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生在慶國,說是一個患重症肌無力的現代人穿越到一個古代嬰兒身上,意外地獲得了一段新生命。而十二支紅樓曲中,有一支與故事契合,名為留餘慶,這便是慶餘年的來歷。
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一開始,蒙眼的俠客五竹趕來將嬰兒範閒救走。範閒,一個有著現代思想的人生活在古代社會,他熟知的觀念和事物與現今待的這個世界發生碰撞。從小練習霸道真氣,又有武力值max的五竹一直護著。所以最開始,他只是一個頑皮的少年,只想要鬧著玩,直到有一天,真正想要和這世界鬥一鬥。
滕梓荊,是孤獨的範閒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朋友。他是個忠誠的屬下,一直默默無聞地跟著範閒,也成為範閒成年後第一個平輩朋友,又或者說,家人。
他用自己的死化成煙花,盛放的足夠光亮、精緻,照亮黑暗。讓範閒明白,有些事,你躲不過去……所以,我們為他的死悲憤。士為知己者死,而知己者又何堪,他是範閒選擇勇敢面對這世界的最強動力。
正所謂酒一杯,喝盡。忠肝義膽,全在酒裡。他是一個卑微的長期失蹤的父親,是有酒、佩劍的行走江湖的冷血殺手。這個沒什麼特點的配角,在戲份殺青之時,觸動了觀眾的心。
誠王府的郡主,也就是後來的長公主,內庫掌權之人李雲睿。
年少時她很羨慕葉輕眉這個絕世的姐姐,羨慕著、羨慕著變成了嫉妒。一心想要成為她那樣的人,最終「走火入魔」。她在自己敗了的時候,對女兒說,這世上誰沒有歡樂、痛苦、孤寂、悲傷,只有活下去,才能感受到。
她為了大局之爭,用盡狠辣手段。而自己的女兒,即便重病纏身,生命垂危之際,都沒去看過。她狠嗎?她狠。可她愛女兒嗎?她愛。那個不可一世的長公主唯一的心願是只要林婉兒活著,自己離得越遠,有朝一日,東窗事發,自己女兒可以置身事外。
林婉兒,戲份其實不少,雖然都是瑣事,絕大部分和主線的關係不大,但真的是整個朝堂權謀黑暗基調中的一抹溫柔的亮色。
葉輕眉人如其名,看輕天下鬚眉,欲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是整部劇的靈魂主角,她的死亡,映照出了京都人心各異。整座城的人都想殺她,封建社會裡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埋葬了她人人平等的理想。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故事沒有隨著她的死亡離開,她的信念貫穿始終,她的愛恨情仇讓她活在大家的記憶裡。
陳萍萍,他衰老、單薄、有著殘疾的軀體,但同時又可怕、毒辣、有著不可一世的威權。
坐在輪椅上的中年人,他是一個溫柔的長輩,是第一等至情至性之人。他主動放棄了無數種對抗慶帝的方法,一人一椅,來到慶帝身前,要與這位人間最強的武者、天下權力的至尊,了解一樁私怨。
他想親口問問,為什麼要殺她?陳萍萍之死是原版小說最濃墨重彩的篇章,作者將氣氛渲染得極好,讓殺戮畫面完全躍然於眼前。在眾位同僚駭異、鄙夷的注視下,在庸碌民眾群情激奮的喊殺聲中,承受著千刀萬剮之痛的陳萍萍,沒有慘嚎,沒有悲鳴,沒有求饒,只是一味地沉默,從容地赴死。
他沒有辜負生命中這一抹罕有的亮色,沒有讓它被自己所處的黑暗吞噬。至暗處生出的光明,畸餘中長出的傲骨,怎能不令人心生敬畏。儘管吳剛老師在知乎回答自己喜歡範閒這個角色,但陳萍萍又何嘗不讓人動心。
長公主、太子、大皇子、二皇子、軍方的秦家、宮中的後嬪,都慢慢地站到了慶帝的對立面。慶帝修為通天,非人力能匹敵,強大得無可撼動。站在了武力巔峰和權力頂點的慶帝,強橫地粉碎了一次又一次的陰謀、反叛。
包括太平別院慘案,他一手策劃的葉輕眉之死。慶帝承葉輕眉襄助登上皇位,開萬世未有的基業,大權在握後,卻將她視為最大的威脅。暗中調走保護葉輕眉的勢力,以皇后為代表的皇親國戚動手,將剛分娩的葉輕眉殺死,這是一個無比悽涼的關於背叛的故事。
他將這些人殺死屠盡,卻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們當年曾是京都最自在的少年郎,直到在澹州遇到葉輕眉。幾個被戰爭與鮮血磨礪過的少年人,在葉輕眉的指導下嘗試改變這個世界,憑一己之力做出革新。
