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指的是指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對稱的學生間產生的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它一直長期存在校園中,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也可能是對別人的性或對身體部位的嘲諷、評論或譏笑。但常常被以小孩子不懂事而模糊化。
01校園霸凌就在我們身邊,有哪些常見的形式?
校園霸凌離我們並不遠,近年來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不斷發生。在網絡上搜索」校園霸凌「幾個字一下就出現了許多,還有明星自爆曾受校園霸凌。
同事兒子小馬,今年上初一了,他們學校就有高年級同學校園霸凌低年級同學。比如高年級同學給低年級同學取難聽的外號並且在公告場合大聲叫喊外號,還有高年級同學威脅逼迫低年級同學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甚至叫低年級同學給買煙買零食。為此,小馬有部分同學害怕上學,下課後不敢出教室。
校園霸凌常見有以下四個表現形式言語欺凌,比如給人取難聽的外號,諷刺人家的缺點,威脅逼迫做不願意做的事情。身體欺凌,這就是有身體方面的接觸,比如毆打,吐口水,敲詐勒索等網絡欺凌,就是在網絡上謾罵,詆毀,發布人家隱私。社交欺凌,就是在社交場合敗壞名譽,孤立,散布謠言,讓人在公告場合丟臉難堪。
02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教育部回應來了
校園霸凌的存在,危害很大。對於被欺凌者受到校園霸凌後,輕則擔驚受怕,身心傷害,不想去上學,有的從此不敢與人來往,嚴重的校園霸凌還可能會造成死亡。你以為校園霸凌只對被欺凌者有危害嗎?其實對欺凌者也是危害很大的,比如經常欺凌別人而沒有被制止,就有可能越變越壞,甚至從此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近日教育部針對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4137建議進行了答覆。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教育部的回應來了,學生們看後喜出望外,家長們看後拍手叫好:早該如此。這下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在學校被欺凌,同時也不至於會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了。
回應中說到,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生欺凌防治,針對校園欺凌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推動相關法律修訂、加強政策指導,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規範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完善工作機制等六個方面。
教育部說到下一步將會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在校園霸凌等方面形成合力,切實提高中小學生欺凌防治的針對性實效性。積極推動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修訂工作,特別是將「加強對學生欺凌問題的治理」納入有關修法項目。同時要持續開展法治教育,強化校規校紀教育。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壓實學生欺凌預防責任。有效發揮好家校協同作用,增強監護責任意識,提高防治能力。五是在加強教育的基礎上,加大教育懲戒力度,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學生必須依法依規採取適當的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
看來教育部真的要對「校園霸凌」下手了。從教育部的回應中我們能看出,除了教育部以及學校的舉措與力度外,家庭也將會成為「防治校園霸凌」的重要組成部分。
03如何防範校園霸凌?
學生們要怎麼學會自我保護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同學營造良好的關係。結交好友,與周圍同學團結友愛,避免自己遇到問題陷入孤立無援的情況。
第二,冷靜理性處理。遇到校園霸凌,沉著應對,不要以暴制暴,首先要保證人身安全,把人身安全放第一位。看情況,靈活應對,可以命令他們停止,也可以默默無聞走開。對於欺凌者,要遠離他們,避免激怒他們。
第三,及時報告。事情發生後,不要藏著,要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第四,學會溝通,避免誤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善於發現矛盾,化解矛盾,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真誠道歉,請求諒解,不可意氣用事,激化矛盾。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你怎麼看待校園霸凌,你的孩子受到欺凌,你會怎麼處理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本文所有事實及數據均來自相關部門文件與官媒,但不可作為決策的依據,同時也是小編自己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謝謝大家。本文內容,是龍媽扯教育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請註明出處,嚴禁抄襲洗稿,違者必究!照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