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演出取消,隨意戳開一檔綜藝,總少不了郎朗的身影。同期在播的這些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青春環遊記》《明日之子》,全有郎朗。
那句話說得特別對,娛樂圈是個大染缸。既能把網紅染成明星,也就可以打破鋼琴家與娛樂家之間的壁壘。郎朗現在就越來越有星相。
但你說郎朗的綜藝感有多好吧,肯定不是。
《青春環遊記》裡玩猜歌遊戲,基本上,小學生都知道的流行歌曲,郎朗張不了嘴。節目組也好心,會在一些不應該出現巧合的環節,巧合地出現鋼琴。
其他嘉賓也心知肚明。反正,畫風一切到《XXX進行曲》或者柴可夫斯基、莫扎特什麼的,大家都自覺退下。把舞臺交給世界級鋼琴大師就好了。
沒有嘲大師的意思。從3歲接觸鋼琴到現在,在古典鋼琴領域,郎朗絕對頂尖,永遠值得尊敬。光是17歲在美國,通過《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一戰成名這條戰績,就夠他吃半輩子。
想想全中國多少學琴的孩子啊,也才出了這麼一根獨苗。
但下裡巴人和陽春白雪總還要分個場合不是?
好比去聽音樂會,穿背心踩人字拖,連門都不讓你進。反過來,在一個所有人嘻嘻哈哈鬧翻天的情境中,亂入高雅藝術,效果就,解嗨。
有次吃飯聊天,賈玲評價這位亂入的鋼琴家,話術很有意思,「郎朗的可愛之處是特別真實。還有,跟我們不在一個頻道。」
「和大多數人不在一個頻道」,這在很早以前,郎朗已經深有體會。他說他們鋼琴圈的人,「像電影裡的怪博士,跟真正的世界有隔閡。」太有隔閡了,對《年少有為》這種網紅歌都聞所未聞。
但怪博士可以醉心搞研究不聞窗外事。郎朗做不到。比如疫情當前,能幹嘛呢,還不是要開工吃飯。對於38歲的郎朗來說,吃綜藝這碗飯,幾乎等於是半路出家,另起一門行當。
到底是隔行如隔山。你讓賈玲現學鋼琴,學出點成績,太難了。郎朗要來跟賈玲吃同一碗飯,那他也巨難。所以聽到賈玲那句話,他追問,「你不覺得現在稍微在接近嗎?」
旁邊楊迪回他,「別接近。」他不死心,「我想追上你們。」楊迪全身心拒絕,「不用,因為很遠。」楊迪當然是開玩笑。
但能用小小的玩笑,道出背後些許令人尷尬的實情,這是觀眾愛看的綜藝感。綜藝感既靠天賦也需要用心努力。傳說大張偉會用筆記本記下自己覺得好笑的梗反覆揣摩。這和學琴有異曲同工之妙。
能在一類領域天賦異稟,已經非常了不起。像郎朗,獲得了萬裡挑一的,對古典鋼琴的天賦,你還指望他隨口來個土味情話逗君一樂麼。
郎朗缺失的,不在一個頻道的綜藝天賦,全靠吉娜來補救。關於這位吉娜,黃佟佟老師用了一個很精妙的詞形容她,「神奇的吉娜。」神奇在,一個挖不出什麼故事的素人,一經亮相,全場聚焦。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種,天然具有討論性,話題度,吸引吃瓜群眾圍上來對著你一通嘰嘰喳喳的本領。它的核心點在共情。
不一定是正面的共情。「女人吃蝦一定要男人剝」的大S,「我做得到吳昕姐姐也可以」的藍盈瑩,「我都生得出你」的伊能靜,都是攪動觀眾情緒的大師。所有人都被你震驚了,你就紅了。
娛樂圈有太多蹦躂不出水花的18線38線。相比他們,吉娜屬於非專業人士,圈外人士。
一個圈外的,講東北話上熱搜,假睫毛上熱搜,腰圍上熱搜,老公不幫忙提行李更是在熱搜上大爆。這麼一輪輪熱搜下來,這位年僅26歲的姑娘,距離她走進公眾視野,也不過一年。
這還不神奇嗎?她再也不是一年前,郎朗官宣婚訊時,短短兩三句就能概括完畢的「德韓混血」。吉娜儼然是入圈了,算明星了。她和郎朗的組合,專有名詞叫「明星夫妻」。
就是單拆開來,平平無奇,只有合體才體現明星的可看性,滿足大眾的窺私慾。也就才有了價值。
眼下,你也找不出第二對,像他倆這麼連體嬰的夫妻。任何有郎朗的綜藝,都有吉娜。那些綜藝,管你是選秀還是玩遊戲,統統搞成《幸福三重奏》,撒狗糧,恩恩愛愛。
恩愛成了這對明星夫妻的核心競爭力,最佳賣點。久而久之就會類似明星人設。A明星是沙雕,B明星是學霸,郎朗吉娜是恩愛。
