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就像眾人追捧的女神,自身沒兩把刷子就只能遠遠地看著,不敢追求。但凡事無絕對,萬一這個女神是成長的初級階段呢?比如有些985高校的異地分校,難度一般會比本校低一些,尤其是第一年招生的院校,競爭壓力較小,小夥伴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說不定是上岸名校的絕佳機會。
8月12日,東北大學公眾號發文稱在佛山成立了研究生院,並且奉上了最新進展。其實,該分校在去年就被佛山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設立了,目前,研究生院已被列入省教育廳高校名錄,只是建設進展比較緩慢而已。
最新進展顯示,該校的部分場地目前已完成裝修改造,具備啟用條件,將圍繞智能製造、機器人、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等領域進行建設創新,預計未來規模是2000多人,名額確實不少。
該分校去年就表示通過自願分流方式招收研究生,今年不知是否還是按照這種方式招生,又或者有多大規模,還要等官方進一步通知。
另外,東北大學在秦皇島還有一個分校,培養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內的各類高級專門人才。2005年起由東北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共享東北大學全部博士和碩士學科點資源。
在考研難度方面比本校容易,且複試難度整體不大,對筆試比較重視,只要筆試沒問題,面試表現只要不是特別差就不會被刷。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是北京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創辦,與北京大學醫學部等各學部的平級單位,下設信息工程學院、滙豐商學院等七個學院。
該校區擁有一支高水平國際化的師資隊伍,且大部分都是出自校本部,可以說在北大深圳校區也同樣能夠享受到不低於北大本部的精英教育。並且北大深院和本校部的畢業證都是一樣的,而且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某些專業實力強勁,甚至比校本部都難考,當然大部分專業相比本校部還是容易一點的。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直屬清華大學,是清華大學唯一的異地辦學機構,下設有生命與健康學部、能源與環境學部等多個學院,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二十多個學科方向。
平均來看,深研院在整個清華裡算是中等略偏上的學院,沒有某些名氣大的學院那麼耀眼。
從研究生的生源上來講,錄取學生是原985/211的比例與本部差不多,錄取學生是清北本科的比例也與本部差不多。20考研由於擴招,該校區的校內調劑很多,特別是伯克利學院,已經連續好幾年接受調劑了。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肇基於2007年9月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是人民大學是面向國際、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和培養高端人才的實驗基地。下設有國際學院、中法學院和絲路學院。
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主要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金融碩士(風險管理方向)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中法學院圍繞中國人民大學和法國合作院校的優勢學科,目前開設了金融學專業、國民經濟管理專業和法語專業。
絲路學院主要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碩士留學生。
該校區硬體條件肯定沒問題,導師一部分是新招的,另一些是本校自帶的,主要是中外合辦項目招生,所以很容易出國。
目前報考的人少,分數不高,但是學費很貴,動輒好幾萬,比如去年全日制金融專碩共為69000元/生/學年,家裡經濟條件好的可以考慮一下。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外有兩個分校,一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由哈工大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以全日制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為主、非全日制教育為輔。現有理、工、管、經、文、藝6個學科門類,涵蓋23個一級學科,設有10個學院、4個研究院。並且有汽車學院這樣的成建制本部學院整體遷入,實力還是很強的。
另一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單獨設有2個一級學科和2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是其重點建設學科,目前威海校區初步形成了與哈工大校本部交叉互補的學科體系。
這兩個校區的規模都不大,但師資力量很強,由於地理位置,找工作、實習也比本部方便,哈爾濱本校的科研氛圍更加濃厚,相對而言也較封閉。
相較之下,威海校區的考研難度比其他兩個校區小,前幾年一些專業只要過了院線就能被錄取,但這兩年就沒那麼簡單了。
山東大學也有兩個異地分校,一個是山東大學(威海),該校的誕生開創了中國名校異地辦學的先河。本校學生在完成學業後,由山東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書。同時,有超過11%的的應屆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以及國家級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
其有11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擁有61個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涵蓋文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和工學等七大學科門類。
另一個是山東大學(青島),設有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國際創新轉化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和德國學院。
兩個分校的考研分數整體都比本校低,尤其是青島分校,是其中最好考的,這從20考研的各學科複試分數線也可以看出來,並不是很高,好多都是貼著國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