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是新時期對政務宣傳提出的更高要求。在這種「網際網路思維」的指導下,政務新媒體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迎來了「猛漲期」。
伴隨飛速發展而來的,是一系列問題。陣地的不斷擴大與專業人員的緊缺形成矛盾;從傳統宣傳到新媒體運營的跨度,意味著資源與模式的重新整合;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需要和網際網路快速高效的傳播速度,也對政務新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政務宣傳中的痛點,如何才能破局發揮政務新媒體的最大效果?作為行業領先的政務新媒體服務平臺,政新科技深入調研、精心打磨,最終形成政務新媒體運營的六大解決方案,助力政務新媒體打造「立交橋」式的宣傳模式。
痛點一:可靠的外包服務不好找
破題:政務新媒體運營解決方案
隨著新媒體形式的多元化發展,要運營的政務新媒體帳號越來越多,然而相配套的運營團隊卻「分身乏術」。尤其是基層政務部門,沒有條件設置專門的人員運營,運營人員通常身兼數職,能完成基本的宣傳任務已屬不易,更別提充分發揮政務新媒體在政務宣傳中的作用。將專業的事兒交給專業團隊去做,已經成為針對政務新媒體人員短缺的「良藥」。然而,外包服務團隊資質不齊又成為新的問題,可靠的外包服務不好找。
為此,政新科技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政務新媒體運營團隊,應對政務新媒體人員缺乏的困局。政新科技的運營團隊由資深策劃、採編、設計等人員構成,核心成員有十餘年時政記者、編輯的採編經驗,政治敏感性強,對政策的把控與輿論的判斷更加專業。
有了專業的運營人員只是政務新媒體運營的「敲門磚」,如何高效地開展工作是擺在實操層面的難題。政新科技從選題策劃、內容製作、視覺處理、創意宣傳等多個方面入手,打造了政務新媒體運營整體解決方案,達到新媒體環境下高效、專業、安全的宣傳目的。
政務新媒體運營解決方案
痛點二:抖音、H5…新玩意兒總是玩不轉
破題:政務新媒體可視化解決方案
政務信息公開是政務宣傳工作的重點內容,公開哪些政務信息,以什麼樣的形式公開,都是政務新媒體要研究的課題。但由於常規政務信息公開依然是單向傳達多過雙向溝通的模式,這樣的傳播模式使政務信息的公開形式呆板,內容不接地氣。
要想內容接地氣講究的是「用戶思維」,就是在保證政務信息正確傳達的基礎上,從群眾角度出發,用群眾熟悉的語言,把政務內容宣傳出去。政新科技從可視化的角度為政務新媒體更貼近群眾提供了全新思路。
H5、短視頻、抖音等新形式,可以拉近群眾與政務部門的距離;圖解、漫畫等,可以使枯燥難懂的報告或政策,凝練成一幅幅簡明扼要的圖片;活潑的微信排版、口語化的語言風格,讓群眾不僅能看懂,還會主動轉發。
然而,針對這些可以把呆板的政務內容變為「活靈活現」的可視化形式,總是玩不轉怎麼辦?比如,當下最火的抖音,政務號以什麼樣的方式介入?什麼樣的題材適合做抖音?怎樣既能吸引粉絲,又不失去政務特性?
政新科技團隊的可視化解決方案其實解決的就是這些「新玩意兒」的新玩法。仍以抖音為例,在解決方案中有專門的產品讓政務「抖」起來。其中包括抖音的策劃、腳本、拍攝、剪輯、發布等。
政務新媒體可視化解決方案
痛點三:提高業務總是找不到行業大咖
破題:政務會議培訓解決方案
儘管政務新媒體帳號開通率非常高,但運營水平卻參差不齊。這是因為大部分工作人員雖然是各領域的專業「達人」,但在新媒體方面還顯得不夠「老練」。
外包服務可以「治標」,但對於那些想要培養自己的新媒體運營團隊的政務部門來說,培訓才是「治本」。可是,政務部門想找到行業內的大咖卻並不容易。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途徑是制約政務部門舉辦培訓的短板。
為此,政新科技研發了從線上到線下,從前期定製到後期留存的全方位政務會議培訓解決方案。政新科技有強大的專家庫和智囊團,找不到大咖的難題迎刃而解。此外,政新科技從政務部門的實際需求出發,定製化的設計線上或線下課程,並形成影像記錄,以便反覆的學習,全面提升團隊業務水平,使運營團隊的視野更加開闊,在掌握了理論之後,將其落地到實操工作中。
△ 政務會議培訓解決方案
痛點四:官微總出「神回復」怎麼破
破題:政務輿論大數據解決方案
