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人民軍隊開始創建。從這場戰役開始,我們有了自己的軍服。在關於這場起義的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參加起義的士兵都佩戴了紅領巾,這是因為起義軍是我們共產黨領導的部分國民革命軍,因此軍服是國民黨那邊規定的,所以用紅領巾來區分我軍。
在某部電影中,裡面出現的軍服偏西式服裝的顏色為深灰色,所戴的八角帽上還有紅色的五角星,領結出是用紅布縫製的領章。這樣的服飾出現在1928年,那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我們黨自己首次設計的軍服。目前,我國解放軍所穿的是簡潔大方的07式軍服,是在55式軍服的基礎上改進的。
英國在1642年的時候建立功勳建立制度,這是一個符合時代特點和進步要求的制度,擁有勳章的軍人一定是對整個國家和軍隊都有重大貢獻的人,勳帶是珍貴的絲帶,勳章的材質一般都是名貴的寶石,製作成本很高。
因此,勳章既是對士兵的鼓舞也是現實保障。屢次獲得軍工的人,因為胸口處沒有這麼多空餘地方,沒有辦法全部掛上這些「大物件」,於是把每個勳章的勳帶折成小方塊,把這些小方塊掛在胸前,在遠處看上去就是行列一樣,它們在中國的名字叫資歷章,洋名叫勳略表。
實際上,最開始實行軍銜制的時候,解放軍基本是看肩章認軍銜的。軍銜,往往就是軍人們的成績,還體現著國家的軍隊實力。俗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軍銜象徵的,是軍人的等級,它是一種嘉獎,同樣也是一種鞭策。一般而言,是從他們佩戴在不同部位的章來看軍銜的,對於徽章的樣式顏色有著嚴格明確的規定及區分,不同等級使用的都不一樣。
如果在軍隊裡擔任同樣的職務,但是職務的級別不一樣的話,他們使用的徽章都會不一樣。早年是肩章,後來是領章,不同在於領章能看的更直觀。軍人佩戴的軍銜,無論是士官軍銜,還是將官軍銜,被他們扛在肩上的那些星星,那些花紋,都凝聚著軍人的無私付出和一腔熱血。軍銜說到底只是一個形式,它代表著的精神才是昂揚不滅的。
總所周知,軍人的服役年限和任職級別在我國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資歷章可以幫助我們辨別一個軍官或文職幹部的大概級別。在解放軍裡,資歷章有軍齡章和級別略章這兩種,要是以年限來區分,那麼軍齡章的圖案也是有區別的,軍齡章有不同的幾根豎條,通過條數的不同來推斷軍齡,另外對於其具體的排列規律也有要求,每個橫排都得按照從小到大和從左至右的規則排列,沒有排滿就用裝飾略章進行補充,但這類裝飾略章不可以超過兩個。級別章依靠顏色的不同來區分其級別,藍色是連級的級別章、深藍是營級的級別章、紫色是團級的級別章、紅色是師級的級別章等等, 一顆星表示職位為副職,兩顆星表示職位為正職,所以,我國軍人的資歷章都是以年限和級別直接劃分的。
談到這,那就不得不談談我軍的軍銜制度,軍銜意味著國家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認可,它不僅僅是軍人榮譽的體現,更是我國科學制度嚴明的體現。它以職務、資歷、貢獻和才能等綜合因素對軍官進行評定。
《亮劍》大家應該都看過,最後幾集就出現了授銜的情節,這個情節的背景為中國第一次授銜。1949年後,解放軍共經歷兩次軍銜制,首次為1955年-1965年,第二階段為1988年截至現在。每個國家都應該知道,現代化軍隊的建立要基於嚴格的科學制度,而軍銜制就是這樣的。
美國把資歷章稱為勳略表。他們會把勳章縮小成很小一塊,一眼看過去只覺得配飾是一片雜亂無章的顏色,看起來就像一塊彩色的「馬賽克」,雖然這些配飾不同於我們的資歷章,但是都象徵著一個人取得的成就和嘉獎。但是在美國,幾乎每個人的獲獎理由都不太一樣,加上沒有對佩戴方式進行規定,所以想戴那個,怎麼排位置都是自己喜歡就好。如果是外行人,你很難從一個勳略表分辨出它代表著什麼,哪怕是一個軍人,大概都要仔細看看才能分辨出,當然那些擁有比較稀有和著名成就的大人物除外。
從軍隊的角度來看,有明確的規範是必要的事情,追求規範性要從細節做起,服裝上的規範自然也不例外,統一規範的服裝也是制度規範的體現。軍銜制度通常可以通過軍人身上的配飾顯現出來,戰士們穿的軍裝其實有很大講究,身上的軍用配飾更是具有特殊意義,比方說胸章表示佩戴者所屬士兵類別,軍齡和級別可以通過資歷章來體現等,規範的服裝要求是對一名軍人的基本要求,也能反映出這名軍人所享受、體驗的榮譽等。一支正規的軍隊是由一個個接受這些規範、認可這些榮譽的軍人組成的,一支有著優秀作戰能力的精銳部隊,一定會具備極高的規範性這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