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母親購買的保健品。
保健品為何那麼火?
成都市民李嬌(化名)的母親,偶然聽了一堂「免費講座」,從此迷上保健品,一年內花10多萬元買回一大堆保健片劑、蜂王漿等東西。
11月29日,再一次和母親爭吵後,李嬌撥通了華西都市報96111熱線,希望得到幫助。就在上周,本報接到數起類似的投訴,稱老人被「高明的銷售手段忽悠」,買下藥酒、黃金果、蜂王漿等保健品,成了「鐵粉」。業內人士指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促銷正在更新升級,從講座到聚餐,再到組團旅遊,不少老年人深陷保健品消費騙局。
一位老人的執拗
拒絕見記者 稱還要跟他們去旅遊
李嬌的母親在一次接到傳單後,去聽了一堂免費講座,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狂買保健片劑、蜂王漿、羊奶粉、藏酒等所謂的保健品。李嬌說,母親有糖尿病,一度曾讓保健品代替藥物,在她反覆勸說下才繼續服藥。
一年之內,李母參加保健品公司組織的講座30堂,花了10多萬,李嬌很無奈。11月29日,她勸說母親接受記者採訪,母親明確表達不願意。
「媽,你不是覺得你買的雷射表很有效麼?我聯繫了記者,你跟她說說。」
「說啥子哦!這樣,銷售人員會認為我不信任他們,以後不好處。」
「媽,你怎麼就聽不進去呢?你看記者報導了網友會怎麼說。」話還沒說完,電話另一頭更加激動了:「人家做銷售的也不容易。而且,本來就有效嘛。要是你讓記者來,我現在就走。你要真讓記者來,我就跟你斷絕關係。我以後還要跟他們去旅遊的。」掛了電話,老人家真的走出了家門。直到下午,她才姍姍回家。
保健品繁多 「瑪咖酒」查不到信息
11月21日,65歲的李母在離家不遠的成都市青羊小區綜合市場裡聽了堂「免費講座」後,又往家裡運回一堆「稀奇貨」:宣傳可以抗輻射的被子,淨化空氣的LED燈,清理血管雜物的雷射表……
李嬌擔心產品質量,晚上悄悄打開電腦,查詢了起來。
母親帶回來的「壯功瑪咖酒」標價180元,有生產許可證,李嬌卻在網上找不到相關信息。而同類產品在網站價差達10倍左右。當她質問保健品公司銷售人員時,得到的回應是「質量不一樣」。
一款電子表式樣的「紅外線生命雷射表」售價4000元,李母每天24小時戴在手腕上,稱「這是清理血管雜物的」。李嬌說,早上起床,母親醒來就會摸摸手腕,說「今天睡得好,一定是雷射表起了作用。」李嬌說,母親對這些保健品已經產生了心理依賴。
講座設門檻 憑證入場拒年輕人進入
母親為什麼這麼痴迷保健品?李嬌向記者總結了起來。
「形式不斷更新。」以往,母親參加講座的頻率在一周一次。聽完講座,她總會帶回一些產品。後來,她對講座不那麼感興趣了,把頻率降到一月一次。不想,保健品公司又組織起聚餐、旅遊。吃飯間隙,銷售人員總會見縫插針地說上幾句,她又買上了。
「搞抽獎活動,誘惑老年人多攜帶現金。」平時節省的母親怎麼會帶那麼多現金出門?一次門外偷聽,解開了李嬌心中的謎。「明天,我們會抽取幸運兒,你們帶上的100元鈔票,如果鈔票後兩位數正好和我們隨機抽取的數字吻合,將獲得另外一張百元鈔票。」
「設置參會門檻,拒絕年輕人入內。」李嬌從未能進入那扇神秘的講座大門,因為工作人員會給老年人發一個參會證,在講座當日,憑證進入。
一位老人的講述
保健品當藥品賣 3000元成會員還可旅遊
保健品營銷人員在講座上說了些什麼?75歲的楊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
楊先生從來不相信保健品,也沒有購買過。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小區外被贈送了一份血糖測試儀,然後被邀請參加了一次免費講座。
講座在酒店一間會議室,20多個老年「學生」端正坐好。
第一堂是純知識講授。對於有10年糖尿病病史的楊先生來說,「老生常談,但更具體」。他回憶,站在講堂上的人自稱是「一個什麼部門的科主任」。該主任很「學究」,只提「苦瓜西洋參膠囊」,但絕口不提品牌、價格。
留下電話號碼幾天後,對方打來電話說要追送血糖測試試紙。到了現場,人數只有上一次講堂的一半。「太幸運了。你們是從上次講座聽眾裡挑選出來的。」科主任說。
待每人都領到4片試紙,科主任開始了第二次講課,「醫院?現在治病成本多高啊!還不如吃保健品,沒有副作用……」講課完畢,五六名年輕人推出一車產品,果然有血糖試紙。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價值36000元的大禮包,免費領回家!」工作人員鼓動大家參與,諸如把一切食材碾成粉末的「粉粹機」、能淨化一米以內空氣的「小寶貝」等帶回家。
「想要嗎?加入我們吧!」工作人員隨後介紹,一年制會員費3000元,優惠價2400元,當天下午5點鐘報名截止。工作人員說,成為會員,不但可以免費領取大禮包,還可享受公司組織的免費西雙版納遊,「最重要的是,科主任介紹的產品,可以在一年內免費領取。」
「有名堂。」楊先生退休前幹了幾十年警察,覺察不對然後藉口「要和孩子商量」離開。
他說,幾天後,他與院子裡另外兩名老人聊天,才得知,他並不是被抽中的幸運聽眾,他們只是被分成了幾批。
業內人士揭秘
四川保健品公司上千家
促銷手段不斷更新升級
成為會員的老年人真的免費旅遊了嗎?「旅遊可能是真的免費,但還會想方設法讓他們買保健品。」一名業內人士透露。
該業內人士說,從2010年起各種保健品公司風起雲湧,目前四川至少有上千家。然而,目前市場很不規範,各種偽劣保健產品以次充好,「市場上很多所謂的『保健品』,就是普通藥物,吃了沒副作用,也起不到保健作用。」在四川範圍內,真正取得藍帽標緻的生產廠家並不多。而且隨著媒體不斷曝光,保健品的促銷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從講座、聚餐到旅遊,不斷發展會員,以吸引更多老年人。
「保健品不是藥物,在宣傳上,不能表述治療作用。」這名業內人士說,除了認準「藍帽標誌」外,還要看保健品的生產廠家是否通過GMP認證。此外,他提醒,保健品過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腸負擔,還會引發毒性反應,「保健品不能天天吃,最好只在身體需要特別護理的階段時才服用」。
新聞回放/
某保健品誇大宣傳 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測到10起保健食品廣告宣傳內容均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誇大保健食品功效或擴大適宜人群範圍,使用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以及利用學術機構、專家、患者名義和形象作功效證明等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其中,成都某研究院的「華德蟲草菌絲體片」保健食品因宣傳「很多慢性病全面改善,病情全面康復,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上榜。徵集令/
保健品消費騙局 大家一起來「吐槽」
一些老年人聽了一次講座就購買一堆保健品,參加了保健品公司組織的免費旅遊後又買下更多。您是否聽過誇大保健品功能的宣傳詞?您見過哪些被營銷手段忽悠購買保健品的現象?今天起,華西傳媒集群開通熱線,歡迎撥打028—96111提供線索。同時,您也可以通過下載華西都市報客戶端,以及華西都市報官方微信微博,吐槽您身邊的保健品消費騙局。(記者毛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