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好的綠色食品端上餐桌

2020-12-10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 通訊員李釗儀)齊齊哈爾依託優良生態環境和特有的資源優勢,打造「中國綠色食品之都」。樹立做強綠色食品產業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用「綠色」提升農副產品的含金量,把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端上國人餐桌。

抓好基地建設。齊齊哈爾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嚴格實施操作規程,明確各基地建設單元嚴格按照《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種植業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開展生產,全面執行綠色食品農藥、肥料使用準則。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深入到各基地縣(市)區開展抽檢,在蓋達組織管理、生產管理、投入品管理、監督管理、產業化經營、科技服務等方面強化認識,全面提高蓋達組織管理水平,為該市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牢基礎。目前,全市綠色食品基地面積穩定在 1400.5 萬畝,國家級基地面積 1126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 40% ,約佔全省基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抓好產品認證。通過嚴格檢測、嚴格審查、嚴格把關、竭力服務,確保了綠色食品認證質量和使用數量。鼓勵龍頭企業進入綠色食品領域,支持有規模、有質量、有市場的企業產品申辦標識,做到及時文審,抓緊上報,實地現場檢查,跑省進京溝通協調,標識申辦工作以取得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達 490個產品(有機食品 92個);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識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297個。採取定期與不定期、集中與分散、講授與圖視相結合的辦法,重點講授政策法規、品牌價值、市場需求等方面內容,增強了企業對申辦綠色食品標識的意識,提高了使用申辦標識的積極性。

抓好市場開發。進一步健全完善市場體系,大力推進市場網絡建設,培育壯大品牌群體,為綠色(有機)食品開拓市場提供堅實保障。推進市場網絡建設,配合市相關部門搭建齊齊哈爾「鶴城」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了暢通的產、供、銷渠道和現代化市場運營模式。組織企業參會參展。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先後參加了北京 2018年貨大集、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等多個展會,通過籤訂合同(協議),實現訂單銷售近億元,現場銷售 100多萬元,進一步拓寬了「鶴城」綠色食品市場空間。

擴大基地面積。齊齊哈爾有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18塊,分布在訥河市、龍江縣、依安縣、甘南縣、克山縣、克東縣、拜泉縣、泰來縣和梅裡斯區等縣(市)區,主要種植玉米、大豆、馬鈴薯、水稻、雜糧等作物,面積共計 1156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 33% ,約佔全省基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年產綠色食品原料 800萬噸左右,其中玉米 200萬噸、大豆 50萬噸、馬鈴薯 150萬噸、水稻 110萬噸、雜糧30萬噸、蔬菜 90萬噸,有效滿足加工企業優質原料需求。

增加標誌數量。齊齊哈爾地域橫跨第一到第四積溫帶,土壤種類繁多,水源充足,草原廣袤,農畜產品種類齊全,農作物不僅有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甜菜等大宗作物,還有谷糜、高粱、花生、綠豆、芸豆、紅小豆、黑豆等雜糧雜豆 10餘個品種。全市綠色食品標誌申報數量達到 405個,約佔全省標誌總數的六分之一。克山馬鈴薯、拜泉芸豆、梅裡斯油豆角、龍江小米、甘南葵花籽、克山大豆、扎龍鯽魚、依安芸豆、甘南小米、泰來綠豆、泰來花生等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

提升產品質量。齊齊哈爾農畜產品普遍具有品質優良、綠色安全、營養豐富、適合精深加工等顯著特性,產品開發附加值較高。全市 103 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年加工綠色食品 200 多萬噸。其中味精、玉米澱粉、白酒等玉米產品 20 個,產量 70 萬噸;腐乳、大豆油等大豆產品 20 個,產量 10 萬噸;澱粉、粉絲等馬鈴薯產品 40 個,產量 13萬噸;大米品牌170 個,產量 60 萬噸。產品遠銷我國廣東、浙江、福建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以及日本、沙特、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

