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羅納爾多在紀錄片中,說過貝克漢姆正確的位置應該是前腰,只是長久以來很少有主帥將小貝當成前腰使用。包括在弗格森的99年經典4-4-2陣型中,這位足壇偶像仍舊是右邊前衛。北京時間6月23日凌晨,在天空體育每周的足球戰術課堂中,卡拉格就表示在大羅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不太符合實際——貝克漢姆是右腳球員,並且在黃金年代曼聯的中場核心不缺人,斯科爾斯與基恩一前一後是固定搭配,小貝誰都無法頂替,當然去自己熟悉的右路。筆者(老同事說事)就深度分析老爵爺的菱形中場,為什麼貝克漢姆不是大羅所說的前腰?
上圖就是曼聯經典4-4-2陣型的戰術示意圖,羅納爾多口中「貝克漢姆的正確位置」被斯科爾斯佔據,就算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球迷,不過大家在玩足球遊戲的時候,「生薑頭」就是常用的前腰。儘管小貝名氣更大,不過從屬性上來說,組織與協調能力更強的斯科爾斯,理應在前腰的位置上。頂多在「生薑頭」受傷的時候,貝克漢姆可以頂替一下。縱觀弗格森的99版主力陣容中,除了羅尼詹森不被人熟知,每個位置的球員就算是新球迷也認識,都屬於世紀之交時期的一線球星。在板凳上也有著名的「娃娃臉」索爾斯克亞,包括菲爾內維爾(加裡內維爾的弟弟)和謝林漢姆這樣的洲際級球星。
爵爺菱形中場的核心概念——兩翼齊飛
「兩翼齊飛」是現在大家常說的戰術陣型,追溯源頭就是弗格森在「92班」成長起來之後創立的,這就是爵爺菱形中場的核心概念——貝克漢姆與吉格斯在兩個邊路帶來的高位壓迫和滲透力。在常規的模式中,前腰後腰需要創造力強的球員,因為這兩個位置是組織進攻,兩個邊路要跑得快。然而弗格森的兩翼齊飛概念正好顛倒:邊路需要很強的創造力甚至是發起進攻能力,反而是斯科爾斯與基恩的位置上,需要速度與衝擊力。羅納爾多說如果他當教練的話,就把貝克漢姆放在前腰,這本來也沒錯,因為小貝除了「圓月彎刀」被球迷們牢記,在圈內人士看來他的創造力非常了得。
通常情況下,教練會把想像力豐富的球員放在前腰,這也是大羅口中的小貝正確位置。然而弗格森菱形中場的特殊性,決定了擁有創造力的球員在邊路,貝克漢姆是右腳球員,去右邊路合理。所以在爵爺版本的兩翼齊飛下,小貝就不是羅納爾多所說的前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曼聯兩翼也形成了互補:吉格斯下底傳中的效率非常高,在兩位防守球員夾擊的情況下,通常也能將球準確送到前鋒的頭頂。並且他能夠很輕鬆的利用優秀的盤帶能力,插入對手防守的肋部創造進攻。 筆者(老同事說事)就沒怎麼看到過小貝下底傳中,不過他在45度角的位置的傳中相當準確。
菱形中場適合逆轉取勝,也有缺點
任何一種戰術陣型都是有缺點的,固然是德高望重的弗格森,也存在著體系方面的漏洞。在經典的98~99賽季中,曼聯在各條線上都有所收穫,不過大家不能光看表面現象,大部分勝利都是紅魔逆轉完成的。也許看到足球比賽中的「逆轉」,大家自然而然會聯想到該球隊精神力方面強大,更何況是老爵爺的球隊。從戰術層面上來說,曼聯屢次能逆轉就是強大的壓迫力所致,這就是把貝克漢姆這種具有前腰特質的球員,放在邊路的效果。卡大嗓也指明了這一點——菱形中場適合逆轉取勝,當然也有缺點,當時紅魔總是在開場階段就丟球,說明了防守端確實有漏洞。
在老爺子菱形中場最為典型的一個賽季中,曼聯在英超以1分的微弱優勢力壓阿森納奪冠,那是弗格森vs溫格的全盛時代,少不了任何一場逆轉。足總杯中憑藉吉格斯的「絕殺」挺進決賽,歐冠在半決賽、決賽就是典型的邊路壓迫式的逆轉,其中小貝在右邊路通過自己的創造力,為逆轉製造了絕佳的機會。紅魔在那個賽季能取得三冠王,每一個冠軍都是以微弱優勢取勝的。如果把貝克漢姆放到了前腰,畢竟當時球隊後防線的問題暫時沒有解決,曼聯一旦落後了之後就無力回天。所以說多虧了小貝不是羅納爾多所說的前腰,成就了這種經典戰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