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llcandy Indy、Indy Evo對比評測:全面升級還是高性價比?

2020-12-20 ITheat熱點科技

如果有人問你Skullcandy是什麼牌子,你可能一下子反應不過來,但如果說骷髏頭耳機,你大概率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作為一家音頻公司,市場上對Skullcandy的認知往往各種是色彩鮮豔的潮牌設計,然而它好看的皮囊下卻也包含著強大的內在。事實上,Skullcandy真正的看家本領在於強悍的低音效果,而經典的Skullcandy Indy以及全新的Skullcandy Indy Evo更是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左為Indy Evo,右為Indy)

低調設計,輕巧佩戴

(左為Indy Evo,右為Indy)

無論是Indy還是Indy Evo都採用的是真無線設計,但和市場上主流的產品相比,兩款設備都要顯的厚、大一點,而如果是兩款設備之間相互比較,那全新的Indy Evo又還是要小一圈。不過兩款產品都沒有和「重」扯上什麼關係,拿在手裡的感覺比較輕巧,以至於有時候放在上衣口袋裡會不小心將它們遺忘。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Skullcandy為Indy設計了7種不同的顏色,為Indy Evo則設計了3種不同顏色。筆者手上拿到的兩款都是比較低調的黑灰配色,只不過Skullcandy Indy要黑的更加深邃純粹,看起來沉穩一點,而Skullcandy Indy Evo則更多偏向灰色,看起來要相對活潑一些。

(Indy)

Skullcandy Indy在正面開合的縫隙上方鮮明突出了品牌名稱,在表現個性的同時也可以方便用戶開合。機身正面設計了三個提示燈,用戶可以通過提升燈來了解充電盒的電量情況。整機設計頭大底小,底部則做了一個削平處理,並標記了一些認證圖標。無論從那方面來看都設計的比較硬朗。

(Indy Evo)

Skullcandy Indy Evo的設計就要圓潤不少,該機並沒有標記品牌名稱,而是以品牌LOGO的方式來代替。上蓋與盒子接縫處的灰色拼接算是整機設計的點睛之筆,Skullcandy Indy Evo也像AirPods那樣將認證圖標藏在了盒蓋內,看起來要清爽一點。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與充電盒上較大的風格差異不同,Skullcandy Indy和Skullcandy Indy Evo在耳機上的設計則比較大同小異。二者都採用了長柄式設計,也都在耳機背部加入了觸控板、頂部加了指示燈。只不過在仔細觀察之下,我們發現Skullcandy Indy Evo多了三個麥克風,而這也讓二者在具體功能上產生了一些差異。

(左為Indy的矽膠耳託,右為Indy Evo的)

為了保證用戶佩戴時的舒適度和穩定性,Skullcandy為Indy以及Indy Evo都配備了防掉落矽膠套。儘管設計上存在差異,但具體的佩戴體驗都非常舒適,貼合度也做的不錯,戴上去不會有類似AirPods那樣比較松垮的感覺。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清晰人聲、隔音降噪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音質並不總是Skullcandy的強項,他們之前的產品聽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除了低音也很難讓人留下什麼深刻印象,而Skullcandy Indy和Skullcandy Indy Evo並非如此,筆者甚至覺得兩款耳機的音質都可圈可點。考慮到它們二者在音質上的差異都不算特別明顯,風格取向上也比較類似,所以接下來會結合在一起談談二者的聽感。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Skullcandy過去曾憑藉強力的低音效果而獨步天下,但Indy以及Indy Evo在這一方面並沒有延續傳統。事實上,兩款耳機在低音方面都做了一些克制,轉而加強了人聲的表現,這或許對於追求強力重低音表現的轟頭黨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正是這點改變使得兩款都變得更加耐聽,也更加貼合一般用戶群體的日常聽音需求。

(《Ley Natural》所在專輯封面)

在Cultura Profetica的《Ley Natural》中,兩款耳機都可以非常好的表現出貝司演奏的效果,且不會干擾到歌曲中的低頻。與此同時,兩款耳機都在高頻和中頻上做了一些加強,這使得人聲的表現非常清晰透亮。

(《Girl Like You》所在專輯封面)

在Toro y Moi的《Girl Like You》中,兩副耳機同樣有不錯的表現。整首歌曲都有大量的合成重低音,但人聲的表現依然是清晰而又響亮。

如今很多用戶都有使用EQ來調整耳機表現風格的習慣,而Skullcandy在Indy Evo上提供了三種EQ模式可供用戶選擇,分別是音樂、播客以及電影模式。(Indy則沒有EQ模式可供選擇)

音樂模式有點名不副實的感覺,三頻分離做的很不好,整體聽起來平淡而又渾濁,不推薦使用。播客模式則是通過進一步削弱低頻的方式來突出人聲,確實可以帶來更好的播客收音體驗,有類似需求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下。而在筆者的感覺裡,電影模式的表現最為均衡,各種樂器效果在上面都有不錯的表現,聲場表現也會相對寬闊一些,一般的休閒娛樂肯定是足夠使用了。

