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中考已經告一段落,這也意味著上海中考630分總分模式宣告結束。2021屆上海中考總分將提高至750分,招生錄取政策不變;而從2022屆中考開始,將實行「計分科目」+「招生錄取政策」的全面改革。
2021/2022中考對比
對大多數初中生家長來說,新中考改革政策尚未落地實施,不容易理解,摸不清頭緒,不免感到焦慮。但不管中考政策如何變化,家長和考生們的最根本目標都不會變——那就是考上一個好高中。
那麼,在新中考政策下,如何讓孩子考上好高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市重點高中?
根據這個核心目標,家長們需要從新中考改革中了解的無非是這樣幾點:
1、中考考試科目、分值、形式有什麼具體變化?
2、高中的錄取方式、錄取比例有哪些變化?
3、初中就讀的學校對於進入市重點高中有沒有影響?
中考考試科目、分值、形式有什麼具體變化?
新中考考試科目
首先是考試計分科目和分值的變化:
再來看看計分科目的考試形式、時長和時間:
新中考考試各科形式和時間
總的來說:在新中考改革中,語數外物化史政地生體這10科全都變成了考試科目,只是所佔的分值有多有少,考察的方式和難易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在新中考改革之前,史政地生四科一直未納入中考,只是無關緊要的副科,學校、家長、考生都不夠重視,而隨著上海「3+3」高考改革的實行,史政地生被拉到了和物化同等的地位,由於初中階段對這些科目的不重視,導致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後,史政地生學科基礎不牢,學起來很費力,在高考中很吃虧。所以從長遠來說,新中考改革均衡10科共同發展,更多的是為了使學生們能在將來更好地適應上海的高考模式,實現中高考接軌。
雖然新中考中加入史政生地四科,但基本都是開卷考加日常考核的考核方式,不會拉開太大的差距,中考的強勢科目仍舊是語數外物化,牢牢抓住這些主科才是硬道理。
高中的錄取方式、錄取比例有哪些變化?
2022屆中考開始實行的高中招生錄取改革主要針對的是市重點高中和市特色普高,對區重點、普高和民辦高中來說並無影響。主要的兩個變化就是,一招生辦法由五種變為三種,二調整了名額分配的錄取方式及比例。
現行招生錄取方式及比例(2021屆中考適用)
五種:提前招生(推優、自薦)、統一招生(零志願、名額分配、1-15平行志願)
(2021屆中考生家長了解到這裡就可以了)
2021招錄方式
2021 市重點招生各路徑比例
新中考改革後招生錄取方式及比例(2022屆中考及以後適用)
三種: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統一招生錄取(類似於1-15平行志願)
2022 上海招考錄取方式
2022市重點招生錄取比例
對比來看,不難看出新中考錄取政策實施之後:
初中就讀學校對於進入市重點高中有沒有影響?
對於2021屆準初三生(仍然實行舊錄取政策),以及2024屆即將讀預初的同學(公民同招)來說,初中就讀學校對於進入市重點並沒有太大影響。
而對於2022-2023屆的中考生(準初一、初二學生)來說,如果想要通過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的途徑進入市重點,就需要明確自己的初中就讀學校是否是「不選擇生源的學校」。
所謂「不選擇生源的學校」,就是凡採用對口入學(主要指戶籍對口和學校對口),搖號入學,不挑選學生的學校。並且要求分配到的學生需要在籍在讀3年及以上。也就是指的是絕大多數公辦學校的意思。因為眾所周知公辦學校是對口入學,不選擇生源的,而民辦學校是採用面談等方式來挑選生源的。
因此市重點高中名額分配中70%的名額,也就是總招生計劃數的35%-45.5%,是直接下達到不擇生源的公辦初中進行校內競爭;而剩下的15%-19.5%,則分配到區,民辦初中的學生要與區內所有初中學生一起競爭。
以格致中學為例,假設格致2022年計劃招生100人,通過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的人招生比例為65%,也就是65個招生名額。在65個名額裡,有70%也就是52個名額將分配到不選擇生源的學校中去(主要是指公辦初中),其餘的13的個名額將分配到各區(所有初中包含民辦初中一起競爭)。
這樣一來,和從前相比,民辦初中學生的競爭壓力勢必會有所上升。
最後,不管政策如何變化,家長和考生的目標還是不變的,就是考取一所好高中,那針對這個目標,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好升學方向和目標,提高孩子的學科成績及綜合素質,這樣在才能再中考之戰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