相關焦點

  • 打造「中國綠色食品之都」 把更好的綠色食品端上餐桌
    齊齊哈爾依託優良生態環境和特有的資源優勢,打造「中國綠色食品之都」。樹立做強綠色食品產業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用「綠色」提升農副產品的含金量,把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端上國人餐桌。抓好基地建設。齊齊哈爾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總體定位,切實提高綠色食品基地整體質量。
  • 把更好的綠色食品帶到餐桌上
    原標題:把更好的綠色食品帶到餐桌上齊齊哈爾憑藉其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資源優勢,建設「中國綠色食品城」。樹立強化綠色食品產業的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用「綠色」提升農副產品含金量,讓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走進中國人的餐桌。抓好基地建設。
  • 綠色蔬菜是餐桌上的主色調!
    昨天去菜市場買了各種綠色蔬菜:小油菜、茼蒿、菠菜、生菜……餐桌上的蔬菜首選是綠色。綠色的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同時也富含葉綠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但是,每天僅攝入綠色蔬菜就有些單調了,可以搭配一些紅色、黃色的蔬菜:胡蘿蔔、西紅柿、南瓜……這些蔬菜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營養價值很高,具有非常強大的抗氧化作用。還可以搭配一些紫色的蔬菜:茄子、紫甘藍等。每天最好攝入3種顏色5種以上的蔬菜,蔬菜的量最好達到300—500克,才能滿足你一天蔬菜的需求量。
  • 廣東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綠色蔬菜」
    最後是綠色蔬菜! 全世界都在吃綠色蔬菜,但廣東人在餐桌上一定有一抹綠色很執著。 有了它,你可以讓一桌大魚不那麼內疚。 粵菜館,無論是點四菜,一湯還是幾菜,都必須包括一盤蔬菜。 雖然人們早就得出結論,外出吃飯比在家做飯便宜。 但青菜對於廣東人來說除了營養均衡自我暗示外,還有不清餐桌的「禮」。
  • 3D列印食品端上餐桌 是科技還是噱頭?
    13D列印食品上餐桌 是科技還是噱頭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似乎每一天,3D列印世界裡都有突破性的進展,從幫助分離一對連體嬰兒,到為整形手術建模「預覽」效果,3D列印的理念始終散發著神秘的誘惑力,但是這個理念可以經久不衰嗎
  • 守護餐桌上的綠色
    53歲的劉守雲是湖北省潛江市運糧湖管理區農業辦公室的一名高級農藝師,他從事農業技術研究32年以來,四分之一的時間都紮根在非洲大陸的土地上。(劉守雲提供)  待挖掘的綠色寶藏  據劉守雲介紹,衣索比亞農業可耕地面積遼闊,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比較適合發展蔬菜種植,尤其是莖葉類蔬菜,如生菜、菠菜、甜菜和包菜等,而這些蔬菜也是當地人餐桌上的主要蔬菜。然而,由於缺乏相關種植技術,導致產量低,品質較差。「在當地發展蔬菜生產不僅潛力巨大,而且對改善民生意義重大。」
  • 從綠色農場到綠色餐桌 韓國「進口的」絕不含糊
    利用有限的天然條件,最大程度地發展綠色農業,使得韓國成為亞洲農業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上個世紀70年代,韓國「新村運動」帶來了農業發展的突飛猛進,此後工業化和信息化加快,90年代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韓國成為繼日本之後率先實現精細化種植、農業機械化的亞洲國家。今天,智能農場、智能農業開始成為韓國農業發展的新關鍵詞。從提供智能農業科技設備,到培育更多年輕農民人才,韓國政府正努力打造出智能農業聚落。
  • 上農交把好綠色農產品安全關 「從田頭到餐桌」全程追本溯源
    人民網上海6月16日電 把綠色生態的農產品迅速地從田間搬到市民餐桌,各類農產品展會顯示出承上啟下功能。上海市現代食用農產品交流促進中心就是一扇重要的展示窗口,在中心主任楊中華的帶領下,上農交不僅是農產品展覽展示、交流交易的平臺,更起著把脈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促進產業交流、把關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 鄉村樹上的野生菜「刺芽」卻是餐桌上的綠色奢侈品,你吃過嗎?
