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聊到給娃輔導作業,家長們總是吐槽不斷,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架勢,因而有網友調侃道「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水火不容」。
確實,孩子的智力發育需要一定時間,特別是學習過程中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聰明的成長。
一、「我都教過100遍了,怎麼還是錯」
麗麗在大家眼裡本是個溫柔好脾氣的人,可唯獨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大變樣,用老公的話說:「從大家閨秀變潑婦,也就一頓作業的事!」
確實,麗麗的兒子性格非常活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體現得淋漓盡致。要知道,別人家小孩一進幼兒園的門就哭天喊地,可自己兒子卻像是去了遊樂園般如魚得水,不僅自己玩得開開心心,還時常嚇唬欺負其他同學,弄得麗麗每隔兩天就會受到老師的投訴信息。
好不容易上了小學,麗麗每天下班後的工作任務就是給兒子輔導作業。可是,明明是輔導過好幾遍的成語,兒子卻依舊犯錯,並且和最原始的錯誤一模一樣,這種漫不經心讓麗麗尤其惱火。
就拿「甘bài()下風」這道題來說,老師要求孩子們填寫拼音的字,然後用漢語翻譯它的含義。可麗麗的兒子不僅把「甘拜下風」寫成「甘敗下風」,還將詞語翻譯為「比幹打敗了下風」,讓麗麗不得不讚嘆孩子的腦洞。
當時,麗麗很嚴肅地給兒子解釋了成語的含義,告訴孩子意思就是「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別人」,而且中間的「拜」字不能用失敗的「敗」字,這是最為常見的錯誤。可兒子當時明確表示聽懂了,可不到一個星期的語文考試中,這道題再次出現而孩子照常犯錯。
在麗麗看來,沒有講解過的題錯錯沒大礙,可如果重複多次講過的題還錯,那就是孩子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必須嚴肅對待。而生活中像麗麗兒子這般馬虎的孩子,確實不在少數,基本上同樣的題會錯誤多次,這樣考試時平白丟分未免得不償失。
二、人民日報整理的100個詞語,趕緊看
1、同音不同字,意思差百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一字之差會導致字詞語的意思全然改變。就拿「食不果腹」這個詞語來說,很多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很容易被錯誤引導,認為「裹腹」才是正確的。但其實,「果」的意思代表「充實」,指的是吃不飽肚子。但若是替換成「裹」,意義則變成包裹住肚子,兩個詞語的意思偏差較大。
2、筆畫不同,字詞也就錯了
漢字的發源歷史很悠久,到現代已經被多次改良,但每個字詞都有它特有的含義。就拿孩子們最容易寫錯的「挖牆腳」而言,有超過95%的孩子會寫成「挖牆角」,畢竟單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挖掉牆角根嘛!但其實,「挖牆腳」指的是將牆的下半部挖掉,以至牆的整體失衡而倒塌,比喻拆臺。可若是將它寫作「挖牆角」,意思則徹底偏離原始意義。
三、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複習錯題是關鍵
上面這100個字詞語由人民日報整理,囊括了中小學學生出錯率最高的字詞,建議家長讓孩子謄抄下來反覆觀看。要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尤其是孩子學習的知識內容越來越多,也更容易和其他知識混淆開來,因此父母需要讓孩子有記錯的好習慣。
此外,當孩子犯錯率變高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太過焦慮,儘量保持平常心,多和孩子講解題目的易錯點,這樣孩子才能加深記憶點,考試時也能減少馬虎丟分的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