這是趕上了綜藝大熱的好時代哇。
會玩梗的,不愁飯吃。隨便講講話都震撼我全網的,也不愁飯吃。哪怕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家,娶得嬌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都不愁沒飯吃。
郎朗吉娜已經錄了《妻子的浪漫旅行》。接下來,《媽媽是超人》《婆婆和媽媽》《爸爸去哪兒》總會安排上的。伊能靜秦昊和秦昊的媽,就非常符合這條流水生產線。
唯一不太好,可能會違背郎朗父母的初衷。老人家有過一段,關於兒媳婦標準的採訪很出名。那時候沒有熱搜,如果有,一定也是「爆」的程度。標準裡說,未來兒媳「要支持郎朗的事業,至少研究生」。
重點句圈出來,「不喜歡娛樂圈的女明星。」有猜測,郎朗和鞏新亮戀愛了四年最終分手,就是因為她是女明星。
分手後,鞏新亮在微博委屈巴巴地寫,「謝謝你曾那麼愛我寵我……」那年吉娜才19歲。七年前哪裡會知道,一心一意當鋼琴家,在國內不怎麼現實。
郎朗需要打開與「真正世界的隔閡」。換頭入迷的鞏新亮,必然成為不了幫助他去打開的鑰匙。但吉娜是最佳人選。首先她漂亮,尤其身材叫人挪不開眼。即使融入女明星裡都很難說誰豔壓誰。
郎朗把這種分寸拿捏得極妙。既滿足父母「不喜歡女明星」的要求,又實現了自己對女明星顏值的追求。真的,男人永遠只愛一種型。鞏新亮走紅,全靠《非誠勿擾》裡的驚鴻一瞥。
我都要相信那個傳聞了。說郎朗爸爸跟記者爆料,「一個叫劉亦菲的女孩喜歡郎朗,想成為郎朗的女朋友」,但郎朗沒答應。確實不會答應,劉亦菲少了芭比身材。
芭比感覺是不易親近的。沒成想,叫吉娜的這個芭比一張嘴,哎媽呀,分分鐘上炕嘮嗑內味兒。何況這還是一外國人。極致的反差瞬間清除了美貌帶給吉娜的距離感。
太高端太高級的,反而會被排斥在主流審美之外。誰又想通過仰望你來面對自己的窮酸和不堪呢。平易近人,在現今的輿論環境中尤為是美德。
所以霍啟剛屁顛顛跟著郭晶晶叫加分。何猷君通篇以長孫之父自居叫笑話。吉娜,大美人,居然東北話八級,居然賢惠得不行,居然跟吊墜似的,恨不能每秒鐘都掛郎朗身上。
至少在《幸福三重奏》裡,這種鄉村愛情口味的狗糧,觀眾愛吃。以至於都忘記了,一個成天圍著老公打轉,把老公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女人,簡直太不政治正確了。
當時流行的說法是,「我一個女的都想娶吉娜這樣的老婆。」如果不是水軍,能得到同性這種程度的認可,吉娜真是很不得了。要知道校花總是四面樹敵。
後來言論再升級,說成了「郎朗配不上吉娜。」
那個階段,這對新婚不到半年的小夫妻,已經火成全國知名夫妻檔。吉娜不僅助力郎朗,縮短了一些些與世界的隔閡,也成功在觀眾面前,把「鋼琴家郎朗」的固有印象刷新為「老公郎朗」。
鋼琴家?並不想看。老公?哦,蠻有興趣的。所以《青春環遊記》新加入了吉娜,互動也套路吧,總多了一抹觀賞性。或者說,觀眾有了一種參與感,「啊好甜」「哈哈好好笑」。
但你給我蒙眼彈《土耳其進行曲》,我能說什麼?
這大概就是郎朗在渴望去融入的「真正的世界」。有次記者問吉娜,老公的成功會不會給你造成壓力,郎朗搶答,「現在都說我配不上她。」看吧,鋼琴家也在5G衝浪。
還有這句,「以前我彈琴,拿獎,從不會上熱搜。結婚後我老上熱搜。」頭一歪衝著吉娜,「以後,宣傳費就給你了。」吉娜趕緊撲過去抱了抱老公。
這份體貼入微,又該令多少女網友叫喚,「我都想娶吉娜了。」
娶吉娜,或許是郎朗除了彈琴之外,做過最正確的選擇。你想啊,丈夫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鋼琴家,妻子是一位軟萌鐵憨憨的人間芭比;除了丈夫不帥這點,完全值得腦補十萬字的甜寵文。
甜寵是觀眾喜聞樂見的,意味著關注,市場,以及商業價值。要經營一段具有商業價值的婚姻,應該要比經營婚姻本身,更花力氣和心血。郎朗和吉娜眼疾手快,在新婚蜜月期就展開了綜藝刷屏。
他們攜手實現了藝術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