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對於「二月二」的習俗,大家更多的是知道要去理髮。
但是還有很多習俗大家不知道吧,在這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下「二月二」的習俗。
「二月二"的習俗非常多,全國各地都有。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在農業社會,蠶桑業佔有重要地位。傳說蠶神為女性,所以,古時設有先蠶壇,供皇后祭祀之用。這一點在古裝電視劇中可以看到。所以,這一天,皇帝得『親耕』,皇后要主持蠶桑儀式。」 民俗學專家王娟是這麼解釋的。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不少傳統節日的習俗都會多少跟飲食沾邊。
就比如說在「二月二」這一天,人們會去「吃龍食」。
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卷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這些都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強烈願望~
除了「吃龍食」,在山東部分地區農村,二月二這天還有「打灰囤」的習俗。
家家戶戶會在門前、場院用草木灰圍成一個個圓圈,中間放上五穀、硬幣。代表著糧食屯、錢屯,有的囤外再畫上梯子,以表明囤的高大。一邊用灰畫圈還一面嘴裡念叨著:「二月二、打簸箕,大囤滿、小囤漾」,這樣是希望來年家裡糧食豐收,財源滾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金豆開花」,這個呢說的就是在「二月二」這天,據老人們說,這一天要炒糖豆,一整年都不生蟲;還說,炒黃豆,就是「金豆開花」的意思,而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喜歡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嘗。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