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的戲唱完了,最後幾集很匆忙:雀兒哥、刁大軍、竇老師,三個人排著隊,好像為了趕結局似的,一個接一個,被死神拉去鬥地主,演完收工,回家吃飯。
生命無常的陰霾之下,大家看戲的情緒,也從前期的嘻嘻哈哈,變成了唉聲嘆氣。
嘆雀兒哥英年早逝,嘆刁老大人走茶涼,嘆竇老漢終生孤老。
如果說「刁老大的死是自作自受,竇老師的死是生命必然」這樣的說法,可以讓我們有少許安慰,那雀兒哥的死,就是最讓人難過的。
為了給毀容的女兒一個正常的未來,身無長技的雀兒哥,只得憑藉著自己僅剩的一身力氣,來城市賺錢。
但相比於巨額的手術費,雀兒哥用汗水換來的工錢,只是杯水車薪。所以,他只能省吃儉用,幹最重的活,睡最少的覺,吃最沒營養的飯。儘管如此,兜裡的錢還是離手術費遙遙無期。
就這樣,在生活的重壓之下,終於因為長期過度勞累而患上心臟病,雀兒哥倒下了,永遠地睡下去。
導致雀兒哥倒下的原因真的僅僅是心臟病嗎?
雀兒哥之所以得心臟病,是因為長期超負荷幹活,省錢不好好吃飯。所以,真正讓雀兒哥倒下的,是窮病。
在《裝臺》中,相比其他角色,雀兒哥這條線是最完整的,從生到死。
所以我想:
如果我們以雀兒哥為主角,去看《裝臺》,這無疑又是一部《活著》。
雀兒哥所代表的,正是千千萬萬為了養家餬口,從農村遠赴城市的打工者們。
坐落於城市的城中村,便是他們來到城市的第一站。因為這裡離上班的地方近、房租低廉、而且社區功能齊全:超市、醫療、學校……地方雖小五臟俱全。不誇張地說,在城中村的一條街上,你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早餐。
一言以蔽之:便宜、方便。
但同樣,城中村也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城市,最不想讓人看到的角落。因為人口眾多、魚龍混雜、難於管理,城中村除了是打工者們的天堂,還是城市「髒亂差」的代表。
如果以「裝臺」來比喻城中村、打工者、城市三者之間的關係。
城市,就是被打工者們(裝臺工人)裝點的舞臺,城中村便是舞臺看不見的角落。就像劇中所展現的:舞臺上鶯歌燕舞,而舞臺的搭建者——裝臺工人們則縮在看不見的角落。
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髒亂差」的城中村必然變成廢墟,被高樓大廈、繁華的商業街所覆蓋。由此問題便產生了:
當城中村變成高樓之後,那些曾經寄居於,也只能寄居於那裡的底層城市建設者們都去哪了?
——當「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時候,「大雀兒們」去哪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