(Indy)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兩款耳機都提供了非常不錯的佩戴貼合度,所以在日常使用中擁有不錯的被動降噪效果,它們在阻止低頻噪聲(例如發動機的隆隆聲)方面做得並不出色。但是在中頻範圍內(風扇的轉動聲),它們做的非常成功。此外,即使在高音量情況下,兩款耳機都沒有出現漏音的情況,在安靜的辦公室以及圖書館使用也可以比較放心。

作為藍牙耳機,除了要有不錯的音質表現,麥克風的收音效果也是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在這一點上,Indy Evo憑藉更強大的硬體配置,表現要比Indy好不少。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在安靜的環境下,Indy可以很好地完成通話任務,雖然收音效果有點渾濁,但勝在聲音足夠大、足夠響亮,對面還是能夠聽清楚你在說什麼的。不過一旦將場景改為喧鬧的公交或者街市上,Indy的表現就非常堪憂了,單邊麥克風很難將通話聲音和周邊的噪音分開。相比之下,Indy Evo做的要好很多,就算是嘈雜環境下也能有不錯的通話效果。

簡易配對、防塵防水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無論是Indy,還是Indy Evo,Skullcandy都非常給力地為它們加入了IP55防塵防水支持,配合自帶的防掉落矽膠套,用戶也可以比較放心大膽地將它們當成運動耳機使用。此外,兩款耳機也都採用了藍牙5.0技術,支持3毫秒低延遲,100米以上超長距離傳輸等特性。

(Indy)

絕大多數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配對的時候非常麻煩,比如先開機一個再開機另一個、聽到TWS連接後雙聲道方可使用……等等繁瑣的步驟,但Indy 和Indy Evo就要方便不少,只需要右耳配對一次即可。如果是使用單聲道,只需要把一個耳機放回充電盒就可以,如要使用雙聲道,只需拿起來戴上即可自動切換雙聲道模式。(Indy的右耳是主耳機,單聲道只能在右耳用,Indy Evo則是左右耳都可以充當單聲道耳機)

(左為Indy Evo,右為Indy)

兩款耳機都採用了觸摸板的操控方式,觸摸板的靈敏性做的還不錯,實際使用中可以比較及時地響應操作,也很少出現誤觸的情況。但值得吐槽的是操作的手勢比較複雜,主要是通過點擊的頻率和點擊的次數來區分不同的指令,學習成本有點高,而在功能更加豐富的Indy Evo上,這個問題還被進一步放大了。

Skullcandy Indy可以提供16個小時的續航,其中單個耳機的續航時間為4小時,而充電盒則可以提供額外12個小時的續航時間。Skullcandy Indy Evo的續航時間則要更加給力一點,單個耳機的續航時間為6小時,充電盒可增加額外24個小時的續航,總續航時長可達30個小時。此外,Skullcandy Indy Evo還支持快速充電功能,充電10分鐘即可提供最長2個小時的聆聽時長。

作為一款定位相對較低的產品,Skullcandy Indy的特點基本就這麼多了,但全面升級的Skullcandy Indy Evo還有著不少的驚喜。

(Indy Evo)

Skullcandy Indy Evo支持主流的環境聲功能,這意味著如果你正在聆聽音樂,碰到有人過來和你交流,只需要通過耳機背面的觸摸板激活環境音模式即可,而不需要麻煩地摘下耳機。

小巧真無線是TWS類耳機的優點,可以讓用戶在佩戴時沒有這麼多的限制。但小巧所帶來的易丟失問題也困擾著不少用戶,至少筆者自己就經常將AirPods遺落在沙發縫裡半天找不到。而Skullcandy Indy Evo內置的Tile跟蹤功能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痛點。

(Tile App)

Tile跟蹤功能是一款利用藍牙技術來尋找遺落對象的App,只要Indy Evo還在藍牙的覆蓋範圍內,就可以讓Tile觸發高音調噪音來幫助你找到它們。如果Indy Evo已經不在藍牙的覆蓋範圍內,則可以使用該App來確定您的手機和耳機連接的最後一個位置,或者通過聯機其他Tile用戶來嘗試遍歷耳機位置。它不能保證你能夠找到它們,但至少為你提供了一個開始搜索的起點。

(Skullcandy App)

Skullcandy Indy Evo還支持與Skullcandy自家的App展開聯動,只不過功能十分有限就是了 ,你可以通過App打開和關閉環境聲模式,查看用戶指南以及註冊耳機本體,僅此而已。你甚至不能在App中查看到耳機和充電盒的電量,而EQ也沒有辦法在App上切換。(這點真的是太不方便了,連調個EQ都只能用觸摸板調)

(Indy Evo)

是選擇全面強大,還是選擇高性價比?