    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生長於長白山、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等地,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濃鬱,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餐桌上的綠色奢侈品。刺嫩芽的外部長滿尖刺,所以採摘非常不易,但東北山區的人們卻樂此不疲.每年春天都會上山去採摘嘗鮮,現已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純天然綠色食品了。
  • 餐桌上「人參」 秋季進補效果更好
    如果,我們的餐桌上也有一道或幾道菜,其養生價值不必比人參差,但是卻價格便宜,又能常用食用。這樣是不是更好了?  今天,我們就一同了解一些這一類具有人參之稱的食物!  胡蘿蔔有「小人參」的美稱,在中醫中也有「蘿蔔賽人參」的說法。在民間甚至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要醫生開藥方」等說法。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蘿蔔「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
  • 綠色餐桌推廣者葉欖獲「素食楷模公益人物年度和平獎」
    在本次論壇上,徐嘉博士做了主題為《素食健康的核心要素》的分享,每天果品牌創始人山長峰做了主題為《素食連鎖餐廳成功密決》的分享,綠色餐桌推廣者葉欖做了主題為《從綠色餐桌到和平地球》的分享,十大素食華人馬綽做了主題為《素食力量》的分享,素食街創始人黃山做了主題為《世界上純素者以外,居然也是吃素的》的分享,十大素食華人李丹做了主題為《想素、享素,健康美味兩不誤》的分享,清心素食發起人周清平做了主題為
  • 北方面點融入南糯山綠色餐桌
    採擷於深山的食材,獨特的烹飪方法,造就了哈尼族美食獨有的熱帶雨林個性和綠色天然的味道。近日,記者在勐海縣格朗和鄉南糯山村大巴拉寨村小組,看見婦女們正神情專注地圍在中國面點大師、全國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王慧身邊學習面點製作,做出的饅頭、包子、煎餅、餃子、油餅等等花樣面點整齊擺放在芭蕉葉鋪就的餐桌上,吸引全村男女老少前來品嘗,成為山寨一道獨特的美食風景。
  • 聖誕餐桌的創意布置
    這是創造完美聖誕餐桌設置的便宜方式。 直到明年才需要儲存 - 只需要甜品水果!梨和石榴,分層與新鮮的綠色是完美的聖誕裝飾品。 2.為聖誕節裝飾你的餐椅給你的椅子後面增添一點假期歡呼。使用色帶,或在每把椅子上掛上花圈,裝飾品或名稱標籤。 或者甚至更好,給你所有的客人天使的翅膀!這些聖誕餐桌設置都帶有異想天開的椅子裝飾的白色主題。 質樸或優雅,打扮你的椅子會給你的聖誕餐桌一個獨特的外觀。 3.
  • 餐桌上的攝影——食物、餐具拍攝
    我們每天面對餐桌,感受食物的美味,什麼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唇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大快朵頤,食指大動,色味俱全,垂涎三尺 ,望眼欲穿 ,其味無窮,肉質鮮美,色澤光亮,,色澤鮮亮等可以描述餐桌食物的色美;使用爽滑酥嫩
  • 實木餐桌要不要墊桌布?實木餐桌桌面保護用玻璃還是桌布?
    實木餐桌採用實木為主要材質製成,由於木材的特殊性,造成實木餐桌熱受後容易變形、開裂、留下燙痕等問題,特別是剛出鍋的熱菜熱湯,很容易對實木餐桌造成損傷。所以,許多家庭會在實木餐桌上墊上桌布或鋪塊玻璃,以防止這些損傷的發生。
  • 餐桌布忌諱什麼顏色 餐桌布怎麼洗
    一般的話我們從市面上購買了餐桌之後會在這上面吃飯,有的人為了能更好的打理會買一個餐桌布,這樣的話即使髒了我們可以把這個布單獨的洗一下就可以了,也不會影響餐桌的整體形象,不過,需要大家先看一下餐桌布忌諱什麼顏色,而且,我們還要知道餐桌布怎麼洗的方法。這樣就方便使用了。
  • 餐桌上的中國文化
    在市裡的房子,僅僅容下一家人居住,沒有專門的書房,唯有這一張餐桌可供我寫字。今年疫情來臨,我就自我封閉在家裡,足不出戶,這張餐桌用餐之後就歸我所有,紙不大,墨不多,筆不精良,卻能夠把自己裝進書本裡,一筆一划,盡情揮灑!這就是我的餐桌書法……有四五年,不寫曹全了,這個假期,忽然翻出來,有種想寫的衝動,於是,成行!
  • 春節餐桌上的「洋味道」
    除了雞鴨魚羊這些傳統年菜外,雞年春節有不少中國人的餐桌上出現了三文魚刺身、壽司拼盤等「洋味道」。包括敬酒用的白酒、自釀燒酒也開始被進口洋酒、葡萄酒、起泡酒替代,進口食品的「洋味道」正成為中國人春節餐桌上一道別致的風景。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在農閒中發展山野菜,又在農閒中上市,不僅可以豐富城鄉群眾的餐桌,還可以賣個好價錢,這一季下來收入一兩萬元不成問題。」吉林省撫松縣興隆鄉刁窩砬子村山野菜發展大戶尹篤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刁窩砬子村是撫松縣山野菜特色項目主產基地,該村農民發展山野菜時間起步比較早,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條件,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