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香奈兒說:「不用香水的女人沒有未來。」
女孩子可以不化妝,可以不穿昂貴的衣服,但你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味道。兩情相悅,氣味相投也是互相吸引的一部分。
香水悅人,香膏悅己。
不同於西方香水那樣刀光劍影,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碰撞在一起的香膏,那才是真真兒的精緻到骨子裡。
但是,或許有80%的人都不知道,市面上的香膏實有「古風」與「古法」之分。
古風香膏,大多用的是人工合成的香料,和蜂蠟混合到一起,最後罐裝而成。
味道參差不齊,很容易買到劣質香。
而真正的古法香膏,由於製作工藝步驟繁多、複雜,能流傳至今都極為不易,掌握手藝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香氛愛好者,在選擇入門香膏時,就不小心買到了「劣質」的古風香膏。
長篇大作、聲聲泣血,連帶著否定了整個香膏圈子。
雖然有人奮力為古法香膏辯駁,但看過的人出門右拐,依舊分不清。
2014年,「傳統香製作技藝」被收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算是為消費者提供了辨別「古風」與「古法」香膏的區別。
但有縫的網絡,最怕有心人。
古法香膏手藝人想藉助網絡推廣工藝的時候,正版還沒開始跑,盜版菜都上齊了。
真正手藝人做的香膏,不僅沒人了解,還有很多不知情的人罵人家賣得貴。
我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多少次在不知名香膏底下看到古法工藝圖了。
而這些圖,實際全都出自一人——傳統制香非遺傳承人、「稀雀」品牌首席調香師趙禕。
不同於批量化生產的劣質香膏,古法制香絕非單純的「依葫蘆畫瓢」。
要根據古籍所記載香方的歷史文化背景、人文理念,以及香料配方所蘊含的意義來確定最終的用材。
從選材到最終成香,需要耗費的工序不下數十道。
每一步都非常考驗手藝人的功底、也直接影響著香的品質。
而稀雀古法香膏從花朵採摘、香氣採拮到裝罐,用時90天,全手工完成。
以茉莉香來說,採花只採茉莉的花骨朵,溫溫軟軟的。
這時候花的香氣還很淡,到了每天晚上八九點,花才開放。
開花的一瞬間,香氣是白天的數倍。用此時的茉莉制香,香氣才會鮮靈馥鬱。
別看說得輕鬆,想要採得吐香最為鮮活的花苞,就必須要把控好時間。
溫度、溼度種種外力因素都會對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必須是經驗充足的老師傅才能做得好。
入夜後,將花苞置於動物凝脂上。
待第二天清晨,制香師小心挑揀出舊花與雜質,再換上當日採摘的新花。
如此反覆36次,讓凝脂吸飽滿噹噹的芳香精粹。
這道工序也叫作「窨」,是被沿用了五千年的古老傳統技藝,也是制香的關鍵所在。
註:窨(xūn)同「燻」,常用於窨茶葉。把茉莉花等香材放在茶葉中,使茶葉染上花的香味。
「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
這樣提取出的香氣才能達到極致的純淨、無其他雜味,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適合東方人清雅、自然的香氣。
讓人慾罷不能地吸了又吸。
除了窨制古法,考慮到環保性、耗材率、精確度等問題,趙禕在萃取上也做了部分改動。用了先進且昂貴的精油提煉法: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
部分花香採用了蒸餾法,需要通過溶劑萃取法、像泡酒一樣歷經數日的浸泡取味。
如此層層工序得到的香膏,才保證了香氣儘可能的純正、純粹,而且富有層次感。
只需沾取少許塗抹在耳後、手腕處,依靠肌膚的溫熱讓香味慢慢散發,如同自帶天然的體香。
