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只要有語文課,我都會課前在黑板右側寫一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然後讓大家在上課之初當場以最短的時間記住這句話,我稱之為「每日贈言」,學生美其名曰「每日雞湯」。
對於「贈言」,我要求學生每天午休前回想一次,晚上睡前再回想一次,「事不過三」,如此一來,這句贈言基本上就能記住了。為了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我所選的這些名言大多十分簡短(少則不到十字,多則二三十個字)。這些名言大多富有哲理,能給學生的學習和人生以啟迪。
「每日贈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課文作者的名言,如上《最後的常春藤葉》一課用歐·亨利的「人生是個含淚的微笑」這句名言作為每日贈言;二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其他作家的名言,如上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節選)》一課我就用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作為每日贈言;三是其他名言,與課文沒有直接關係、但對學生很有價值的名言,如維根斯坦的「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等。
為了尋找更好的「每日贈言」素材,我除了在紙質書的閱讀中積累和尋找之外,還專門關注了「單向街書店」「詩歌島」「為你讀詩」等微信公眾號,每天晚上睡前和早晨醒來都翻一翻這些公眾號,挑選其中最中意的一句贈送給學生。三年積累下來,許多學生都記錄了厚厚的一本名言集,每人記住了少則上百句多則數百句名人名言,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於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育。
這些「每日贈言」最直接的功效是能為學生們的寫作增色不少。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2016屆的Z同學,他的高考作文《守望現實,涓涓不壅》因運用了大量的名人(如賈伯斯、蒂利希、奧伊肯、米蘭·昆德拉、周國平、劉亮程、屈原、海德格爾等)素材及警句從而獲得了閱卷老師的一致好評,最終被判為滿分作文。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點評此文道:「個個事例,如數家珍,揮灑自如;句句經典,字字珠璣,妙語連連。燁然的文採和熠熠的哲思之光,折射出考生深厚的人文素養。」這篇滿分作文還作為範文入選了《同學少年》《2016年高考全國滿文高分卷》和《高中論述文寫作指導》等多部圖書。
另一位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X同學則對我說:「老師您推薦的『每日雞湯』,其中有很多我至今仍銘記在心,現在寫論文時不時會用上一二句,令同學刮目相看,讓老師讚賞不已。」高中時代培育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們至今受用,看來我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這著實讓我欣慰。當然,我更希望這些「每日贈言」能給學生今後的人生以啟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亦然。因而,我們需要挖掘更多的像「每日雞湯」這樣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載體,讓語文核心素養不僅僅停留於紅頭文件或專家言論,讓它落地、紮根、發芽,進而茁壯成長為一棵大樹。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20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