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建梅
當新褲子在舞臺上嘶吼出《你要跳舞嗎》,除了屏幕內外觀眾的一致叫好,緊隨而來的還有微博熱搜。
實際上,每期《樂隊的夏天》一播出,總能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引進一陣騷動。昨晚(6月29號),《樂隊的夏天》16進8第二輪淘汰賽正式完結,節目中淘汰、分離的低氣壓也蔓延到朋友圈,不少人紛紛對離開舞臺的樂隊表示了緬懷。毫無疑問,《樂隊的夏天》已經成為當下熱度最高的音樂綜藝之一了。
而在熱門綜藝背後,找熱門歌手(團體or樂隊)為即將上映的新電影演唱主題曲、推廣曲等也逐漸成為電影圈的常規操作。前不久《創造營2019》收官,剛成團的R1SE便獻唱了《黑衣人:全球追緝》的中國主題推廣曲,再往前追溯,去年因《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而大火的蔡徐坤、火箭少女也紛紛出現在了不少電影的曲目名單中。
實際上,目前音樂營銷已經成為電影營銷的「標配」,最近《掃毒2》剛剛推出由劉德華和古天樂獻唱的主題曲《兄弟不懷疑》,以往也出現了像《後來的我們》(田馥甄《愛了很久的朋友》)、《西虹市首富》(火箭少女《卡路裡》)等成功案例,但看向今年上半年的音樂營銷,同比去年同期可謂表現平淡。
那麼,在音樂營銷漸成常態背後,我們該如何發揮音樂的力量為電影續航?在《樂隊的夏天》火熱之下,會迎來電影與樂隊的「合作高潮」嗎?在此,我們也不妨腦洞大開一把,猜一猜哪支樂隊會率先跟接下來即將上映的新片達成合作~
上半年22部影片42首宣傳曲,
打造出圈音樂的關鍵在哪裡?
音樂營銷在當下電影營銷中的存在感不言而喻,拍sir特意統計了今年上半年票房過2000萬的27部國產影片。這其中,《反貪風暴4》、《家和萬事驚》,以及動畫片《鋼鐵飛龍之奧特曼崛起》、《潛艇總動員:外星寶貝計劃》、《巧虎大飛船歷險記》5部影片都沒有相關的音樂營銷動作。而在另外存在音樂營銷行為的22部影片中,共誕生有42首歌曲,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部電影推出1.91首音樂作品。
但縱觀今年上半年的音樂營銷戰績,卻並不如人意。相比於去年《卡路裡》等大熱作品,今年42首為影片量身打造的音樂作品均無出圈跡象。即使今年同樣出現了由火箭少女演繹的《銀河系Disco》《福氣拱拱來》等作品,也不乏劉德華、張學友、那英、張靚穎等實力歌手的現身,《去流浪》《帶著地球去流浪》等還登陸了衛視春晚、《歌手2019》等平臺,但都表現平淡。
實際上,儘管音樂營銷已逐漸成為電影的常規營銷動作,但音樂如何出圈,電影如何借力音樂的出圈實現曝光,並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票房動力,仍然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難題。顯而易見的是,並不是歌手的咖位越大、實力越強,其中的效應轉換就是最強的。那麼,音樂營銷的關鍵在哪裡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不是所有影片都在做音樂營銷,像很多動畫類、犯罪類影片便是音樂營銷的「稀客」。今年上半年3部動畫影片,以及《反貪風暴4》便沒有進行相關的音樂營銷操作。這或許也從側面反映出,不是所有影片都適合做音樂營銷。
而音樂營銷本身,不管是尋求與歌手的合作,還是創作與宣傳,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上半年的某一線女歌手,給某部國產影片演唱+MV錄製+配合宣傳的報價為200萬,而這也是目前內地電影頂級推廣曲的基本體量。因此,如果將原本不適合做音樂營銷的電影進行音樂傳播,不僅增多宣發費用,而且很有可能沒有多大效益產值。
音樂最大的力量便是傳遞情感,因此,像愛情等展現情感力量的影片是最適合向音樂借力的。比如《前任3:再見前任》中的一首《說散就散》在放遍大街小巷之餘也助力影片拿下20億票房,成為當下票房最高的愛情電影。
去年五一檔,《後來的我們》獲得13億票房背後,也離不開田馥甄《愛了很久的朋友》,陳奕迅《我們》,五月天《後來的我們》3首音樂作品的助力。在年末的音樂盤點中,《我們》還獲得了網易雲音樂2018音樂榜年度最新上架熱度最高電影OST(原聲)第1名,同時進入了年度最新上架熱度最高單曲前10,可見音樂的傳播力度。
除了打「情感牌」,旋律性強、傳唱度高的「洗腦神曲」也是傳播度高的一類音樂作品,最典型的當屬去年在《西虹市首富》中大火的《卡路裡》,當然,《卡路裡》的成功還離不開與影片內容的完美契合,而這也是音樂與電影想要實現「跨界雙贏」的核心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說散就散》《我們》還是《卡路裡》,這些音樂火爆背後也都有著抖音的助力。目前抖音也成為電影營銷的一大發力點,但要想做一場成功的抖音營銷,首先離不開的便是一首傳播度廣的音樂作品。音樂與抖音平臺之間也是一個互相成就的過程,從而實實在在地為電影本身發力。
腦洞大開時刻!