(左為Indy Evo,右為Indy)

總的來說,Skullcandy Indy Evo擁有不錯的音質、優秀的續航、輕巧便攜的設計、防塵防水、簡易配對以及更高可玩性,是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存在。Skullcandy Indy則具備音質、防塵防水、輕巧便攜、簡易配對等核心要素,同樣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左為Indy,右為Indy Evo)

目前Skullcandy Indy在各大電商平臺都保持在一個非常實惠的價格區間,對於那些預算有限、追求高性價產品的用戶來說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功能豐富、全面強大的Skullcandy Indy Evo則更加對味那些追求高階定位的用戶。這也正是Skullcandy這一市場策略高明的地方——無論你的需求是什麼,總有一款適合你。

相關焦點

  • 千元內無線耳機優選,骷髏頭Skullcandy INDY EVO評測
    TWS無線耳機開始出現像手機一樣的高標準化,近乎一摸一樣的外觀,區別不大的的手勢作業系統。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其實是好事,高效率流程化標準的生產,提升了產品的性價比,我手上就有幾款100來塊音質、體驗都還不錯的藍牙耳機。但對於追求個性、追求潮流的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災難,他們是無法忍受自己帶著和周圍人相同款式的。
  • 骷髏頭(Skullcandy)INDY EVO 藍牙耳機幸運紫(限量版)開箱
    骷髏頭(Skullcandy) INDY EVO 真無線藍牙耳機幸運紫(限量版)正式來襲!設計師聯名限量發售!6+24小時超長續航並支持快充、IP55三防、3種場景模式隨意切換。(全國僅售200+套)@skullcandy #Mood Boost# #去感受Skullcandy#
  • Skullcandy真無線耳機Indy EVO重磅上市 讓聲音突破線制
    近日,來自美國源自生活態度的耳機品牌Skullcandy,推出全新真無線系列耳機Indy EVO。該款產品是Skullcandy真無線耳機系列的全新升級版本:通透模式、主從模式、超長續航時間以及三種場景模式的來回切換,為追求高品質音樂的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無線體驗。
  • Skullcandy Indy Evo 真無線耳機盡顯時尚
    這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耳機品牌,它的外觀設計大膽前衛,在國外年輕群體裡廣受好評,但是在國內卻一直不溫不火,它就是被國人稱之為「骷髏頭」的耳機品牌Skullcandy。之前我就說2020年是真無線耳機井噴式爆發的一年,沒錯Skullcandy也來了,帶來了全新升級的Indy Evo。
  • 體驗Skullcandy Indy Evo真無線耳機
    【引言】在真無線耳機大軍裡,Skullcandy算是個特殊的存在,它雖然有著潮牌的光環,但從未把音質放在產品設計的末端,現在的消費者需求越來越高,如果還是走「繡花枕頭」的老套路肯定不行,所以Skullcandy的產品,特別是在近幾年當中的變化明顯要比其它潮牌更激進一些。
  • Skullcandy Indy EVO顏值實力兼備是關鍵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一款顏值和實力兼備的Skullcandy Indy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這裡要特別感謝億智蘑菇提供的產品體驗機會。開箱外觀:滿滿國際範Skullcandy Indy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整體外包裝的設計非常的酷炫,黑紅黑色設計動感十足。
  • 無線耳機Skullcandy Sesh EVO小魔豆二代評測
    感謝糖紙眾測提供的評測機會。美國耳機廠商 Skullcandy 在市場上,通常以靚麗時尚的外型和特別大膽的產品設計著稱。一提到 Skullcandy 耳機,大家一定都會和 「時髦」、「另類」 這種詞彙聯繫到一起。
  • 真無線耳機 Skullcandy Sesh EVO 小魔豆二代評測
    由於 Skullcandy Sesh EVO 小魔豆二代的美國 「出身」,所以不管是包裝的前面還是後面都是沒有一個漢字的,全英文的包裝讓用戶從包裝了解這款耳機有一點點困難。Skullcandy Sesh EVO 小魔豆二代產品內包含:耳機一對、充電盒、充電線、兩對備用耳塞及說明書。
  • 首發評測—Skullcandy Sesh EVO二代小魔豆
    來自美國的Skullcandy,是集潮流、設計、極限文化於一體,其主打耳機產品通過卓越性能和獨特設計表達著強烈、自由不羈的生活態度,是當今引領全球年輕文化的先鋒品牌,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自從進軍中國市場之後推出過多個爆款耳機,其中尤以Sesh 小魔豆為代表的,就在不久之前Skullcandy推出了Sesh 小魔豆的升級款Sesh EVO二代小魔豆,升級之後的小魔豆無論哪個方面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 Skullcandy:用耳機打造的骷髏時尚王國
