傳廣告外,根本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旅遊通票。我想是上當了。」昨日,市民關小姐講述了自己收取快件時的鬧心經歷。
拒收則退回 已籤收難處理
快遞包裝上並未填寫寄件方的電話和地址,關小姐在網上查詢訂單號後才發現,快件是從河南鄭州寄出的,寄件方為「河南鄭州萬客來公司」。但上網一查,很多公司都叫這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從哪裡寄出來的。隨後,關小姐聯繫到圓通快遞公司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快遞公司一般只負責寄遞商品,快遞員也難以分辨貨品的真實性,如果收件人當時拒收,快件就會被退回,但籤收後就很難處理了。
小心網絡優惠榨取個人信息
記者諮詢了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對方均表示,一些無良商家,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消費者的住址和電話號碼等信息用於詐騙,這類事情時有發生。記者了解到,廣東以外其他地方的一些消費者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有消費者甚至還收到過裝有蘋果手機模型的貨到付款包裹。
「對於快遞公司來說,貨到付款就是寄件人委託快遞公司代收貨款,快遞公司只收取快遞費,而收到的貨款也將通過電子支付等方式返還給寄件人。」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如果收件人拒收,那麼快遞將退還給寄件人,由寄件人來承擔運費;但是當收件人籤收後,只要沒有違禁品、毒品或者快遞沒有損壞,一般快遞公司也沒辦法承擔責任。
那麼,個人信息是怎樣被獲取的呢?據悉,一些無良商家除了會私下購買地址信息外,還可能通過網絡發布廣告,聲稱商品打折優惠或免費派送等方式,讓消費者留下地址和電話。這就給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提醒
沒寫寄件人不妨拒收
廣東省郵政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者在收到快件時,第一任務應該是開箱查驗是否完好,而對於一些不明來歷的貨到付款快遞更要留個心眼,要麼首先找發件人或親友確認快遞的真實性;如果快件單上沒有寄件人索性直接拒收,以免造成財產損失。省郵政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未來郵政管理部門也會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以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現在大部分快遞員都會落實開箱驗貨流程,因此收件人在收到此類貨到付款快件時,不用急著支付快遞款,可以先將快件打開,如果信件屬於詐騙材料,或者信件非自己的,收件人完全可以拒籤拒收。」順豐、圓通、申通等快遞企業的快遞員也告訴記者,如果收到類似中獎的信件,切勿輕信。
快遞公司無過錯?
質疑
消費者的疑問是:快遞公司收了錢,是不是該對貨物有所鑑別並嚴格落實寄遞查驗義務呢?
有快遞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快遞驗視制度主要是針對危險品、違禁品等法律法規明確禁止寄遞的物品進行檢查;對於普通文件或商品,普通快遞員可能也不會進行實質審查,畢竟要求快遞員對快件的真實性進行審查是強人所難。
但有律師表示,快遞公司這樣的說法不太合理。貨到付款與普通快遞不同,消費者發現快件不對板或被騙之後有追討的權利,快遞公司不能扣留消費者的錢款,應予退款。另外,快遞公司與寄件方就貨到付款肯定籤訂了相關協議,具備合同關係,快遞公司沒有盡到謹慎審查的責任,不能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快遞公司在派送貨到付款快遞的時候,確實應該考慮到普通消費者一般不具備對於快遞付款的敏感性,往往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上當受騙,因此,快遞公司應進行相應的提示說明。如果快遞公司未履行告知義務且被證明存在過錯,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律師表示。
此類騙局維權難
分析
快遞業內人士表示,「代收費」在網絡購物中確實比較普遍,而「貨到付款」其實就是收款人將代收費交給快遞公司,如同關小姐的經歷中,不法商家正是利用消費者的未確認快件真實性或沒有開箱檢查快件的疏忽,造成了損失;但很難證明與快遞企業有何關聯。記者從一些快遞公司的客服熱線了解到,若屬於「貨到付款」的線下交易,沒有通過第三方支付,除非能證明快遞企業確實存在過錯,否則出現問題後強制商家或者在找不到寄件人的情況下由快遞方承擔責任會比較困難。
也有一些律師告訴記者,此類事件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起訴由法院解決,但如果僅僅是三五十元的小額貨到付款快遞,打官司太勞心勞力,因此很少有人會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而且,即使能夠訴諸法院,在無法查明寄件人的情況下,消費者也要對快遞公司存在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遇到此類騙局要想維權十分困難。
律師
若達數額或構成詐騙罪
相關律師告訴記者,關小姐所遇之事,快遞的發出者可能已經犯了詐騙罪,雖然幾十元的數額並未達到刑法中詐騙罪的構成數額要求,但這種快件往往是批量進行寄遞的,數額累計後很有可能屬於刑事犯罪的範疇。因此,消費者可以向公安部門提供有關線索。
如果已經受騙付款怎麼辦?可以撥打當地的315投訴熱線,如果數額特別巨大,涉及刑事犯罪則可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