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聯合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政府間合作組織,其涉及的領域,涵蓋了包括國際安全、經濟、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在內的許多方面。截止2018年,聯合國成員國數量,已經達到了193個國家,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加入了聯合國組織。
為了方便各個成員國之間交流,聯合國現有的工作語言,已經從最初的英文、法文這兩種,逐漸增加到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這六種。之所以會增加語言,主要是因為,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語言也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具備相當大的影響力。
例如,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中文就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在短短數年間,國際上就掀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
因為語言,除了能體現每個國家自身影響力之外,還能帶動一個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想將本國語言,加到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中去。據日本《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將日語納入聯合國官方工作語言中,但最終還是遭到了聯合國的拒絕。聯合國官方給出的拒絕理由是,日語源自漢語。
日本的文化,語言,文字都是從我國古代借鑑而去的。
從公元前2世紀起,日本才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史料記載中。後來,也就是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漢字逐漸被接成為了日語的書寫語言,此後,日本人又以漢語為基礎,發明了「平假名」(是從中文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和「片假名」(是從中文漢字的楷書,取出符合聲音的一部分漢字簡化而來的)來記錄自己的語言。
目前,日語一般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這三種。雖然日本明治維新後,多次想徹底的去除漢字,但是都會遭到失敗,甚至連減少常用漢字,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據資料記載,日本內閣於1946年頒布的《當用漢字》,收錄1850個漢字。
文部省國語審議會於1981年頒布《常用漢字》,收錄1945漢字,2010年11月30日,又追加了196個新的常用漢字,並削除5個漢字,合計共2136個字。由此可見,在日語中,要想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不僅上述三種文字缺一不可,而且漢字的重要性,也在日語中呈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在中文已經成為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之後,源自漢語的日語,自然是不可能入選的。況且,日語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是遠遠不及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日本政府怎麼努力,日語也不會入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