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家說:
如果你問寶媽的標籤是什麼?
很多人會直接想到「三圍」——圍著鍋臺轉,孩子轉,老公轉。
在整理家課堂上,我們也經常感受到寶媽生活的絕望「三沒」:沒錢,沒地位,沒話語權。
但總有一些媽媽能夠異軍突圍,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標籤。整理家河北邯鄲城市合伙人——張素芳,就是這支軍隊中的一個。
1三十好幾,未來在哪裡
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外表看起來安安靜靜的張素芳,卻不是大家以為的很循規蹈矩的女孩。
折騰是她前三十年的主旋律。畢業出來在法院工作兩年,覺得生活太一成不變,想去做挑戰性更高的事情。
於是從零轉行到房地產行業,鍛鍊六年後,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又跳到中國移動公司。
工作中間生了孩子,在二胎到來後,張素芳辭職在家帶孩子,但也閒不住,又開始運營自己的淘寶店,小有收穫。
期間的辛苦也是難以對人言明,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每天奔波在柴米油鹽中,還要手忙腳亂回復客人問題,一天天少不得雞飛狗跳,搞得人心力憔悴。
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張素芳才有了大把時間,又開始思考:
我已經三十好幾了,折騰好幾年,工作換了幾份,嘗試不同職業,但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到底該做什麼呢?
迷茫困頓的狀態持續了很久,一個問題一直盤旋在張素芳頭上:已經三十好幾,未來在哪裡?
2未來已來,遇見整理家
思考不停,折騰學習也不停。
張素芳一邊探索適合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之路,一邊也投入了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中——創業開家政公司。
是的,家政公司,一開始要自己親自上門做服務,家人朋友很不理解,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幹嘛要去做這麼苦和累的工作?還要看人臉色討生活。
張素芳也說不明白自己心裡的原因,家裡家務做得還不夠多嗎?
也不是,只是每次在把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後,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暢快,喜歡上了這種通透的感覺。
如果不是某天一位客戶偶然提起一個職業,素芳的工作價值或許會一直不被人承認看好。
有天下午打進一個電話,那頭客戶問:「請問咱們這有收納師嗎?」
當時素芳還不知道整理收納,一臉茫然反問:「什麼叫收納師?」
客戶回答說:「就是專門整理衣服什麼的!」素芳很無奈的回答「沒有」。
掛了電話,素芳開始打開百度搜索「整理收納」,然後查到了整理家鄧美老師。
簡單了解清楚什麼是整理收納,素芳很好奇,隱隱覺得這個職業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了。
問了培訓費用後,本來打算馬上學習,但是孩子太小,家人當時完全不支持,只好暫時放下了。
3蛻變成長,成為整理師
一晃幾年,孩子大了,素芳眼見著整理行業發展越來越好,馬上報名了最近的職業整理師課程。
通過緊張的學習,素芳通過考試拿到了整理師證書,並且運用學到的整理知識,首先改造了自己的家居環境。
總有人問素芳,學了整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如果說家裡變得整潔乾淨了,心境變得開闊了,這些只是整理後顯而易見的改變,最大的收穫就是我變了。」素芳說:
「整理讓我開始思考,改掉了一些不適合的習慣,生活變得規律起來。我變得比以前更愛笑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我學會了溝通、忍耐,如何與人更好相處。」
《肖申克的救贖》裡說:「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往往我們在自救的過程中,也能影響帶動他人。
在看著素芳慢慢變好的過程中,家人也潛移默化被感染到了。
以前素芳老公不願意參與家務,兩人為此沒少吵過架,現在老公也會跟著素芳一起動動手,主動保持家裡整潔,家庭氛圍變得更加和諧溫馨。
看著這些改變,素芳心裡是滿滿的成就感,很感恩遇見整理,與整理家結識。
現在的素芳對未來生活充滿了熱情,整理家也為能幫助到他人而開心,在以後的日子,希望能和更多朋友一起成長,把改善1億中國家庭環境的使命進行到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