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陽明文化園。
貴鋼鋼材產品裝箱準備運往各地市場。 袁昆喜 攝
遊客在桃源河漂流。
富美相宜的谷堡鎮折溪村。
修文,一座文化的富礦,世人稱頌其為「從心」開始的地方;修文,一方神奇的土地,奮力躋身西部縣域經濟百強;修文,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黔中大地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十三五」期間,修文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33萬人民搶抓機遇,發揮區位、文化優勢,凝聚全縣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開拓進取、艱苦奮鬥,從「近、水、文、產、旅」五個方面做好文章,走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嶄新之路。
五年來,修文縣綜合經濟實力大踏步前進,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城鄉建設展現高品質面貌,基礎設施實現大幅度改善,生態文明建設開啟新徵程,改革開放創新邁出新步伐,社會民生事業再上新臺階,繪就了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秀美修文生動畫卷,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揮「近」的優勢 增強發展動能
「轟轟轟……」2020年12月29日,在修文縣金龍大道一標段項目跨貴畢公路處,高空吊機發出陣陣轟鳴,配合攪拌機澆築跨線橋承臺。
「金龍大道一標段全長2.95公裡,連接貴畢高等級公路與龍扎線,總投資5.89億元,2019年6月開始施工。目前,項目的節點工程跨線橋進入施工關鍵期。」金龍大道一標段項目總工包兵說,該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左右,即將開展路面瀝青鋪設、綠化、路燈安裝等,預計今年5月30日前竣工。
作為貴陽市數博大道北延伸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龍大道項目南接白雲區白金大道,北至貴畢高等級公路,全長13.6公裡,其中修文段10.36公裡、白雲段3.24公裡,主車道為雙向六車道,兩側設置雙向四車道的輔道。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拉近修文縣與貴陽中心城區的交通時空距離,助力修文縣經濟騰飛。
交通興、百業興。「十三五」期間,修文縣持續做好「近」的文章,投入資金約150億元,全力打通交通大「動脈」。全縣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升級,修文「近」的優勢日益凸顯,產城發展全面加速。
「十三五」期間是修文縣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期」。修文縣全力補齊交通短板,下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手棋」,真抓實幹,先後建成白龍路、同城大道兩條城市幹道,拉近與貴陽主城區的時空距離;渝貴鐵路建成並設置修文縣站,讓修文縣步入了高鐵時代;貴遵、息黔、貴金古(在建)、烏長(在建)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基本實現鄉鄉通高速目標,有效銜接西南出海大通道;正在建設的金龍大道,將再次改寫修文的交通格局——駕車20分鐘可直達貴陽主城區。
至此,修文縣基本建成「五縱五橫」路網新格局,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幹道、縣鄉道路相互連接的公路網絡。「五橫」是貴畢高等級公路、烏長高速、市旅遊環線、龍扎線、龍潭路延伸段;「五縱」是同城大道、金龍大道、白龍大道、貴金古高速、貴遵高速。這些交通項目的建設,拉近了修文城區與貴陽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使修文縣的交通網絡快速融入貴陽市的交通網絡,促進了修文龍場、扎佐、久長「黃金三角區」的融合發展,
修文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修文縣投入資金約150億元,全面對高速公路、城市幹道、縣鄉道路進行提質改造。目前,道路的技術等級得到提升,道路密度得到增強,道路通行環境全面得到改善。
這五年,隨著交通路網的不斷完善,修文加快了融入主城區同城化發展的步伐和「貴陽北部新城」建設的發展大潮,也按下了融入貴陽一體化發展的「快進鍵」。
保護一方好「水」 活力源泉奔湧
「這幾年,縣城3條河流的水變清了,『一城三片區』的供水保障得到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有了保障,群眾的滿足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增強。」修文縣水務管理局副局長羅頂秀說。
「十三五」期間,為加強源頭治理,讓「母親河」變清、變美,修文縣嚴格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強力推進地表水治理,重點加強縣城3條河流的生態綜合治理。「我們嚴格落實河長制,明確街道和村的責任,引導河道兩側一公裡範圍內的養殖企業退出,積極申報項目資金,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和溼地7處,有效改善了沿河生態環境。」久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賈佐勇說。
保水更要治水。修文縣加強縣城3條河流綜合治理,通過爭取資金、縣級配套資金等措施,先後實施陽明河(修文河)綜合治理工程、小橋河河道治理工程、瓦罐窯河玩易窩公園河段綜合治理工程、修文縣城區防洪與河道治理工程、縣城汙水管網提升改造工程等項目,完成縣城3條河流綜合治理共計11.68公裡。
「十三五」期間,修文縣大力實施供水工程建設。累計投入14625.9萬元水利建設資金,提升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確保脫貧攻堅「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農村安全飲水,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以前,修文縣六桶鎮涼井片區長年乾旱少雨,人畜飲水非常困難,人喝的水通常靠車輛遠程調運,牲畜飲水一般是屋頂的「望天水」。2020年,修文縣實施六桶鎮涼井片區分散式供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施工隊在385米高的懸崖峭壁鑿崖鋪設壓力鋼管,奮鬥66天後,將六廣河水引到懸崖上方進行淨化處理後,供給涼井片區的涼井村、山保村、復興村,讓3個村2204戶6700餘名村民徹底告別「望天水」,擺脫了數百年的「水困」。
這些只是修文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好「水」文章的縮影。
