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菲 四川在線記者 劉付詩晨 曾小清
「啥時候通車?」
「12月31日!」樂山馬邊彝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馮建平難掩興奮。
最後一公裡/馬邊宣傳部供圖
12月15日,仁沐新馬邊支線最後一公裡面層鋪設完成。在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終點的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貨車穿梭,壓路機平緩駛過;另一邊,工人正在鋪設瀝青、刮著水泥,裝修著高速路口站牌,完成最後的裝修、綠化等相關工作。
三十分鐘前,記者按80公裡的時速,剛從沐川縣新凡鎮進入高速,提前探訪。在此之前,從新凡鎮到馬邊縣城,需要至少兩小時的車程。「而拉通跑攏樂山,以前要3、4個小時,高速通後只要一個半小時」,四川省交投仁沐公司22標段管理人員吳浩介紹,馬邊支線起於沐川縣新凡鎮,通往馬邊縣城北,總長43.85公裡,橋隧比近78%,「目前正在加緊施工,進行最後的完善工作,爭取在元旦通車。」
這是一條扶貧路。原計劃是2035年開建,為支持小涼山地區發展,開建時間提前到2017年,「十三五」時期便可實現通車。仁沐新高速(含馬邊支線)建成後,將徹底打破馬邊交通瓶頸,結束馬邊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將與在建的樂(山)西(昌)高速實現連接,成為連接大小涼山的重要通道。樂西高速通車後,從成都取道樂山馬邊、至西昌,時間將縮短至6小時。
這也是一條致富路。「年薪百萬有盼頭了!」,即將迎來村口的首條高速,馬邊縣勞動鎮福來村一組的周元科十分興奮。隨著脫貧攻堅的鞏固提升,福來村的產業發展日趨多元。近年來,發展了生豬、走山雞、茶葉、櫻桃等產業。光是發展生豬,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餘元。
福來村現代「五星級」豬場
福來村現代「五星級」豬場
「高速通後,每斤豬肉估計能多賣5毛錢」,村支書周元偉說,福來村建設有標準化的養豬場,豬肉質量好,純天然,可一直以來交通不便的問題,對村裡進一步擴大產業,實現產地直銷,影響很大。現在,最近的一個高速出口距離福來村只有8公裡。
周元科也想向集體看齊,今年他購入11頭能繁母豬,先後共投入三十多萬元,開始發展生豬產業,「明年能出240頭育肥豬,賣到樂山、成都!」,59歲的周元科幹勁十足。
「現在,每天發往市中區的快遞班次很少,而且時間都集中在下午3點半到4點之間。如果客人下單晚了,生鮮農產品就不能及時發貨,新鮮度和口感都會受到影響。」馬邊神馬科技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李文彬同樣非常關心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的通車。他介紹,馬邊支線通車後,將大幅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安全、降低運輸成本、增加發貨頻率,「每個訂單運輸成本將減少1—2塊錢,也會有更多的快遞公司可以選擇,這對馬邊生鮮、果蔬、農產品產業的發展,是個大大的利好。」
仁沐新高速利店互通 何為/攝
這更是一條民生路。3年前,全國首創的「華西-馬邊」嵌合型醫聯體落地。在四川華西醫院幫扶下,馬邊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曾經各項指標在全市縣級人民醫院綜合考核中都是「倒數」的馬邊縣人民醫院,在2019年實現「逆襲」,門診人次、住院人次、醫療業務收入大幅度提升,醫療服務質量以及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病人轉院率由2016年的40%下降到2019年的5.5%左右。12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門診大樓時,停車廠車位幾乎停滿。「以前可謂門可羅雀。」馬邊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羅曉東說,現在醫院還接收了美姑等大涼山地區的病人。
馬邊河二號大橋 何為/攝
馬邊河一號大橋 何為/攝
但還不夠。目前馬邊人民醫院是二甲醫院,諸如心血管等疑難險重疾病需轉至樂山市人民醫院。過去,急診車需翻山越嶺跑3個小時的車,生命通道在某種意義上是要與時間賽跑,過去由於路上耽誤時間太長,有些病人路上就去世了。「路通後,病人轉院更方便了。」醫生邱顯鵬說。此外,馬邊支線和樂西高速路將覆蓋馬邊一半鄉鎮,百姓出門看病更方便了。
2023年,馬邊人民醫院要創辦三級乙等醫院。近年來,醫院持續推進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最大的瓶頸,是人才。「早在2018年,縣裡就開始實施了『馬九條』,對全日制博士生甚至要提供130萬元安家費。」羅曉東坦言,還是沒人願意來。「太遠了」。目前醫院裡,還是以本地成長起來的醫生為主。他相信,路通後,人才「通道」也會變寬。
「未來,馬邊將變成大小涼山地區的一個中心節點,門戶優勢突出」,馬邊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馮見平介紹,屆時,持續發展交通+產業、交通+旅遊,扶貧路將變成產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