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國外的學子,不免覺得什麼都新鮮。但由於缺乏親身經歷,他們也會對留學生活產生這樣那樣的誤解。
誤區一:
留學意味著「搬家」 帶得越多越好
很多留學生將留學目的國比作新「家」。臨行前,不少人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而過度打包行李。等來到了國外,沉重的行李往往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困擾。
李帥去日本留學時從國內攜帶了大量生活用品。「出國前我以為國外物價昂貴,就準備了很多。這導致我負擔過重,不得不捨棄了很多物品,造成浪費。來到學校後我才發現,很多即將畢業的學姐學長會將生活日用品低價賣給新生,而且日本有些生活用品比國內還物美價廉。」李帥說。
有過類似經歷的留學生還有不少。有的留學生因為要託運的行李超重而無法登機,需要補交行李超重費。李帥表示,其實在國內能夠買到的東西,在國外購買也十分方便,有的價格更低。而且許多留學生會選擇租房居住,過多的、一時用不上的行李反而成了負擔。丟掉可惜,留著又累贅。
多數家庭會提早準備一筆錢供孩子出國讀書,但是否錢準備得越多越好呢?有些留學生表示,留學期間會出現很多額外開銷,有時候預算多一些,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也有留學生認為,留學預算要結合自身消費能力和家庭的實際經濟條件。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胡小瑩(化名)說:「家庭預算要衡量自身的經濟能力,量力而行就好,不必過高,只要能保證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就可以了。而且留學生在海外消費水平過高,還可能被壞人盯上,成為實施犯罪的目標。」
誤區二:
東方國家優勢少 西方國家環境好
近年來,雖然歐美仍舊是留學生出國的熱門選擇,但有不少學子將目標定為考取亞洲國家的大學,前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有人說,亞洲知名院校不如歐美院校數量多,所以去亞洲國家留學優勢較少。」李帥說,「但是,亞洲國家離中國近,開銷相對較低,對出身於普通家庭、又有出國意願的學子來說,到亞洲國家的院校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相比歐美,去日本、韓國等地留學,文化衝突相對較少;最後,時差少也算是一種優勢吧。」
李明(化名)就讀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他也表示,前往東亞、東南亞等地,留學成本低,申請籤證的程序簡單。他說:「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歐美國家發展完善,市場趨於飽和;若論市場的發展潛力,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佔有優勢。中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包括東南亞在內的亞洲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密切,這為在這些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對他們未來回國就業十分有利。」
誤區三:
熱門專業好就業 走出國門有前途
商科、金融等專業經常被許多家長和留學生看成是熱門專業。他們認為,既然出國留學,只有讀熱門專業,才能在當下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站穩腳跟。李帥對此觀點並不贊同。他說:「我能夠理解部分學生有名校和熱門專業情結,但是我不建議過度關注熱門專業。其實,一個專業是熱門還是冷門都是相對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許兩三年之後二者的角色會發生轉化,現在的熱門專業不再熱,現在的冷門專業也不再冷。」
隨著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加,扎堆填報某些國外名校的熱門專業,使得入學競爭呈白熱化。李帥說:「不少專業已經出現了人才飽和的現象,這只會加重留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壓力。我認為,還是應該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選擇專業,只有這樣才能學好,也更容易實現自身價值。」
除了合理選擇專業,還要理性看待留學生活。胡小瑩說:「真實的留學生活和留學的期望值之間往往有落差。不論是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還是融入當地文化的挑戰,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出國留學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前途大好。當然,對自己的留學生活懷有憧憬是可以理解的,最重要的是來到國外後,要腳踏實地地朝著自己的奮鬥目標努力。」
林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