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了氣死了氣死了!這兩天看《三十而已》,真的快被林有有這個精氣死了!
又是舔人家冰淇淋,又是送巴斯光年的。剛認識兩天,就給人家深情彈唱:「飛到你身邊~」。(你咋不往墳頭飛呢?)年紀輕輕,好好的班不上,整天變著法兒破壞別人家庭,簡直「茶王本王」...
吐槽歸吐槽,在和許多資深導師細細探討之後,我們發現了一個讓大家大跌眼鏡的事實:林有有的很多行為,竟然都是讓作品集獲得名校青睞的必備思路??
如果你的作品集茶香四溢,頂級名校招生官都招架不住。不信你往下看!
學林有有戳準「痛點」,
讓名校對你的作品集「欲罷不能」
林有有的外貌、學歷、能力樣樣都沒顧佳好。剛畢業的她,唯一的優勢只有「年輕有活力」。但許多人都想不明白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生,卻能成為讓許幻山「魂牽夢繞」的存在?原因就在於:她太懂得迎合用戶需求+戳用戶痛點了。
許幻山有兩個鮮明的標籤:1.有情懷的藝術家、2.老婆管得嚴。
於是乎,掌握「用戶畫像」的林有有就利用自身有限的優勢,去步步攻略許幻山。
我們來回顧下她的騷操作:
許幻山喜歡玩足球,林有有就製造機會帶他一起踢;
顧佳不讓許幻山經常吃甜品,林有有就帶他吃甜筒;
剛認識兩天,就拿把吉他深情彈唱,展示自己文藝的一面,引起藝術家許幻山的共鳴與欣賞。
林有有的連環騷操作,直逼許幻山內心忍耐已久的「痛點」,於是乎,在我們看來和顧佳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林有有,就這麼成為了許幻山眼中的「沙漠綠洲」。這就是「懂用戶」的重要性。
同樣的,作品集就像是和名校打的一場心理戰,只要抓住它的「痛點」,就能讓名校對你的作品集抓心撓肺,欲罷不能。
這裡說的「痛點」,就隱藏在名校各專業招生要求之中。以RCA的工業設計招生要求為例:
RCA較為重視學生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以及設計上的好奇心和成長潛能,鼓勵學生通過平衡創造力、技術能力、洞察力和共情能力來應對現實挑戰,用批判性的方法和對公認實踐的質疑開發新的設計,以此來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RCA工業設計要求
而這些招生需求也可順勢提煉為「作品集要求」,這便是名校的「痛點」所在:
1.是否能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2.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
3.項目立意是否有創意
4.用戶畫像是否清晰
5.設計概念是否有創新性
收穫RCA offer的盧同學的項目,一下抓住了其中的4點。首先,他的設計概念具有創新性:這一項目與《健身環大冒險》的設計邏輯類似——將難以堅持的自律行為進行了遊戲化的設計。
盧同學的作品集
此外,盧同學的項目立意頗具新意,更解決了現實問題:每個人都知道一天八杯水是健康的基準,要每天學習才能進步更快。但和健身一樣,這樣的「延遲滿足性」行為,很難讓人堅持下去。他利用手環穿戴設備中的血氧檢測裝置與遊戲結合,通過量化這些生活中枯燥無聊的自律行為,讓用戶更易堅持下去。
盧同學的作品集
能做出細節如此豐富的設計,離不開細緻的調研。因此,該項目的用戶畫像也十分清晰:直接瞄準懶惰、忙碌、沒時間的年輕人群體。
盧同學的作品集
從林有有再到盧同學,我們可以看出抓住「痛點」的重要性。同學們在做作品集的時候,一定要從多方掌握院校的資料。除了對招生需求深入分析,還可以去官網找往屆學生的作品集、院校的新聞以及最新研究方向等。只有全面了解「夢校」。才能讓你的作品集戳中名校痛點,從成千上萬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做作品集,要學會當個版「海王」
別看林有有目前對許幻山一副「一片丹心」的樣子,許幻山倒了,她立刻拿著顧佳給的免費機票拍屁股走人。故事到這就戛然而止,今後她是否還會「重操舊業」,我們不得而知...
像林有有這樣的「專情」實在不多見,脫離電視劇,大眾意義上的,其實≈「海王」,哪個不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但與海王不同的是,的「海」更為隱秘,她會讓每一個和她接觸的男生都產生:「我是她的真命天子」的錯覺。
在做作品集的時候,我們不妨學學的「海性」,不要只守著自己專業的「一畝三分地」,「跨學科設計」才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這一點,從許多學校的作品集要求中就能看出:PARSONS的插畫專業就鼓勵學生展示實驗性和廣度。作品集可以包括多種媒介,例如繪畫、雕塑、時裝設計、動畫、表演、平面設計或草稿。
帕森斯插畫作品集要求
在做作品集時,我們可以通過「跨學科」的選題體現你對不同領域的關注,向招生官展示自己寬泛的設計視野。
跨學科選題方向上,建議同學們將重點著眼於社會問題或服務設計方向。例如,在研究終老問題/弱勢群體/抑鬱症人群這類社會問題中,同學們可以嘗試著做一些偏向於交互的產出,通過製作服務型產品來解決相對應的社會問題。
我們可以看看這位收穫Pratt 平面設計offer的同學的例子。為了讓夜盲症群體能看到夜晚美麗的星空,他對這一人群做了十分詳盡的調研,甚至包括眼球的解刨。最終設計出了一系列眼鏡,這其中就涉及到裝置和交互的產出。
小傅同學的作品集
隨著科技的進步,「跨學科設計」越來越成為藝術領域的主流發展趨勢,同時更是眾多海外藝術名校的重點研究方向。而跨界作品在形式與視覺傳達上,本就更易引人注意,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多多嘗試,誕生更新穎的創作,以吸引名校招生官的目光。
倫藝跨學科合作項目
話歸正題,生活當中我們可千萬不能學林有有這種,不過,在做作品集時「有點心機,怎麼了嘛~」,你覺得呢?
私信我回復「綠茶」免費領取
8個G作品集乾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