「十三五」以來,隨著供水、保水、治水等工作的不斷做深做透,修文縣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縣城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5%;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縣域內河流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全縣地表水和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55.74%,落實天然林保護工程69.92萬畝,管護落實率達100%;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6.31%,綠地率44.92%。
這五年,修文縣以水聚財,以水發力打造水清景美的生態彩帶,全力做好「水文章」,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讓城市景觀進一步美化,讓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不斷增強百姓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以良好秀美的生態吸引八方賓客,推動了修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雙贏。
彰顯「文」「旅」魅力 這有詩和遠方
近年來,慕名而來的陽明心學愛好者越來越多,在王陽明「龍場悟道」的地方——中國陽明文化園,親身體驗先哲思想誕生的不易。
「我們按照『中國修文·從心開始的地方』的旅遊形象定位,做優做強陽明文化特色旅遊產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核心產品。」修文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黃玉勤說,修文縣全力塑造陽明文化品牌,加快推進中國陽明文化園建設,著力將其打造成國家形象創新傳播共建基地、中華國學文化名片、中國陽明心學文化地標、全國低碳國土實驗區、世界心靈旅遊目的地。如今,中國陽明文化園已是貴州省100個城市綜合體之一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集文化展示、旅遊服務、商貿商務、休閒養生、生態居住和公共管理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體。
在修文縣,文化和旅遊相互促進、深度融合,鑄就修文高質量發展之魂,以陽明文化為核心的文旅產業發展態勢十分火熱。例如,在修文縣打造的三條精品旅遊線路中,中國陽明文化園均是必到之地;修文縣持續舉辦陽明文化節暨「陽明心學·龍場論壇」,深入推進「陽明文化九進工程」;陽明文化以文創產品等形式,逐步融入到修文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年來,修文縣全域旅遊蓬勃發展,產業規模明顯擴大,旅遊產品更加豐富,旅遊配套更加完善,旅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明顯,旅遊產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據統計,2019年,修文縣接待遊客2103.2萬人次,綜合旅遊收入181.73億元,分別是2015年的2.87倍和3.4倍;旅遊景區增至7個,鄉村旅遊點增至20餘個;旅行社(營業網點)有17家,賓館酒店有120餘家,鄉村客棧有300餘家,旅遊商品達200餘種。其中,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重點鄉村旅遊村寨,谷堡鎮折溪村成功入選貴陽市重點鄉村旅遊村寨。
這五年,修文縣在文旅產業發展上全力布局,以創建全域旅遊強縣為目標,突出中國陽明文化園和「桃源八寨」兩個重點,打造出三條精品旅遊線路,國家4A級景區增至四個。實施多項融合工程,融入文化、農業、康養、體育、大數據等,推動「文化養心、山水觀光、避暑休閒、康體養生、民族風情」多業態發展,實現旅遊業「井噴式」增長。
做優「產」的質量 奮力跨越發展
元旦假期,首鋼貴陽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鋼)車間裡,機械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嶄新的特殊鋼材,不斷從生產線上出爐,銷往全國各地。2020年,貴鋼積極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煉鋼、軋鋼、釺鋼、鍛鋼等4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全年生產特殊鋼材40餘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十三五」期間,貴鋼這個老字號國企搬遷到修文縣工業園區後,抓住機遇盤活資源,打開發展新局面,實現「浴火重生」,產量逐年邁上新臺階,實現營業收入78.64億元。
在修文縣大跨步發展的不止有貴鋼,黔輪胎、德昌祥、貴酒、景誠藥業、統一食品等企業也紛紛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除了工業經濟發展迅猛,一產、三產的發展同樣風生水起。
在一產方面,修文縣大力推進實施農業產業革命與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提升「菜、畜、果、藥」四大特色產業,累計產業結構調整25萬畝,全縣經濟作物面積達60.72萬畝(次)。將獼猴桃作為與陽明文化並重的「城市名片」進行打造,獼猴桃發展到16.7萬畝,單縣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在三產方面,修文縣大力構建商貿流通大平臺,促進商貿業提質升級,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澳林電子商貿城、貴陽數位化禽蛋交易中心等商貿聚集區相繼建成投用;冷鏈物流保鮮庫建成107座,總容量達10萬噸;線上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到65家。五年間,修文電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了推動修文特色農產品黔貨出山的動力源泉。網上店鋪從100餘家增加到2000餘家,電商企業從60餘家增加到280餘家。
「十三五」以來,修文緊緊圍繞「一品一業、百業富貴」發展願景,以融合發展為目標,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一二三產業實現有機融合,修文也因此成功獲得「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國家級名片。
這五年,修文縣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不斷做優做強以獼猴桃為主的農旅一體化現代都市農業,以大健康醫藥、特色食品、建材為主的特色工業,以電子商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全縣新型工業逐漸凸顯,實體經濟持續壯大,市場活力不斷迸發,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鄉村振興發展加速,真正做到了富美兩相宜。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許發順/文
圖片除署名外由修文縣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