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具有高級會計師和稅務師職稱財務人員去應聘,面試者出了一道題「你認為你在財務領域最擅長什麼?是分析、稅收籌劃、管理?我們找一個你擅長的話題聊聊吧。」 留言者大部分選擇回答:「不知道」。財務工作專業性強,通常被稱為技術人員,但是技術人員連自己最擅長技術都不知道,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隨著會計資格證取消,考證大軍年年創歷史新高。很多從事或者計劃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都將考證放在第一位,從初級到中級,從中級到高級,甚至注會、注稅ACCA、CMA等等,學了很多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然後憧憬以後財務工作怎麼美好、薪資待遇怎麼好,怎麼快速升職等等。
考證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迅速讓自己升值,但是僅僅靠證書來提升自己價值有限,絕大部分財務人員都在做一些基層財務工作和部分管理工作。考證並不是目的,而是要如何讓自己變得更「貴」,更「值錢」?除了考證,我們還需要學的東西很多。
一、改變固有思維,適應時代發展。考證內容絕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在處理工作中大多數都是固化的思維,只要核算方式正確就行,而往往這些能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多少有價值的數據支持?網際網路時代異軍突起,現在企業都在轉型發展,財務人員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走出辦公室,走進市場,形成「新」專業技術,為企業經營提供專業支持。
二、「學」和「用」兩手抓。有些考過注會的人在實踐中不知道怎麼運用科目,相信大家都碰到過,這是典型學得多,用的少,專業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缺乏。企業需要是實際工作中去解決問題,並不是長篇大論講道理。很多考證人員都是一味埋頭去「學」,忽略「用」,必須學會兩手都要抓,兩手平衡,在學的過程中去實操,在用的過程中懂得學的重要性。
時代發展需要財務人員可以做可以學的還有很多很多,考證只是其中的一條而已。為了讓自己變得更「貴」,更「值錢」,我們不僅僅要在專業上有深度,還要在經營管理上有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