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
讓我們約在「雲劇場」
回顧那些曾來過的、
好聽的原版音樂劇,
也希望在未來,
能聽到更多、更優秀的
原版音樂劇
......
《回憶》
音樂劇《貓》
無論有沒有看過《貓》,當這首《Memory》響起的時候,也會倍感熟悉。「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伊蓮·佩姬都曾深情演繹過這首歌。
《美人》
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敲鐘人Quasimodo、主教Frollo 和騎士 phebus三位主角合唱的一曲《Belle》尤為體現了對esmeralda的愛戀和痛苦掙扎的內心世界。
《縱情生活》
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
在即將因病去世的彌留之際,莫扎特原諒了一直嫉妒陷害他的薩列裡,唱出Vivre à en Crever(《縱情生活》)。
《星星上的黃金》
德語音樂劇《莫扎特》
德語音樂劇《莫扎特》的故事從莫扎特的墓前開始,閃回到他孩童時期開始講述他的故事。劇中,伯爵夫人用這首《星星上的黃金》鼓勵莫扎特做自己,走到更廣闊的世界。
《Listen》
音樂劇《追夢女郎》
三位平民女孩在美國流行樂由節奏布魯斯向迪斯科轉型的時代潮流中,從貧民窟走向閃耀星途的傳奇。
*連結為電影版
《Seasons of Love》
音樂劇《吉屋出租》
音樂劇《吉屋出租》講述了一群貧困潦倒的年輕藝術家的生活,劇中這首主題曲《Seasons of Love》讓無數聽眾能一秒報出一年有525600分鐘。
《Over the Rainbow》
音樂劇《綠野仙蹤》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電影中的經典歌曲《飛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獲得了第12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
*連結為電影版
《Ding Dong》
法語音樂劇《搖滾紅與黑》
2019年,《搖滾紅與黑》首次來到上海,以極具感染力的創新3D多媒體的舞臺形式和Live式搖滾音樂劇現場連續上演20場,成為觀眾念念不忘的「上頭」瞬間。
《Where Did the Rock Go》
音樂劇《搖滾學校》
去年3月,《搖滾學校》在上海大劇院火爆「開學」,口碑爆棚。落魄的搖滾樂手和一群孩子們用音樂感動了現場的所有觀眾。
《All That Jazz》
音樂劇《芝加哥》
性感冷豔的格調、無與倫比的黑紅美學、最為經典的百老匯式歌舞和誘人的曼妙身姿,它所呈現的是一場場「實打實」的視聽盛宴。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音樂劇《貝隆夫人》
去年九月,音樂劇《EVITA》首演結束後,不少觀眾也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曬出自己的觀劇repo,經典曲目《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唱進觀眾的心中,留下久久的震撼。
《祈盼你此刻重現》
音樂劇《劇院魅影》
2004年,《劇院魅影》首度來到上海大劇院連演100場,成為眾多中國觀眾的音樂劇啟蒙。經典曲目《祈盼你此刻重現》,即像是在跟父親訴說,也像是在對魅影訴說,高音部分令人盪氣迴腸。
《Aimer》
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全劇包括34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每一首都琅琅上口、擁有「中毒般」的魔力。其中《Aimer(愛)》等單曲一經發行便在排行榜榜首停留數周,並獲得多項歐洲音樂大獎。
《Boote in der Nacht》
音樂劇《伊莉莎白》
德語音樂劇《伊莉莎白》將電影中深入人心的茜茜公主形象以完全不同的風貌呈現在大眾面前。電影是對烏託邦的描繪,而音樂劇則帶有濃烈的諷刺意味和末世色彩,辛辣而又苦澀。
《Me and the Sky》
音樂劇《來自遠方》
觸目驚心的數字,爭分奪秒的救援,來自遠方的不安,來自甘德的善意,無數個溫暖的故事在那段漫長難熬的災難時光中,猶如刺破黑暗的那束黎明之光,真實地發生著。
待到春暖花開,
我們再回劇場見!
手牽手,愛永遠在你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