由於政務新媒體兼具政務信息的傳播屬性和媒介平臺的傳播屬性,政務新媒體想要做到既滿足新媒體「頻繁發聲,快速回應,及時闢謠」的特性,又符合自身政務「嚴謹、官方」的職能特性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現實情況也是如此。在雙重屬性的限制下,政務新媒體在面對網絡輿論時,往往存在回應力度弱,回應速度慢的問題,甚至還會出現「神回復」造成公關危機。
細究現象背後的本質,這是由於從輿論信息產生到輿論引導執行之間的決策鏈條過長造成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再到做出應對策略,然後再執行,流程結束後,就可能錯過了最佳的輿論引導時機。
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政新科技有的放矢,推出政務輿情大數據解決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系統、循環、科學的輿情管理機制,快速的全網信息採集,一鍵自動化生成數據統計和輿情報告,為輿論引導的方式方法提供決策依據,形成「監測——分析——回應」的循環鏈條。
同時在循環過程中儘量減少不同環節所花費的時間,提高循環的速度,大大縮短輿論回應的決策周期,在快速的同時突出實效,助力政務新媒體真正成為與群眾實時交流和對話的窗口。
政務輿論大數據解決方案
痛點五:用戶留不住任性「取關」怎麼辦
破題:政務線下活動解決方案
政務新媒體運營的最終目的是擴大政務宣傳的效果,將政務信息傳播的覆蓋面擴大。要達成這個目的,就要先實現兩方面目標:其一是擴大宣傳範圍,即增加粉絲;其二就是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從而增加粘性,即留下粉絲。總而言之,用戶是運營是否成功的核心關鍵。
為了拉近與用戶的距離並增強用戶的參與感,政務新媒體製作了多種多樣的內容形式,層出不窮的線上活動,使政務號和用戶真正產生聯繫。但這種單純依靠線上互動建立起的關係並不十分牢固,線上活動帶來的用戶活動結束後任性「取關」,也讓政務新媒體運營人員頭疼。因此,政務新媒體需要藉助更加深入人心的方式,來增強與用戶之間的粘性。
為此政新科技盤活自身優勢,專為政務新媒體打造了加深用戶與政務號聯繫的線下活動解決方案。通過精心的策劃,航拍、直播、VR、機器人等新穎的技術手段,開展有趣又有效的線下活動,讓用戶深度參與,提升群眾對政務新媒體的信任度和忠誠度,提升政務新媒體用戶運營效果。
政務線下活動解決方案
痛點六:內宣仍像「黑板報」表達方式很「尬聊」
破題:政務報刊雜誌解決方案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環境視角下,政務新媒體的內容運營也應引進融合思路,將手頭資源重組整合。在外部宣傳強勁給力的同時,內部宣傳卻顯得有點「掉隊」。內部宣傳一味格式化的上傳下達,內容仍以工作信息為主較為「老套」,表達方式如同「黑板報」,使得系統內部宣傳信息呈現「粗加工」的效果。如果說線上結合線下的立體化運營是擴大政務宣傳效果的外化手段,那麼內部輻射外部疊加式宣傳效果搭建則是貫徹政務宣傳的內在核心。
政務部門擁有大量的政務信息,但缺乏專業的內容團隊將其整合運用起來,不僅對外部廣大群眾傳遞政務信息,同時也對內部人員精準貫徹落實。在內容層面形成矩陣,增加宣傳方式的靈活性,使宣傳形成疊加式效果,進一步擴大政務宣傳的影響力。這也是政新科技研發政務報刊雜誌解決方案的理論依據。
方案把職能部門的突出工作,部門政策的精準解讀等政務信息重新整合,以內刊、手冊、白皮書等形式通過政務部門內部渠道分發,保證政務部門上下對政務信息理解的統一,同時也作為對自身政務工作的復盤,讓充滿「政能量」的政務宣傳不僅覆蓋群眾,也從政務部門內部形成向心力和影響力。
△ 政務報刊雜誌解決方案
在當前多元的宣傳形勢下,政務新媒體的宣傳模式並不是簡單的內容製作分發,也不是單一的線上線下相結合,而是在融媒體思路的前提下,有效整合信息資源,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形式,同步在內部和外部展開立體化、矩陣化的宣傳模式。技術驅動,內容為王,這是政新科技正在做並將長期努力的一個方向。
未來,政新科技的願景是搭建起「政務新媒體產品平臺」,建立起政務部門購買服務、新媒體供應商服務政務部門的橋梁與紐帶,助力政務新媒體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專業地進行政務宣傳。而從使輿論宣傳在新媒體領域佔領「高地」卻不「高高在上」,做好輿論引導的同時又接地氣,政務新媒體的運營「立交橋」將更加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