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皆是風情。
註:因不同人的體質差異,同款香膏也會「千人千味」。但這恰能成為你的「專屬香氣」,更不容易撞香。
這一次,觀方出品也上架了幾款稀雀古法香膏:「採菊東籬」、「木樨秋露」、「暗香疏影」、「嬰香」。
戳圖可直接購買▲
「採菊東籬」
「採菊東籬」,是趙禕以陶淵明經典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靈感設計的。
這一罐,融進了數十種香材:
小雛菊、橙花、茉莉、橘葉、藿香葉、苔蘚、松樹、橙子、柚子、檸檬……
每一種,都是趙禕經過精挑細選才確定的香調配方。
一打開,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清涼的草本氣息。
如同秋日傍晚的庭院,雖草木叢生、未精心打理,幾朵生機四溢的小雛菊卻分外討喜。
慢慢的,摻著橘皮味的花果香氣開始析出,清爽透氣、有一絲甜蜜,卻毫無粘膩感。
當花香和果香徐徐散去,尾調的苔蘚和木香帶來的森林感便久久留於肌膚之上。
閉上眼、細細嗅,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或許是:秋日暖陽與涼風共享寒暑,黃葉與藍天平分秋色,燥熱與暑氣恰好也在一點點消退。
「木樨秋露」
木樨秋露的香方靈感,來自北宋文豪、調香高手黃庭堅的「聞木樨香」典故。
註:木樨即桂花,因其枝幹「紋理如樨」而得名。
黃庭堅《花氣薰人帖》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這支香調的核心就是桂花,在前中後調貫穿始終。
但桂花花期不長,往往一夜秋雨過後就落了一大半。香氣難調配、難留存,也因而顯得更為珍貴。
木樨秋露的桂花調,是以手採的半乾新鮮桂花,微微風乾去水、倒入天然植物油脂浸泡吐香,而後過濾、投入新的桂花,反覆數次才最終得到的濃鬱香氣。
初聞時,這很像是秋日江南的老街,道路兩旁除了桂花樹,還有梧桐與灌木。
慢慢隨著體溫的溫熱,更為複雜的草木氣息就散了出來,有花香的甜潤也有舒爽的涼涼綠意。
如同下了一場突然的雨,桂花被打落在地上,混合了泥土與落葉的氣息。
收尾的氣味變得冷靜,宛若夜深雨停後不時刮過的一陣涼風,也是這份清涼讓人百聞不厭、分外透氣。
「暗香疏影」
傳說花神壽陽公主為了收集梅花那不落凡塵的香氣,讓宮女們在雪天早晨收集梅花上的落雪,然後配以檀香、甘松等製成香料。
香膏與溫熱的肌膚一接觸,第一縷香氣是甜而清冷的花香。
仿佛無意走進開滿寒梅的廟宇後院,漫漫風雪、空曠無邊。
而後檀香與甘松的味道漸漸明顯,恬醇的木香使人心安。
好像回南天突然迎來一場倒春寒,下了一夜雪,在溫暖地木房子裡睡了長長的一覺,清晨醒來,壁爐裡燃著燒了一夜的松柴。
「嬰香」
嬰香的原型取自黃庭堅所書《制嬰香方帖》。
它不僅是制香高手們的一生所愛,也是少有被收錄於故宮的香方。
最先散發出的是龍腦冰冰涼涼地氣味,帶著一點不討好的疏離。
雜糅著沉香深邃悠遠的氣味,如同打開一把千年古琴的木盒子所撲面的氣息。
半個鐘頭後,緩慢釋放的丁香香氣,又使沉香中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少女肆虐的香氣。貫穿其中,讓原本禪意的味道,多了幾分清甜的花香。
很多古風香膏,會用膠圈來固定蓋子。很多味道重的膠圈甚至會蓋掉香膏本身的香氣。
稀雀的每一隻瓷盒都設計了卡扣,保證蓋子不會輕易脫落。
每盒香膏均配有收納小袋1個,方便攜帶與存放。
【稀雀】古法香膏
非遺工藝 真正的古法香膏 配景德鎮印花瓷盒
原價 328元
特價 288元
戳下圖連結 可直接購買▼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千元外國香水有人搶,百元古法香膏被嫌貴,中國香真的不香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