猜猜哪部電影會先找「不羈」的樂隊合作?
《樂隊的夏天》火熱背後,如果電影與樂隊迎來合作高潮,那接下來的音樂營銷或許也會迎來新的轉機。但對於以崇尚自由、不羈的搖滾樂隊來說,隨性、不妥協是經常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東西,稱之為所謂的「搖滾精神」,《樂隊的夏天》馬東被懟的場面也算是被搖滾精神「攻擊」的很好展現了。因此,如果讓他們去獻唱電影宣傳曲,估計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實際上,根據有關媒體報導,刺蝟樂隊的那首《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已經被某部電影相中,而且談了合作,可見電影跟樂隊並不是沒有合作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在這裡也不妨腦洞大開一些,如果僅從風格上來看,參與節目的31支樂隊,跟接下來7、8月份暑期檔即將上映的新片,會有哪些看起來是可以「合作」起來的呢?
首先,旺福作為臺灣樂團,素以活潑、可愛、童趣為殺手鐧,此前樂團也被稱為動物系樂團,因為其創作的作品很多都與動物相關,比如《小綿羊趕集》、《醜小鴨》、《很多鵝》等等。這跟接下來要上映的「動物大集合」,而且萌趣十足的《愛寵大機密2》可謂十分搭調了。
與旺福相似,旅行團也是屬於陽光、快樂型的樂隊,更青春系一些,旅行團自己也在節目中坦言:「傳遞快樂必須是旅行團樂隊的責任。」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小小的願望》、《回到過去擁抱你》都屬於青春題材的影片,如果讓旅行團跟這兩部影片相匹配,想必也是一副很和諧的畫面了。
即將在7月末上映的《刀背藏身》是一部武俠電影,帶有滿滿的中國味道,這跟南無樂隊的曲風有一絲相似之妙。實際上,南無有著「老牌國風搖滾樂隊」的稱號,其在《樂隊的夏天》演繹的《春來了》,以及改編的張杰的《天下》,也帶有大鼓、笛子等諸多中國風元素,南無也曾經為李少紅版《紅樓夢》獻唱了那首《好了歌》,可見樂隊的不俗實力。
當然,很多電影在尋求歌手(樂隊)合作時,往往並不遵循風格一致的「潛規則」,而是以「反差感」讓你意想不到。像《芳華》在上映之前便推出了一首由Jony J和Tizzy T演繹的嘻哈推廣曲《想把你留在這裡》,一時引起熱議。但在導演馮小剛看來,電影《芳華》裡那個年代,年輕人的自然、熱情、不做作,跟嘻哈中常說的「Real」是非常相似的。這似乎也可以說明,音樂形式其實是無關緊要的,電影和音樂核心本質的趨同才是合作的關鍵。
其實,即使電影遵循了相關音樂營銷的準則,背後的成效如何都很難預估,實際的票房轉化率也是很難量化的。今年,《最好的我們》《一吻定情》《如影隨心》等愛情電影都至少推出了3首音樂作品,但從結果來看並不如意。
所幸,如今行業也出現了很多專門操作音樂營銷的公司,試圖探究電影與音樂的跨界營銷方法論。而在《樂隊的夏天》正火的當下,音樂營銷本身自然迎來「紅利」,未來我們也期待在音樂營銷不斷專業化背後,電影與音樂能實現真正的彼此借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