他們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商號,技術支撐的內庫,令人聞風喪膽的監察院,使得慶國國力可以和當時最為強大的北魏相抗衡。只是到最後,還有多少人能無愧於那刻在門前石碑上的初衷:
我希望慶國的人民都能成為不羈之民。受到他人虐待時有不屈服之心,受到災惡侵襲時有不受挫折之心;若有不正之事時,不恐懼修正之心;不向豺虎獻媚……我希望慶國的國民,每一位都能成為王;都能成為統治被稱為「自己」這塊領土的,獨一無二的王。
當初的熱血埋葬在黑暗中,清明的理想被陰謀殺害,那個故去的人帶走了一代人的美好。編劇王倦太知道怎麼寫出複雜又深刻的感情羈絆了,或友情,或親情,或愛情。
範閒曾三次經過石碑,第一次,他自知不能與世界為敵,只想好好活著,逃避了石碑。第二次,他疑惑,石碑上的願望真的能實現嗎?值得去實現嗎?第三次,他碰壁之後大罵、質問,最終篤定。
範閒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懦弱、害怕、恐懼以及熱血、衝動、正義。也曾看盡黑暗,堅定守護光明的理想。
還有鏡頭語言的運用,鏡頭縮在一角,窺視慶帝深夜批改奏章,精準地展示了帝王之氣,不怒自威。陳道明老師的臺詞功底和氣場實在是太強了,不愧是老戲骨。
除此之外,有兩段改編特別有新意。一段是師徒告別,範閒承諾費介,老師,將來我給你送終。除掉現代人彈幕的戲謔,臺詞設計其實是考慮過古代人的習俗的。另一段,範閒上京都時,跟奶奶的告別,用現代的親吻來表達愛,用古代的下跪來表達尊重,兩種方式的結合既能讓觀眾輕易地接受男主穿越人設,又能引起情感共鳴。
祈年殿鬥詩,是原著的經典段落。一整個文明的文學之光照耀在殿上,除詩之外,也夾雜了詞。那個最難忘的世界,他回不去的世界,這一刻和他魂夢相牽。詩言志,詞詠情。中華詩詞之美,傳承不息。
王倦的神來之筆,改編之後脫離了個人的好勇鬥狠,在男頻小說男主只為一個爽字的今天,巧妙地融入了範閒在這個世界的孤獨與憤懣,他的不屑更像是對自己原來世界的維護,而不是借用詩詞為自己作注。
範閒同父異母的弟弟範思轍,在劇集剛播時,率先出圈,衝上了熱搜。這個經商鬼才,由喜劇天賦滿分的郭麒麟飾演。氣質準,節奏好,本色出演,分分鐘產出沙雕表情包。愛錢貪財是他的缺點,也是他的業務能力。
還有王啟年,這個貪財、懼內的小人物,藉由喜感十足的表演立住了人物,貢獻了生氣騰騰的表演。
一部好的改編劇,第一感謝原著,感謝作者,沒這麼紮實的人物和情節,哪來的電視劇,好小說是一切的基礎。然後就是演員和劇組,每個演員都在用心詮釋角色,被人物演繹所吸引,認真投入的演員,是劇中人物的靈魂。
原版小說其實是權謀多於武俠奇幻的,在貓膩一貫雲裡霧裡的敘事方式下,故事精彩又懸念迭起,據說還在許多商界大佬中廣為流傳。《慶餘年》系列豆瓣評分8分以上,被譽為貓膩最好的作品,連書裡的配角都很出彩,一群聰明人的群戲十分精彩。
近年來,影視IP改編是大熱,但怎麼改動才合理,也是一個難題。小說劇本化的過程,是把文字影像化的過程。《慶餘年》是一部大男主戲,觀眾視角基本上是跟著男主去探秘。但從某個視角來看,它其實也是一出群像戲。
每個人物都極其出彩。範閒、葉輕眉、陳萍萍、慶帝、長公主、林婉兒……每個人都有亮點,每個人都有出彩的地方,群戲精彩且主線穩而不亂。
出場人物之多,必須在加臺詞、豐富人物的基礎上,確保一切改動還為這條主線服務。淺薄的角色很像工具人,但改動過大又會影響劇情發展,在這個度的把握上,王倦做得很是到位。
影視劇化後,劇作在改動的前提下,符合原著龐大的世界觀。獨有的沙雕給觀眾帶來了歡樂,科幻、權謀的元素也完美融入。鏡頭語言明確,文本鋪墊到位,人物立體豐滿。
但可能是受到了限古令的影響,本來要上星的劇改成了網播;又可能是在貴州都勻拍的,影視城修建好沒幾年,個別場景質感不是很足,有的群演的演技也很差。除此之外,平臺的原因,播出也是一直風波不斷。
但瑕不掩瑜,不得不說,《慶餘年》是一部改編得極其成功的劇,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