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經常會問一些富有「哲學」的問題來?甚至有時候他們一些不經意間的話語也充滿了哲學?
哲學家周國平曾經說過:「孩子都是哲學家。孩子在5到7歲的時候,提的哲學問題最多。」
有人就問:「如果孩子都是哲學家,那為何還有人考大學的哲學專業?」
實際上這其中的根本在於:共同出發點都是好奇心,只不過孩子只是發問,而大學裡是在解答。
很多人都覺得哲學是個沒什麼用的東西,但其實根本問題不是哲學,而是自己。
之所以孩子能夠發出哲學問題,是因為他們沒有複雜的欲望,也還沒有過度的教育灌輸,所以他對萬千世界感到好奇。
而孩子們的這些好奇點,是我們這些大人早已麻木,在功力的驅使下未曾有過的思考方向。因此我們才會覺得這些問題富有哲學思想。
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學的路上,孩子看到早上的太陽,於是問我:「太陽每天早上出現在東方,然後下午又從西方消失。是不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都不是同一個太陽呢?」
當我剛準備用自己已知的那點並不深奧的天文知識跟孩子解答問題時,突然想到太陽其實每天都在進行燃燒。我們看到的同一個太陽,實際上本身每一刻都在變化。
也就是說,太陽確實還是那個太陽,但是每一刻又都不是原來看到的那個太陽。
這麼一想,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地球自轉、公轉的問題了。
於是我問他:「那你覺得是不是同一個太陽呢?」
孩子想了想回答:「我覺得應該是的。」我問為什麼。
孩子說:「我沒學過。但如果不是同一個太陽,那應該會有很多個太陽才對。」
我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繼續跟孩子討論,因為如果再繼續討論下去我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學過的知識——畢竟太陽系的說法,我也只是從書本、網絡等地方了解到的。
沒有親眼見證過的任何東西,我一般都不會跟孩子予以肯定答覆。甚至很多時候我們親眼所見的,也未必真實可信。
見我沒有過多答覆,熟悉我風格的孩子也沒有過多深究。於是我們只能岔開話題,玩起了腦筋急轉彎。
在問過幾個問題之後,孩子突然問:「什麼動物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呢?」
這個問題我此前從沒聽過,想了半天也沒想出答案。後來孩子公布答案說:「人。」
見我滿臉疑惑,孩子解釋說:「早上就是指人還是個嬰兒,不會走路,爬著走,所以是四條腿;中午就是長大了,所以是兩條腿;晚上就是年紀大了,拄著拐杖走,就是三條腿啦。」
對於這個不像常規意義上的腦筋急轉彎,我很驚訝一個7歲的孩子是如何理解這個答案的。
或許對他來說,這個答案只是書本上的解釋,他也能夠明白答案所表達的「表象」。但這個腦筋急轉彎卻充滿了人生的智慧。
「早上四條腿」——能力不夠時,我們都要學會「趴著」
嬰兒之所以只能爬著走,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足夠支撐他們站立行走的能力。
這自然是表面意思,但我理解其中蘊含的人生智慧則是:當你還不夠強大的時候,要學會「趴著」。
有些人明明能力不足、本領不大,但卻偏偏喜歡逞強,非要假裝自己無所不能。結果真正讓他們去執行某個重要任務時,卻又幹得一塌糊塗。
這樣的人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他人的信任,從而給自己前進的路上帶來不小的阻礙。
所以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都需要懂得「低調」。
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正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哪怕你在某個領域已經很厲害了,也要知道這個領域裡一定會有比你更優秀的人存在,而且你也要明白自己在其他領域裡可能只是一個菜鳥而已。
當我們有這種謙遜的態度時,我們就可以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因而讓自己學會「趴著」,實則是謙卑的人生智慧。
「中午兩條腿」——在很多時候,你要懂得「自立」
「直立行走」被認為是人類出現的標誌之一,這是一種進化的結果。據研究,直立行走更省力,同時也釋放出了雙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而對於這個腦筋急轉彎的答案,我們自然不是去做科普知識的普及研究,我只是理解其中的人生智慧:在我們學會走路開始,就要獨自面對很多事情,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懂得「自立」。
孩子從爬到走的階段,是在父母的雙手扶持下成長起來的。當孩子從父母雙手中脫離,開始學會走路的哪一刻起,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要開始長達幾十年的「自立」學習。
教導有方以及悟性高的人,可以很早就學會自立,從而具備獨立自主的生存能力;而那些父母百般呵護,再加上悟性很差的人,則可能到了二三十歲也要依賴他人才能存活。
越早懂得「自立」的人,越容易獲得人生的成就;反之,不僅自己難成大器,還會拖累逐漸年邁的父母。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自立」,這不僅僅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更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孝順」。
「晚上三條腿」——即便需要依靠拐杖,我們也要「行得正」
「晚上」是指人到了年老之時,身體各項機能都已衰退,所以需要依靠拐杖才能站立、走路。
我對此的理解是:即便我們在人生路上需要依靠外力的支持,也要「行得正,坐得端」。
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外力支持的時候,在公司的時候需要團隊的力量來完成某個重要任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依靠貴人的幫助來走出困境。
然而有些人因為獲得他人的協助,從而得以更加輕鬆地達到了某個目的,所以就開始變得逢迎、溜須拍馬。
甚至為了更方便獲得想要的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違背自己的原則底線。
我們需要自立,憑藉自身的本事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可我們也需要協作,讓自己實現目標的機率更大。
但這不代表我們有了他人協助之後,就可以放縱自我。
年邁之人選擇拄拐杖,無非就是希望在遲暮之年依然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站立行走,這是做人的尊嚴。
同樣的道理,即便我們遇到一些需要外力支持才能解決的難題時,也要有尊嚴地活著。
結語感悟
孩子或許不明白他們所問的問題會蘊含著什麼人生智慧或者人生哲學,因為他們還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
可「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作為步入中年的我們來說,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腦筋急轉彎,或許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生活智慧。
就像這個人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的答案一樣,能理解其中蘊含人生智慧的,定不是孩子。
很多人會感嘆自己活得不如一個孩子通透,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因為我們在世俗的環境下,被太多功利性的東西蒙蔽了雙眼而已。
不是我們不懂得這些人生的智慧,只是我們沒有思考過這些方向罷了。
所以,生活處處皆有智慧,關鍵還是看我們是否用心去體會過。
—END—
本期話題:你還聽過哪些孩子口中說出的富有哲學的話?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