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電腦選硬體時,總是有小夥伴在後臺諮詢我,我這個配置,該挑多少瓦的電源。由於篇幅的問題,我就挑得最多人問的:主流配置平臺,到底需要多少瓦電源才帶得動。
裝機選硬體的原則問題:
當我們要去組裝一臺電腦時,CPU基本決定了電腦的檔次。圍繞著CPU,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其他的硬體。
在DIY硬體組裝的規則裡,講究平衡之道,避免出現「小牛拉大車」的尷尬,比如你選個i3的CPU,不能配個RTX2080Ti顯卡吧;又或者你選GTX1650顯卡,搞個i9-10900K的CPU就不合適了。當然也許有人說CPU選i7-10700K,顯卡用GTX750Ti,只為玩LOL。如果有,當然我沒說。
所以CPU與顯卡基本上決定整個平臺的性能,兩者也是名副其實的耗電大戶,所以也決定平臺所需的電源瓦數。那什麼是主流平臺呢?
Intel的十代酷睿處理器定位:
入門型號:i3-10100、i3-10300、i3-103200等
主流型號:i5-10400F、i5-10400、i5-10500、i5-10600、i5-10600K等
高端型號:i7-10700、i7-10700K、i7-10700F、i7-10700KF等
旗艦型號:i9-10900、i9-10900K、i9-10900KF、i9-10900F等
AMD的三代銳龍處理器定位:
入門型號:R3 3100 、R3 3300X、R5 3400G、R3 3200G
主流型號:R5 3600X、R5 3600、R5 3500X、R5 3500
高端型號:R7 3700X、R7 3800X
旗艦型號:R9 3950X、R9 3900X
這樣一列出CPU的型號與定位,再結合顯卡,那我們很容易就得到主流配置的組合。比如i5-10400F+RTX 1660S/RX 5600XT;i5-10600K+RTX 2060S/RX 5700; R5 3600X+RX 5700XT/RTX 2060 S; R5 3600+RX 5700/GTX 1660S等,總得來說,CPU不過兩千,顯卡不過三千,算是比較均衡的搭配,不會出現頭重腳輕的現象。
A/I平臺需要500-600W電源既能滿足:
上述所說到的主流配置,像中端偏上i5-10600K+RTX 2060S的英特爾平臺,R5-3600X+ RX 5700XT的3A平臺,整體的功耗都會維持在250-300W;性能弱一點的i5-10400F+RTX 1660S或R5 3500X+RX5700,整體功耗會維持在200-250W。這幾個型號裡,交叉組合後,配置多種多樣,我不一一列舉,大家舉一反三。
那根據電源負載量通常需要維持在50%的條件下,那主流配置的平臺,選擇500W、550W或者600W電源就很適合了。
我們往往會忽略電源的重要性:
在挑CPU,挑顯卡時,各位是小心再小心,慎重再慎重,恨不得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但是你們往往都會忽略電源,反正買個500W就能帶得動,便宜就好。
作為主機的供電心臟,電源重要性同樣不遜色於其他配件,如果電源品質不好,做工不紮實,用料又縮水,導致供電不穩定,輕則點不亮,鬧鬧心;重則短路燒壞,損壞顯卡、CPU等大件,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推薦鑫谷GP系列金牌電源:
如果面對琳琅滿目的電源型號,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為大家推薦一款金牌品質電源,也是電商熱銷型號鑫谷GP系列,有GP600G黑金 500W;GP700G 黑金600W可選,價格實惠,很適合主流平臺使用。
以下是我自己一些推薦理由:
鑫谷GP系列電源是經過80PLUS金牌認證,採用LLC&DC-DC 準白金架構,在115V電網下,可實現20%、50%、100%的90.15%、91.11%、88.59%的轉換,高於金牌認證標準,接近於白金標準。而在220V電網下,實測取得92.77%的最高轉換效率,比同級的金牌電源都要優秀。
鑫谷GP系列電源採用穩定的方案和嚴選的用料。主動式PFC+LLC諧振設計搭配DC-DC直流轉換技術,能夠提升電源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電源在運行時的噪音,並且維持好電源的電壓控制能力。而在電容上,則是選用了臺系豐賓Capxon105℃的固態電容,這類型的電容擁有良好的壽命時長,能夠保障電源效率。
最後是品牌上,品牌=品質,我一直強調買電源,特別挑品牌。鑫谷給我的印象不錯,我自己幾臺辦公電腦都是用鑫谷電源,幾年時間下來,一點問題都沒出現過。過去這個6.18,鑫谷金牌電源在京東平臺銷量又又又拿下第一,連續三年蟬聯第一。出色的做工用料和高性價比,讓許多玩家,裝機商對鑫谷金牌電源有良好印象。五年質保服務,也比同行三年質保更長,解決用戶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