    2XL:2XL耳機主要定位於傳統的運動運動及搖滾音樂,跟其他skullcandy品牌產品相比,這類產品走的是低端路線,產品樣式和顏色較少,技術要求不高,因此價格也相對便宜。2XL產品不標示skullcandy品牌,目前主要在大型零售商店出售。
  • Skullcandy音質出大招 絕殺技專屬Grind
    一向以年輕文化的創造力和叛逆為原點的美式Cool-Kids品牌Skullcandy,擅長將性能與風格巧妙融合,創造出具有先進科技和反叛設計的耳機產品。
  • 比上代續航翻一倍還多,Skullcandy Sesh Evo再續前緣
    被賦予「小魔豆」稱號的Skullcandy Sesh,自發布以來一直是品牌旗下500元內價位段的熱銷單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配置上在同價位裡具備極高的參考性,甚至部分參數遠遠超出同價位的平均水準,另一方面,強調「多彩」,「高顏值」和「個性化」元素的品牌調性是Skullcandy深受當代年輕群體喜愛的重要原因
  • 輕量化才能隨時聽,Skullcandy小魔豆升級歸來
    為了讓大家都能盡情享受音樂,全新升級的Skullcandy Sesh小魔豆二代不僅帶來續航上的提升,還有更多驚喜。好的設計值得被傳承,Skullcandy Sesh小魔豆二代的造型設計和一代保持一致,一樣的輕、一樣的小、一樣的炫。電池倉採用長橢圓設計,除了低調地印有Skullcandy的銘牌外沒有其他多餘的設計。下半部分是電量指示燈和一枚按鍵,兼顧美觀和實用。
  • Skullcandy在印度推出Crusher Evo耳機
    本月初,音頻配件製造商Skullcandy在印度推出了Skullcandy Spoke真無線耳機。現在,該公司已在印度發布了Skullcandy Crusher Evo無線耳機,價格為175美元。
  • 讓聲音突破「線制」,耳機展上Skullcandy新品讓人驚豔
    這5款產品是Skullcandy真無線耳機系列的全新升級版本:通透模式、主從模式、可調節耳掛、超長續航時間以及三種場景模式的來回切換,為追求高品質音樂的消費者提供了數種前所未有的無線體驗。Indy EVO/Indy FuelIndy EVO和Indy Fuel是繼Indy之後,真無線系列的全面升級之作。這兩款產品解鎖了通透模式、主從模式、三種場景模式的來回切換和超長續航時間的性能,為消費者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也豐富了消費者的聽音體驗。
  • Skullcandy Crusher Wireless是我見過的最低調的潮牌耳機的設計
    Skullcandy Crusher Wireless是利用了單元的雙通道調節設計,讓單元可以在低頻振動頻率和力量大小之間進行調整,你可以根據玩的遊戲和音樂進行低頻的力量厚度進行低頻開關的無極調整。你可以在一副耳機中聽到極少量低頻的中高頻高清晰的薄聲表現得很細膩的風格,又可以讓低頻很飽滿富有震動性的強烈振動。
  • skullcandy GRIND WIRELESS經典頭戴耳機怎麼樣,聲音比較均衡
    這款耳機的型號是skullcandy GRIND WIRELESS經典頭戴耳機。 Skullcandy,國內的宣傳感覺應該沒有超過十年。以下來自百度百科:Skullcandy公司成立於2003年,如今已經成為在美國以及歐洲眾人皆知的耳機品牌,主要業務為設計專業耳機及周邊配件。
  • 太平福2021升級了什麼保障?性價比高嗎?全面評測!
    太平福2021意外險,性價比高嗎?一、太平福2021意外險,誰能買?太平福2021基本的意外保障都有,但意外傷害/醫療額度較低,價格較貴,性價比不高,它的亮點如下:(1)保障很全面除了基本的意外傷害保障,還貼心的配備了住院津貼,即使是住ICU也有相應的保障,此外,還可以給付一定的救護車費用,保障很全面。
  • Skullcandy骷髏耳機中國上線新活動Crusher, Drop in!
    2012年夏天,當時還是實習生的Sam(現任Skullcandy聲學實驗室頭目)帶著這樣的想法告訴主管的時候,整個實驗室都沸騰了。「我們非要把它做出來,阻礙多又怎樣,才不管那麼多Bullshit!」  「就不聽」的靈魂個性把這樣一個任性熱血的Crusher在如今帶給我們,牛X的人生都應該有自己任性的#就不聽moment,不必管別人那麼多BullShit!
  • Skullcandy Sesh EVO二代小魔豆耳機體驗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不過我的蘋果無線藍牙耳機是第一代的,其音質已經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因此最近入手了Skullcandy Sesh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這款耳機購入兩周後,我發現其是一款很不錯的產品,從設計到音質都有自己的亮點,所以給大家做一下這款耳機的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