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李釗儀)齊齊哈爾依託優良生態環境和特有的資源優勢,打造「中國綠色食品之都」。樹立做強綠色食品產業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用「綠色」提升農副產品的含金量,把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端上國人餐桌。
抓好基地建設。齊齊哈爾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嚴格實施操作規程,明確各基地建設單元嚴格按照《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種植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全面執行綠色食品農藥、肥料使用準則。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深入到各基地縣(市)區開展抽檢,在蓋達組織管理、生產管理、投入品管理、監督管理、產業化經營、科技服務等方面強化認識,全面提高蓋達組織管理水平,為該市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目前,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穩定在 1400.5 萬畝,國家級基地面積 1126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 40% ,約佔全省基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抓好產品認證。通過嚴格檢測、嚴格審查、嚴格把關、竭力服務,確保了綠色食品認證質量和使用數量。鼓勵龍頭企業進入綠色食品領域,支持有規模、有質量、有市場的企業產品申辦標識,做到及時文審,抓緊上報,實地現場檢查,跑省進京溝通協調,標識申辦工作以取得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達 490個產品(有機食品 92個);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297個。採取定期與不定期、集中與分散、講授與圖視相結合的辦法,重點講授政策法規、品牌價值、市場需求等方面內容,增強了企業對申辦綠色食品標識的意識,提高了使用申辦標識的積極性。
抓好市場開發。進一步健全完善市場體系,大力推進市場網絡建設,培育壯大品牌群體,為綠色(有機)食品開拓市場提供堅實保障。推進市場網絡建設,配合市相關部門搭建齊齊哈爾「鶴城」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了暢通的產、供、銷渠道和現代化市場運營模式。組織企業參會參展。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先後參加了北京 2018年貨大集、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等多個展會,通過籤訂合同(協議),實現訂單銷售近億元,現場銷售 100多萬元,進一步拓寬了「鶴城」綠色食品市場空間。
擴大基地面積。齊齊哈爾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18塊,分布在訥河市、龍江縣、依安縣、甘南縣、克山縣、克東縣、拜泉縣、泰來縣和梅裡斯區等縣(市)區,主要種植玉米、大豆、馬鈴薯、水稻、雜糧等作物,面積共計 1156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 33% ,約佔全省基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年產綠色食品原料 800萬噸左右,其中玉米 200萬噸、大豆 50萬噸、馬鈴薯 150萬噸、水稻 110萬噸、雜糧30萬噸、蔬菜 90萬噸,有效滿足加工企業優質原料需求。
增加標誌數量。齊齊哈爾地域橫跨第一到第四積溫帶,土壤種類繁多,水源充足,草原廣袤,農畜產品種類齊全,農作物不僅有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甜菜等大宗作物,還有谷糜、高粱、花生、綠豆、芸豆、紅小豆、黑豆等雜糧雜豆 10餘個品種。全市綠色食品標誌申報數量達到 405個,約佔全省標誌總數的六分之一。克山馬鈴薯、拜泉芸豆、梅裡斯油豆角、龍江小米、甘南葵花籽、克山大豆、扎龍鯽魚、依安芸豆、甘南小米、泰來綠豆、泰來花生等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
提升產品質量。齊齊哈爾農畜產品普遍具有品質優良、綠色安全、營養豐富、適合精深加工等顯著特性,產品開發附加值較高。全市 103 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年加工綠色食品 200 多萬噸。其中味精、玉米澱粉、白酒等玉米產品 20 個,產量 70 萬噸;腐乳、大豆油等大豆產品 20 個,產量 10 萬噸;澱粉、粉絲等馬鈴薯產品 40 個,產量 13萬噸;大米品牌170 個,產量 60 萬噸。產品遠銷我國廣東、浙江、福建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沙特、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