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記載以每百年為周期,大國之間會有一個權力調整,就像人有代謝一樣。
去年5月谷歌停止對華為手機推送GMS服務,今年5月升級為晶片制裁。今年8月,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演講時表示今秋上市的Mate 40將搭載麒麟9000,但由於美國此前頒布的禁令,麒麟9000或將成華為高端晶片的絕版。
外部營商環境的急劇變化讓華為HMS「芯-端-雲」的優勢面臨嚴峻挑戰,但全球開發者不斷延伸的業務場景方興未艾,技術突圍的當口,華為消費者業務終端設備安全從業人員在保駕護航的使命驅策下踽踽前行。
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安全痛點:應用、內容、隱私和數據安全
網際網路行業整體是在移動互聯風口上成型,依託的是流量紅利,用戶數據是核心資產,其大體商業邏輯是,發掘用戶需求、打造產品、營銷渠道買量/流量裂變、獲得更多用戶、獲得更多用戶數據、利用海量數據變現、營銷研發支出獲得更多用戶。然而,將用戶數據充分變現就可能面臨著因侵犯用戶隱私被天價罰款司法圍堵的困境。
隨著國內流量紅利的消失,業界普遍是兩種做法,要麼擴大池子出海,要麼在現有池子裡下沉市場突圍存量搏殺,儘可能壓縮流量成本。下沉市場的代表有拼多多——通過「去中心化」(裂變)的社交傳播玩法,利用微信流量池,將原本用於購買流量的費用,通過權益激勵機制反饋給種子用戶,實現精細化運營。
但是即使沒有受到出海管制的隱私監管壓力,大部分國內應用仍面臨著高昂的運營被薅羊毛的成本、買量遭遇虛假流量成本、對抗黑產、應用數據洩露等等諸多安全難題,這些問題主要存在於應用、數據、隱私和內容安全四方面。
隱私安全:出海歐洲的通行證GDRP
歐洲相對全球其他市場而言,用戶質量更高,但是和歐洲做生意的學費不低。自18年歐盟統一數據法案(GDPR)實施以來,網際網路巨頭頻頻中招,已被開出巨額罰款。
Google、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紛紛中招,這些企業都是通過處理大量的用戶數據賺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一個典型處罰案例是,上述公司更新了隱私政策,通過UI提示方式要求用戶同意,只有在獲得用戶許可才提供服務,該行為涉及未能給予數據主體對數據處理作出同意的自由選擇權(free choice to give consent)被處以天價罰款。
更糟糕的是GDPR不僅適用於歐盟境內企業組織機構,而且適用於歐盟以外的企業組織機構,也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出海的一道坎。
所以,根據開發者的調研了解到,網際網路出海歐洲第一站是GDRP合規,這就折騰不小,本著隱私收集最小化原則,跨國企業設計數據跨境轉移、收集的用戶隱私數據,需基於前期隱私合規的要求,在全球部署。
HMS Core 5.0安全能力賦能全球移動生態
HMS Core 5.0全面開放了華為七大領域服務能力,其中安全(Security)包括FIDO和Safety Detect,未來將更全面地開放華為「芯-端-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